总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吸引我,一定要读读史铁生的作品,读读史铁生这个人。《我与地坛》是听过最多的关于他的作品,然而第一次还是没有选择它,而是选择了《病隙碎笔》,没有其他理由,翻开书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是随笔集的,仅仅看见这四个字便觉得手握能量。整本书内容不算多,但却字字珠玑,节节令人深思。读完本书试着想写写读书笔记抑或读后感,作为一个理科生,凭借着对码字作文的恐惧拖延症,一改平日里看别人故作文艺范儿写点小小说就觉得矫揉造作的病态心理,终于还是上路了。矫揉造作也罢,至少回头看过去经历的日子里至少还有矫揉造作的一隅之地,总比什么也没有好。
这本书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我在地铁上看完的,伴随着微微的晃动去陪伴作者内心波澜壮阔的思考,当中感觉很是奇妙。本书是以随笔的形式呈现,分了很多小节,一节差不多不到一页。作者一直在思考在追问自己,关于残疾,苦难,折磨,信仰,问苍天,问大地,观自己,观世界,命运给了他这种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对他? 貌似他在抱怨,抱怨生命的不公,但是他又不得不面对这场造化弄人的无奈,貌似他在憋屈,即使敢于承认这个现实,但依然消极的调侃自己,貌似他已看破红尘发出对生命的无感,但依然在清醒的时刻思考着周围的一切,在昏迷的时候用灵魂去索求生命的意义。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在想"史铁生原来是这样子的人,每天就知道问问题,关于自己的问题都用了一大半的笔墨去描述,闲来想到哪儿就来写个随笔,就跟现在的我们一时兴起就来发个说说,有啥意义还出版成书。"然而我所看到、感受到的都是那些貌似,单单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上。
越往后读,脑海里开始出现画面,一个坐在轮椅的残疾人,做饭时够不着橱柜上的碗,上厕所时扭曲着身子还需要别人帮忙,突然有一天又得了尿毒症,身体开始浮肿起来,每天一睁开眼就是呆滞麻木地凝视,一天三次做着血液透析,每天99%的时间都在处于神智不清状态,而那1%的时间在颤抖地执笔,并且告诉那99%的时间"去思考,去追问。"这些画面只是我自己想象的罢了,真实的画面我也不得知,也许情况更好,也许更糟糕。而他所有的文字丝毫看不出他颤抖的手和疲软的眼神,反而像一位智者洞悉着周围的一切。于是得知,是我愚昧了。
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
残疾与爱情。
如果不是残疾,他可能不会走文学这条路,不会思考这么多东西,真的吗?作者与史铁生对话,关于残疾,靠文学创造去供养沉重的身躯,看似调侃的语气却始终感觉在掩饰他的坚强固执。对于所有问题的思考可能不是残疾带给他的,是他一直都有吧,正好上天选中他并发放残疾通行证,所以一切的发问和追寻更加深刻,对生命的探求显得更加彻底。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对于爱,对于性。没有丝毫的做作,明了而彻底,像生物老师在讲解必须了解的常识。有限的身体,破形而出的爱愿,最纯洁的还能有什么。我难以想象一个残疾人去思考爱情的方式,抑或思考关于性之说。然而他却斩钉截铁地发问:"性,何以会障碍?真让人想不通。你死了吗?"如果说爱是唤起生命艺术的灵感,那么性就是灵感的缔结者,艺术的创作者。正如那"诗意的栖居"。
史铁生用了整整一节只写了:这怎么办?这怎么办?是呀,如此渴求探索的人,心中的问题应该一串接着一串,归根结底,我们又何尝不发问,而最需要思索的问题莫过于"这怎么办?"。
在生病的缝隙里写下碎碎字语,就像是在铁石里硬是穿一个缝隙然后塞进一封封的小纸条,纸条上不知写了什么,真的就挤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