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说破英雄羞煞人
第九节 混江龙李俊
本来,这一节是要说一下柴进的,但近几日身心俱疲,为时情所累,大好春光之下,哪里也去不了,颇为沮丧。身在江湖,为衣食奔波,终不能潇洒忘我。十分羡慕那些拿的起放的下的人物,所以,我还是说一下李俊吧。
况且,为了迎合本章的主题,写了好多不太讲究的所谓英雄,估计大家多少有点反胃,所以以后的几节,我们说几位稍微正面一点的人物。
李俊,绰号混江龙,是宋江的超级粉丝,我们看看李俊和宋江初次相识的情景。
宋江被刺配江州,路过揭阳岭,被催命判官李立用蒙汗药麻翻,幸亏李俊及时赶到,救了宋江。我们听听粉丝是如何对偶像表白的:“李俊未得拜识尊颜,往常思念,只要去贵县拜识哥哥。只为缘分浅薄,不能勾去。今闻仁兄来江州,必从这里经过。小弟连连在岭下等接仁兄五七日了,不见来。”
李俊是什么人?我们看看他的自我介绍:“我这里有三霸,哥哥不知,一发说与哥哥知道。揭阳岭上岭下便是小弟和李立一霸;揭阳镇上是他弟兄两个一霸;浔阳江边做私商的却是张横、张顺两个一霸;以此谓之三霸。”
但是,从张横和穆弘对李俊毕恭毕敬的态度来看,李俊,应该是这几个人中的老大。我们看看李老大手下的几个人。
李立,做的是和十字坡孙二娘一样的买卖,嗯,应该不是连锁店,可能馒头馅的调料配方不同(添加剂有区别),因为,李立本身也是自家人肉馒头的顾客,而张青、孙二娘却从来不享用自家的产品。所以我觉得,李立的产品更绿色、有机___连自己都吃,肯定错不了!
张横主营“板刀面、馄饨”,做法简单:“若还要吃板刀面时,俺有一把泼风也似快刀在这艎板底下,我不消三刀五刀,我只一刀一个,都剁你三个人下水去。你若要吃馄饨时,你三个快脱了衣裳,都赤条条地跳下江里自死!”
穆弘、穆春,自不必说。病大虫薛永到揭阳镇卖艺,没有事先拜访穆家,结果镇子上无人敢捧场。宋江得罪穆春,在镇上连口饭都买不到。
童威、童猛,都是贩私盐的。有人说,啊,这两个还算文明人。呵呵,你真的这么认为吗?在北宋,贩私盐的利润,和现在贩海洛因差不多,一般人是玩儿不了的。干这个的,都是亡命徒中的亡命徒。李俊,就是干这个的总瓢把子。
宋代,自仁宗以来,政府预算基本都是赤字,入不敷出,为增加政府收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而这其中,盐税举足轻重,原产地一两银子一引的海盐,到百姓手里的时候,大约要十二两银子左右。
对于盐税之利,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刚刚取缔。优良传统就此淹没了...道德家们为此痛哭流涕...据说,眼泪里面含盐量最高...所以现在,眼泪也随行就市,贬值了!
为拯救垄断经营物资税收的道德水准,自然需要把枪口对准那群“无耻”的烟民。高速运转的卷烟机和人人喊打的戒烟令终于找到了彼此暧昧的那张床,享受着一边颐指气使的说教,一边清点钞票的激情。
又说远了,还是回到宋代盐税这个话题。
在暴利的驱使之下,私盐泛滥就可想而知了。或私煮,或抢劫官盐,都是发财的捷径。而盐的运输,多靠漕运,李俊横行长江,大约算是当时最大的私盐团伙。
穆弘控制一个镇子的大小生意,张顺控制整个江州的水产市场,张横控制水路客运,而李俊的势力不知比这几个大多少倍。
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沿水路各省,私盐泛滥,大约和官盐平分秋色。这是多少钱?
那么,我们要问,这个财雄势大的李俊为什么会成为宋江的粉丝呢?为什么那么多的江湖好汉会慕名而来,纷纷投入宋江的怀抱呢?
没做过流氓的人,总是对流氓的世界充满好奇。其实,说穿了一钱不值。作为“社会人”,最讲究一个“混”字。混什么?当然还是金钱、地位、权力!但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名气!场景在电影里已经重复无数次了。
“小子,知道这是谁的地盘吗?”
“出来混,连江哥都不知道,会死的很难看的。”
“带着你的人,滚!”
......
宋江的名声足够大。在李俊看来,这个人物很有结交的必要。江湖人物,不可能一统天下,广交朋友是必然选择。
但是比起穆弘、张顺等人的死心塌地,李俊还留了一手。
我们看,穆弘、穆春、欧鹏、马麟等人,都是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带到了梁山,而且,烧掉庄园、山寨,基本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那么,最有钱的李俊呢?他的财产都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知道,后来在打方腊的时候,李俊与榆柳庄的费保等四人有一个太湖小结义,打完方腊后,李俊和童威、童猛及费保等人打造大船,沿海路去了暹罗,后来还做了暹罗的国王。
打造几艘远洋船需要多少钱?在暹罗落地生根需要多少钱?当上国王需要多少钱?
对于李俊的小心眼儿,宋江心知肚明,但是人家也没什么对不住自己的地方,没有李俊,自己早就做了馒头馅了,江州劫法场,幸亏李俊等人相救,亲手捉住黄文炳,为自己报仇雪恨,水军大破高俅,李俊居功至伟,征大辽、打方腊,水军一马当先。李俊还是很够意思的。
所以,在班师还朝的时候,宋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把李俊放生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下一段。
宋兵人马,迤逦前进。比及行至苏州城外,只见混江龙李俊诈中风疾,倒在床上,手下军人来报宋先锋。宋江见报,亲自领医人来看治李俊。李俊道:“哥哥休误了回军的程限,朝廷见责,亦恐张招讨先回日久。哥哥怜悯李俊时,可留下童威、童猛看视兄弟,待病体痊可,随后赶来朝觐。哥哥军马,请自赴京。”宋江见说,心虽不然,倒不疑虑,只得引军前进。又被张招讨行文催趱,宋江只得留下李俊、童威、童猛三人,自同诸将上马赴京去了。
但是,到了东京,宋江给皇帝的奏折上却是这么写的,“不愿恩赐,于路辞去正偏将四员,正将二员:燕青李俊。偏将二员:童威童猛。”
宋江对李俊的目的一清二楚,放李俊走,当然还有另一个考虑。我们看看。
宋江征辽凯旋,李俊对朝廷赏赐不满,意欲再反,“且说水军头领特地来请军师吴用商议事务。吴用去到船中,见了李俊、张横、张顺、阮家三昆仲,俱对军师说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权,闭塞贤路。俺哥哥破了大辽,止得个皇城使做,又未曾升赏我等众人。如今倒出榜文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我想那伙奸臣,渐渐的待要拆散我们弟兄,各调开去。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对于一个存有反心的人,走了也好,免得给自己找麻烦。嗯,这个人不是李逵,不是一杯毒酒能摆平的。
那么,李俊为什么要走呢?曾经有人说,李俊这种人过惯了江湖上的日子,不想当官。呵呵,真的吗?所谓古今同理,一群连一个村长都争得你死我活的人,你说他们不愿意当官?
暹罗的国王不算官吗?
我想,原因只是在征辽之后,李俊已经对朝廷、宋江完全失望了,而已。
李俊走得很决绝。
曾经有人说,李俊在所有人里是结局最好的一个,这个,应该和智商、情商都是有点关系的。
暹罗,就是如今的泰国,和我们的潮汕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嗯,我们今天不掉文,前些日子,我在文章里把蔡京和蔡襄的关系搞错了,羞愧无地。所以我觉得驾驭不了的东西,还是放下的好。
有时候,放下,反而会透出那么一点点的聪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