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苏秦学成归来,游说的第一站便选择了秦国,秦国地处关中地区,可谓是“四塞之国“,地理位置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另外,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渐强盛,且边疆稳固,民富国强,是苏秦施展拳脚的天选之地。
所以,苏秦希望以他的聪明才智和三寸不烂之舌,劝说秦王采纳他的治国理政、奋发图强之策。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秦惠王非常讨厌如苏秦一般巧舌如簧之人。显然,也就不会采纳他的建议。
但苏秦并不气馁,继续他的长篇大论,他先是引经据典,通过列举典型的历史事件来说明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的硬道理。
然后,他又根据各国现状进行细致剖析,阐述了文人治理天下的各种弊端,那些文人墨客,穿着考究,虽能言善辩,满口的仁义道德,说得天花乱坠,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国家越来越乱,百姓衣食不足。
所以,苏秦建议秦王废文任武,并阐述了战争的重要性,若要改变现在这个混乱的局面,只有依靠武力,即使是三皇五帝这些明主贤君也概莫能外。
总而言之,苏秦如此大费周章地费尽口舌和心机,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秦惠王发动战争,以武力统一天下,而他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然而,对于苏秦的侃侃之谈,秦惠王依然不感兴趣,他再一次地拒绝了他。
虽说再次被拒,但苏秦仍不死心,他继续上书,前后十次有余,然而他的上书就如石沉大海,没有掀起一丁点的涟漪。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
我们常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然而苏秦的坚持到底却害惨了他,他多次上书说服秦惠王,结果都成了枉然,而这期间消耗的时间是巨大的。
我们知道,苏秦只身来到秦国,生活中所有的鸡毛狗碎都是需要钱来说话的,时间短,尚可支撑,但时间长了,钱总有花完的时候,一旦没钱,生活便无法保障。
而此时的苏秦面临的就是这样尴尬的局面,貂皮大衣穿破了,手里的一百斤黄金也花光了,简直就是穷困潦倒,狼狈至极。
看到这,我们或许会有些纳闷,之前不是说过苏秦家境贫寒,家徒四壁吗,怎么还能穿得起裘皮,手里还有百金呢?
其实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当初苏秦从鬼谷子军事学院毕业后,他本来是想投奔赵国的显赫人物——丞相李兑的,希望在他那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结果,李兑没有雇佣他,虽说没用他,但李兑对苏秦很绅士,见他出身贫寒,又如此奋发向上,便资助了他很多的财物,其中就包括这件黑色的貂皮大衣和黄金百斤。
而现如今,貂皮大衣也破了,百金也花光了,身无分文,穷困潦倒。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既然没钱,秦国自然也呆不下去了,苏秦现在能做的,就是夹包走人,离开秦国,返还家乡。
来的时候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而走的时候却如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
此时的苏秦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破败、羞愧之色,形容枯槁。
苏秦就是以这样破败不堪的穷酸相返回家乡的,那么回到家后,他会受到家人怎样的待遇呢,是同情怜悯,亦或是嘲笑讥讽?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