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坐在最后一场笔试的考场里,外面的天空还算是明朗的。不知过了多久,看着已经是黑压压一片的答题纸,手写酸了停下略做休息时,抬眼却发现窗外已经黑茫茫。
考场里只有“沙沙”的写字声,监考员偶尔的巡视。楼外偶尔传来小孩子相互追逐嬉戏,发出欢快清脆的笑声,突然觉得那笑声离我们格外遥远。想起辅导课上,老师反复解释“童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今后的人生”,这样沉重却又无法逃避的实话。想着如果通过了这场考试,我也许会成为影响一个人童年甚至人生的一部分。
《孟子·尽心上》中写道:“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集天下英才,的确是个非常令人激动的想法。所以偶尔能见到将近而立、不惑之年的考生与二十岁出头的我们坐在同一考场,教师这个职业确实很能吸引人。
那么,问题来了——要在每年的3月或11月坐在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的考场里,我们要准备些什么呢?
首先,是一颗心。
一颗温和,耐心,严谨细腻的心。因为或许以后的数十年里,与你打交道最多的是白纸一般的学生。
其次,确保没有刑事犯罪,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你问为什么?
因为你将来要面对的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啊。
确定了以上,下面就是复习资料了。
目前教师资格证并没有通用的标准教材,老师判卷子时,除了必须要准确回答定义、原则、理论等才能得分的题,其他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所以如山香、士博之类的参考书有很多,上面的考点总结也比较全面,能够考试中解决绝大部分的题目。或者干脆报一个辅导班,将教材交给专业的辅导机构解决,免去后顾之忧。
教材拿到了,首先要明确,教师资格证是一场选拔性质的考试,通过率大约在三分之一。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现在手里的是两本厚厚的教材——《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综合素质》包括“三观”,即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法理(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综合知识(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基本是百科全书式的范围)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课程理论、课程教学等等。
学科知识,这个跟自己选择的教学科目有关,一般都会考教学设计,教育片段之类的题。
在漫长琐碎的复习里,我学会了构建并慢慢填充自己的知识结构,结构如同骨架,要一身傲骨才能轻松站立。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了复习策略和方法,简单而有效。
抽出时间整理近几年的真题,看看近年(1——3年)的大题,可以排除了。因为近年考过的题一般不会再出,至少不太可能出大题。圈出几道题重点准备,背不过就多看、多看、多看,理解了自然就背过了,理解不了就混个眼熟,总是能想起几条来的。
心态放轻松。虽然多个证多条路,但教师资格证考试毕竟不是高考,也不会“一考定终身”,而且一年可以考两次,成绩保存两年。
复习好了,下面要进考场了。
首先,准考证自行打印,另外准备好身份证。
其次是看考点考场,一场考试后可能会换一个考场,注意自己的考场号码,毕竟走错考场影响心情。
然后是考试时间。
教师资格证的笔试有三场,每场两小时,一天考完。
考试时间的安排(以中学为例,小学不考最后一科):
综合素质:9:00——11:00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称教知):13:00——15:00
学科知识:16:00——18:00
这么紧张的时间安排,最好在已经熟悉书本结构的情况下,翻翻书熟悉一下知识,而不要把看都没看过的题拖到考试当天或考试前再背。因为要提前半小时进场,除去喝水、打电话、解决个人问题的时间,只剩二十分钟左右。在心理紧张和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影响记忆效果。如果你是考神学霸,那么以上的话当我没说。
最后,考试前注意休息,储备精力。
也许多年后的我,还会想起那个下午——坐在灯光昏暗的教室里,听着外面传来的孩童天真清脆的嬉笑声,咬咬牙忍着头痛继续答没答完的卷子。
如同一场真实而恍惚的梦境。
一些碎碎念:
在复习时拓展阅读,偶然间看到了一位美国母亲,安妮·斯通写给世界的信,每次读完,都受到莫大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