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输出过程,要想写得好,必须要有大量的输入作基础。而输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阅读,要想形成一套体系,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资源库有很多类型,像写小说,就要大量阅读小说,从各种各样的小说中找感觉,自己最喜欢哪一类人、能够写出哪一类,再朝这个方向发展即可。
有一些小说读后感觉很虐,很压抑,虽有丰厚的美学价值,但难掩悲伤的氛围和情节。通常看小说简介,比较虐的我会直接忽略。
倒是温暖、爆笑类、治愈系的情感小说,很是喜欢,也觉得耐读。储备或者即将储备的小说包括《解忧杂货铺》《摆渡人》《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小王子》《巨人的陨落》等。
我也尝试写过几篇微小说情感类的居多,温暖而幽默,贴近生活,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也有职场类的,属于逆袭的励志故事。
励志鸡汤文读的不少。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淡定,不浮躁的活法》《优雅的女人不生气》,还有修养气质、修身系列的书,读的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想法,在写作时自然也不用费多大的力气。
文学类的书籍有一定的积累,文学基本功还是可以的,很多年前读过一些文学书籍。只是现在印象很浅,甚至模糊了。在写作中,自己也较少注重遣词造句,甚至在淡化写作的文学色彩。
阅读各种文类,发现很美很耐读的还是文学性比较强的文,就像明月老师讲的有画面感,音乐感,新鲜感。
看明月老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中的段落摘录,浓厚的文学气息扑面而来,感觉陌生又熟悉,写人写景,写故事,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形象生动,还多了几许趣味性和可读性。
现在自媒体、网文流行的是故事性比较强的文,一方面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一方面离不开写作功底。有时想法是有,但落笔很难,想和写,有时真的不是一回事。
写作需要整合信息,需要梳理脉络,需要详略得当,层次分明,也需要精细加工,成为耐读的故事。通过故事又要起承转合,说明自己写诗的意图,或者让读者有感触、去品悟其中滋味。
在这方面自己做的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空间,也打算建立更加系统的资源库。
目前比较喜欢写的是情感类的文。写情感类的文,一方面是现代人普遍情感脆弱,另一方面,旨在发现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防止和处理这些问题,促进亲密关系的稳定,和提高亲密关系的质量。
同时打算建立自己的文学资源库,重温经典,读读鲁迅、张爱玲、汪曾祺、沈从文、琦君等大家写的书,丰富一下自己的写作文学底蕴。
不管想写哪一类的文,都需要坚实的知识做根基,阅读起来,为自己的写作,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