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

《论语·述而第七篇》内容简介

此篇以“述而”为篇名,讲的是孔子的教与学。我们不妨可以把这一篇看作是孔子的人生自述。“不作”意指创作,孔子“述而不作”既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是对教学真实要求的描述。实质上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是创造性的,只是他没有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孔子一生学不厌、教不倦,堪称万世师表,道理就在于此。

lún yǔ shù ér piān dì qī pīn yīn bǎn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一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原文拼音】 zǐ yuē :“ shù ér bù zuò , xìn ér hào gǔ , qiè bǐ yú wǒ lǎo péng 。”

  7•1、【原文】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译文】孔子说:“我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欢古代文化,我私自把自己比作老彭。”

【解读】这一章孔子谈论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述说的是继承的问题,作是创作的问题。孔子之所以述而不作,是因为在古代创作是圣人之事,只有天子才能制礼作乐。孔子这样说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是讳言这件事。但也正因如此,孔子被后世称为“素王”,就是因为他无天子之位,却又具有天子之德。

【注释】[1]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原文拼音】 zǐ yuē :“ mò ér zhì zhī , xué ér bù yàn , huì rén bù juàn , hé yǒu yú wǒ zāi ?”

  7•2、【原文】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还有困难吗?”

【解读】这一章谈论的是孔子对教与学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所见所闻皆是所学的内容,不像今日的学人,唯独学在课堂和书本,厌学之风不在少数,而孔子能做到不厌学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对于教师而言,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没有职业倦怠,孔子做到了。所以,孔子才说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的了。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态度,孔子注意到了教与学都从兴趣出发,所以从容自在。

【注释】[1]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三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3、【原文拼音】 zǐ yuē :“ dé zhī bù xiū , xué zhī bù jiǎng , wén yì bù néng xǐ , bù shàn bù néng gǎi , shì wú yōu yě 。”

  7•3、【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不修养自己的品德,不讲习学问,学到了知识却不能实践,有了缺点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啊。”

【解读】从这一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孔子对学习的本质的认识,他所忧虑的其实就是生命的成长问题。修德,讲的是道德修养问题,需要日日精进、持之以恒;讲学,说的是学习的内容要不断的实践、温故而知新;徙义则是活学活用、知识迁移的问题;改不善就是在好的方面日日精进的基础上,从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不足,一点一点地改进。孔子的人生目标是不断地完善自己,做一个全人。从孔子的思想体系来看,有人说这一章说的是“仁智义勇”四项美德,也是有道理的。

【注释】[1]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四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4、【原文拼音】 zǐ zhī yàn jū , shēn shēn rú yě , yāo yāo rú yě 。

  7•4、【原文】子之燕居[1],申申[2]如也;夭夭[3]如也。

【译文】孔子闲暇的时候,容貌舒缓,和蔼可亲,潇洒自如。

【解读】这一章记述的是孔子闲暇时的情态,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视言传身教,所以孔子的日常表现也成为弟子学习的典范。孔子的行为仪态表现了很高的教养。

【注释】[1]燕居:安居、家居、闲居。

  [2]申申:衣冠整洁。

  [3]夭夭:行动迟缓、斯文和舒和的样子。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五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5、【原文拼音】 zǐ yuē :“ shèn yǐ wú shuāi yě ! jiǔ yǐ wú bù fù mèng jiàn zhōu gōng 。”

  7•5、【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的太快了!我好长时间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解读】孔子的慨叹是对人生与时事的慨叹。孔子一方面慨叹时间流逝之快,一方面慨叹自己一生的梦想就是恢复周礼。

【注释】[1]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所谓“圣人”之一。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六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6、【原文拼音】 zǐ yuē :“ zhì yú dào , jù yú dé , yī yú rén , yóu yú yì 。”

  7•6、【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道德为立身之基,依凭仁的要求,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解读】孔子讲的是一个人的人生志向、成长的依据、过程中的依凭在人成才过程中的关系。“志”是“志向”,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内心而言,内心专一向往;“据”是“据守”,是对行动而言,行动守一不改;“依”是生命过程中的“依凭”,是“不违背”,朝向目标始终不变。在这样一个总体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之上,从容自在的游憩于六艺的技能之中。于此,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做人处事与学习技能的辩证关系。

【注释】[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七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7、【原文拼音】 zǐ yuē :“ zì xíng shù xiū yǐ shàng , wú wèi cháng wú huì yān 。”

  7•7、【原文】子曰:“自行束脩[1]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凡是能带一束干肉来我这里的,我从没有不加以教诲的。”

【解读】这一章说的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还有一种解释是说,十五岁以上的人,没有不教诲的。这里束脩是指古人十五岁的时候,可以行束带修饰之礼。

【注释】[1]束脩: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初次见面时要拿十余干肉作为学费。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叫做“束脩”。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八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8、【原文拼音】 zǐ yuē :“ bù fèn bù qǐ , bù fěi bù fā 。 jǔ yì yú bù yǐ sān yú fǎn , zé bù fù yě 。”

  7•8、【原文】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墙的一角,他不能推知其他的三个墙角,就不再教他了。”

【解读】朱子注,“愤”是心求通而未得,“悱”是口欲言而未能。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对后世有很深刻的影响。但后人也片面的理解了“启发”的问题,教学中实施启发需要恰当的时机,需要老师熟悉和了解学生,需要学生的主动思考。启发的前提是师生都在情境之中,不是强硬启发。古人对学习很注重学、思、悟,“学”“思”是启发的前提,“悟”是启发的结果。善教的人启之待时,因势而导;善学的人思而能悟,悟而能得,博能返约。

【注释】[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音yǔ,角落。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九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9、【原文拼音】zǐ shí yú yǒu sāng zhě zhī cè , wèi cháng bǎo yě 。

  7•9、【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解读】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在丧事中的行为表现。未尝饱、不歌即是那样环境中礼仪的需要,也是因为内心的悲戚使然。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0、【原文拼音】 zǐ yú shì rì kū , zé bù gē 。

  7•10、【原文】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孔子在这一天哭泣,就不再唱歌。

【解读】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在丧事中的行为表现。不歌即是那样环境中礼仪的需要,也是因为内心的悲戚使然。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一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1、【原文拼音】 zǐ wèi yán yuān yuē :“ yòng zhī zé xíng , shě zhī zé cáng , wéi wǒ yǔ ěr yǒu shì fú !” zǐ lù yuē :“ zǐ xíng sān jūn , zé shúi yǔ ?” zǐ yuē :“ bào hǔ píng hé , sǐ ér wú huǐ zhě , wú bù yǔ yě 。 bì yě lín shì ér jù , hào móu ér chéng zhě yě 。”

  7•11、【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有能用我的思想的我就推行它,没有用我的思想的我就把它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是这样的啊!”子路说:“老师率领军队需要谁和你在一起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需要的人一定是临事小心谨慎,认真谋划而能成功的人。”

【解读】用舍行藏需要一个人的不断学习和修养,既需要有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具有超脱的心境。那些怀才不遇的人之所以不遇与这样的心境缺失有关。这一章我们还可以看出孔子的情感表达,孔子与颜渊是心灵的知己,而子路自知学问不及颜回,于是便以己长想博得老师的喜爱和认同。但孔子却告诉子路,他愿意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共事,单纯的勇敢他是不赞成的。朱熹的注讲:“惧,谓,敬其事。成,谓成其谋。”

【注释】[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4]与:在一起的意思。

  [5]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6]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7]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2、【原文拼音】 zǐ yuē :“ fù ér kě qiú yě , suī zhí biān zhī shì , wú yì wéi zhī 。 rú bù kě qiú , cóng wú suǒ hào 。”

  7•12、【原文】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通过正路而求得,即使是从事低贱行业,我也愿意做。如果不符合正路的财富即使可求,我也愿意遵从我走正路的所好。”

【解读】古语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正道来的钱财,即使地位低贱也会心安。不走正道、不择手段得来的钱财,内心总会不安。孔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赚钱,而不要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执鞭之士有人解释为把守城门的人,也有人解释为为王侯开路的人。具体指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只是代表社会地位低贱的人。尽管社会地位低贱,但通过这样的工作赚钱,是正途得来的,所以就应该愿意去做。

【注释】[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三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3、【原文拼音】 zǐ zhī suǒ shèn : zhāi 、 zhàn 、 jí 。

  7•13、【原文】子之所慎:齐[1]、战、疾。

【译文】孔子谨慎对待的事情是:斋戒,战争和疾病。

【解读】孔子为什么非常谨慎认真地对待这三件事?我的理解是这三件事都事关人的生命,体现了孔子的生命观念。斋戒就是古人祭祀前的沐浴更衣,这样做是要使自己保持一种虔敬的心情。它涉及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生信仰,这又决定了人的生命质量,所以孔子要谨慎的对待。战争更与大多数人的生命相关,不单是直接参与战争的士兵的生命,还有老百姓的疾苦与社会的安定。至于疾病也是一样,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体现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境界。孔子时代的医疗水平不可与今日同日而语,有人说“每一次得病都是一次生命的修炼”,这句话对有心人来说是非常正确的。在孔子的那个时代,其医疗水平能做到的并不多,每一次疾病大概都会与死亡接近一次,谨慎地对待也就是认真的思考生命的意义。

【注释】[1]齐:同斋,斋戒。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之心,这叫做斋戒。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四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4、【原文拼音】 zǐ zài qí wén 《 sháo 》,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 yuē :“ bù tú wéi yuè zhī zhì yú sī yě 。”

  7•14、【原文】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的时候听到《韶》乐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他说:“想不到《韶》乐带给我的快乐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解读】孔子曾评价韶乐尽善尽美,也正是因为韶乐尽善尽美,所以孔子一下子便进入了音乐的境界,忘记了一切,以至于三个月都不知道肉的味道。显而易见韶乐的美妙超过了肉味的美妙,才使孔子这样的。孔子对音乐的学习也是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啊!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发现的快乐!

【注释】[1]《韶》:舜时古乐曲名。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五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5、【原文拼音】 rǎn yǒu yuē :“ fū zǐ wèi wèi jūn hū ?” zǐ gòng yuē :“ nuò 。 wú jiāng wèn zhī 。” rù , yuē :“ bó yí 、 shū qí hé rén yě ?” yuē :“ gǔ zhī xián rén yě 。” yuē :“ yuàn hū ?” yuē :“ qiú rén ér dé rén , yòu hé yuàn ?” chū , yuē :“ fū zǐ bú wèi yě 。”

  7•15、【原文】

  冉有曰:“夫子为[1]卫君[2]乎?”子贡曰:“诺[3],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说:“老师想要帮助卫国君主吗?”子贡说:“哦,我去问问。”子贡进入老师的屋子问:“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贤德的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悔吗?”孔子回答说:“他们追求仁并且得到了仁,还有什么怨悔呢?”子贡走出老师的屋子后说:“老师是不会帮助卫国君主的。”

【解读】这一段话背景很复杂,反映的问题也很多。这是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到卫国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当时的卫君是卫出公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因为南子的关系,卫灵公驱逐了太子蒯聩,蒯聩逃往晋国。灵公死后辄立为国君。这个时候晋国又把蒯聩送回卫国,与卫出公争夺君位,蒯辄拒不让位。反映的是国君祖孙三代的复杂关系,尤其是父子之间的关系。而伯夷叔齐的故事反映的则是这兄弟俩对君位相互推让的事实。长期的呆在卫国不走,冉有就猜想老师可能要在卫国帮助卫君做事,为证明这个猜想的真假,聪明善言的子贡便决定问问老师。而子贡的发问不像子路直来直去,总是很委婉。他拿伯夷叔齐的历史故事来问老师,最后得出结论老师不会帮助卫君,就是因为他的老师也是求仁的人,而卫君的行为算不上是仁的行为。

【注释】[1]为:这里是帮助的意思。

  [2]卫君:卫出公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公元前492年 ̄前481年在位。他的父亲因谋杀南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灵公死后,辄被立为国君,其父回国与他争位。

  [3]诺:答应的说法。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六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6、【原文拼音】zǐ yuē :“ fàn shū shí yǐn shuǐ , qū gōng ér zhěn zhī , lè yì zài qí zhōng yǐ 。 bù yì ér fù qiě guì , yú wǒ rú fú yún 。”

  7•16、【原文】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枕着胳膊自由自在地躺在天地之间,乐趣就在这样的情境之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对我来说就好比天空的浮云。”

【解读】这一章反映的是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即使粗茶淡饭,能够自由自在的面对生活,这就是孔子的快乐。孔子并非一概反对和轻视财富与权贵,但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与权贵,即便是轻而易得孔子也会不要。

【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七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7、【原文拼音】 zǐ yuē :“ jiā wǒ shù nián , wǔ shí yǐ xué 《 yì 》, kě yǐ wú dà guò yǐ 。”

  7•17、【原文】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再年轻几岁,五十岁的时候就学《周易》,这一辈子也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解读】孔子晚年喜欢读《易经》吗“韦编三绝”说的就是孔子读《易经》的事情。从孔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对《易经》的评价之高。《易经》位列众经之首,讲的就是人生的规律。

【注释】 [1]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

  [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八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8、【原文拼音】 zǐ suǒ yǎ yán ,《 shī 》、《 shū 》、 zhí lǐ , jiē yǎ yán yě 。

  7•18、【原文】子所雅言[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使用标准化的场合,诵读《诗》、《书》,执行礼事,都说标准话。

【解读】雅言,就是今天的普通话,标准语言。执礼,与今天的主持人差不多。孔子很重视不同场合的礼节和个人的形象问题。

【注释】[1]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王朝的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音为准。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九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19、【原文拼音】 yè gōng wèn kǒng zǐ yú zǐ lù , zǐ lù bù duì 。 zǐ yuē :“ nǚ xī bù yuē : qí wéi rén yě , fā fèn wàng shí , lè yǐ wàng yōu ,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yún ěr 。”

  7•19、【原文】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译文】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发奋用功忘记了吃饭,快乐起来把一切忧虑都忘了,就连他自己要老了都不知道呢。”

【解读】这一章也是孔子自述心志。我们通过孔子的自我评价,可以感受到一个人成长和进步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用心专一、心不二用。国学大师钱穆老先生在华西大学文化讲座讲演辞中分析到中国文化主孝,中国之教在青年,援引孔子的这句话评价孔子说,孔子终身常带一种青年气度。

【注释】[1]叶公: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0、【原文拼音】 zǐ yuē :“ wǒ fēi shēng ér zhī zhī zhě , hào gǔ , mǐn yǐ qiú zhī zhě yě 。”

  7•20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爱好古代文化并能勤敏地追求的人。”

【解读】孔子把对知识的掌握大致分成了“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学”四种类型。他坦承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这一类型的人,那么,他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呢?“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显而易见是属于“学而知之者”。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一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1、【原文拼音】 zǐ bù yǔ : guài 、 lì 、 luàn 、 shén 。

  7•21、【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评析】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如他“敬鬼神而远之”等。但也不是绝对的。他偶尔谈及这些问题时,都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环境的。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2、【原文拼音】zǐ yuē :“ sān rén xíng , bì yǒu wǒ shī yān ;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 qí bù shàn zhě ér gǎi zhī 。”

  7•22、【原文】子曰:“三[1]人行,必有我师[2]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同行,一定会有我值得学习的。选择好的方面向他学习,选择不好的地方改进我自己。”

【解读】孔子自述自己的学习与修养的方法。与见贤思齐是一个意思。对知识的学习与道德修养的提高在实践中有三方面的重要因素,一个是选择问题,就是择善而从,而不是不加区别地统统照收。一个就是日积月累。还有就是始终如一。三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注释】[1]三:虚数,极言很多。

[2]师:值得效仿的人。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三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3、【原文拼音】 zǐ yuē :“ tiān shēng dé yú yú , héng tuí qí rú yú hé ?”

  7•23、【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1]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好生之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解读】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宋国的时候被桓魋所困。桓魋是宋桓公的后代。这句话就是孔子在这个时候向弟子们说的。

【注释】[1]桓魋:魋,音tuí,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四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4、【原文拼音】zǐ yuē :“ èr sān zǐ yǐ wǒ wéi yǐn hū ? wú wú yǐn hū ěr 。 wú wú xíng ér bù yǔ èr sān zǐ zhě , shì qiū yě 。”

  7•24、【原文】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你们以为我有什么隐瞒你们吗?我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啊。”

【解读】师生之间,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注释】[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五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5、【原文拼音】 zǐ yǐ sì jiào : wén 、 xíng 、 zhōng 、 xìn 。

  7•25、【原文】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

【解读】文行忠信总体上来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孔子的教育更多的是做人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也是身体力行的教育。

【注释】[1]文:文献、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六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6、【原文拼音】zǐ yuē :“ shèng rén , wú bù dé ér jiàn zhī yǐ ; dé jiàn jūn zǐ zhě , sī kě yǐ 。” zǐ yuē :“ shàn rén , wú bù dé ér jiàn zhī yǐ ; dé jiàn yǒu héng zhě , sī kě yǐ 。 wú ér wéi yǒu , xū ér wéi yíng , yuē ér wéi tài , nán hū yǒu héng yǐ 。”

  7•26、【原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1]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2]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3]而为泰[4],难乎有恒矣。”

【译文】孔子说:“圣人,我是看不到了,能见到君子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良的人我是看不到了,能见到持之以恒的人就可以了。从无到有,从虚到盈,从约到泰,最难的就是持之以恒啊!”

【解读】这一章是孔子要告诉大家一个走向成功的道理,就是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注释】[1]斯:就。

  [2]恒:指恒心。

  [3]约:穷困。

  [4]泰:这里是奢侈的意思。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七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7、【原文拼音】 zǐ diào ér bù gāng , yì bú shè sù 。

  7•27、【原文】子钓而不纲[1],弋[2]不射宿[3]。

【译文】孔子钓鱼而不用大网捕鱼,打鸟不打归巢的鸟。

【解读】孔子的行为体现了环保和持续发展的精神,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注释】[1]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叫纲。

  [2]弋:音yì,用带绳子的箭来射鸟。

[3]宿:指归巢歇宿的鸟儿。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八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8、【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孔子说:“大概有不学习就能创造的人吧,但我不是这样的人。多听,选择好的跟从,多看并记在心里,知道这些是次一等的智慧。”

【解读】有不知而作之者应该就是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者。从知识的整体和认知的规律来看,确实存在着个别的知识,个别的人有生而知之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天赋。这种天赋大多来自家庭文化的熏陶和遗传,孔子的人生经历没有这样的条件,孔子坦承自己知识和智慧的获得就是通过不断努力学习获得的。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九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29、【原文】互乡[1]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2]其进[3]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4]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5]也。”

【译文】互乡这个地方的人难于人交谈,一个少年却得到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疑惑不解。孔子说:“我们赞许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太过分?人家改正自己的不足以求进步,我们赞许他能改进自己的不足,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解读】这一章讲的是孔子如何辩证的看待一个人的过往和未来,这种态度是客观公正的,因为人是变化成长的。

【注释】[1]互乡:地名,具体所在已无可考。

  [2]与:赞许。

  [3]进、退:一说进步、退步;一说进见请教,退出以后的作为。

  [4]洁己:洁身自好,努力修养,成为有德之人。

[5]不保其往:保,一说担保,一说保守。往,一说过去,一说将来。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三十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30 、【原文拼音】zǐ yuē :“ rén yuǎn hū zāi ? wǒ yù rén , sī rén zhì yǐ 。”

  7•30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做到仁,仁就来了!”

【解读】仁与个人的修养相关,它是一个很高的人生境界。虽然很高,但只要我们想做一个仁人,仁就会来到我们的身上。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三十一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31、【原文】陈司败[1]问:“昭公[2]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3]巫马期[4]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5],君子亦党乎?君取[6]于吴,为同姓[7],谓之吴孟子(8)。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陈司败问:“鲁昭公懂礼吗?”孔子回答说:“懂礼。”孔子走后,陈司败作揖来到巫马期身边,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的错误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位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要说鲁君懂得礼,还有谁不懂得礼呢?”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是幸运的。偶尔有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解读】孔子不是不知道鲁君不知礼,但孔子为什么回答陈司败的问题还说鲁昭公知礼呢?原因就是作为下级不能说上级的不是,这是礼的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这样的过错,不是孔子本人故意为之的。这个事例有似于我们今天生活中的有些事情,上下级共事,作为下属是不可以随便在公开的场合谈论上级的不是的,这是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很重要的方面。

【注释】[1]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姓名不详,也有人说是齐国大夫,姓陈名司败。

  [2]昭公:鲁国的君主,名惆,音chóu,公元前541 ̄前510年在位。“昭”是谥号。

  [3]揖:做揖,行拱手礼。

  [4]巫马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30岁。

  [5]党:偏袒、包庇的意思。

  [6]取:同娶。

  [7]为同姓:鲁国和吴国的国君同姓姬。周礼规定:同姓不婚,昭公娶同姓女,是违礼的行为。

(8)吴孟子:鲁昭公夫人。春秋时代,国君夫人的称号,一般是她出生的国名加上她的姓,但因她姓姬,故称为吴孟子,而不称吴姬。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三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32、【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孔子与人一起唱歌,如果听到好歌,就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解读】孔子是有心的人,凡是发现新的东西、好的东西,他都愿意学习。唱歌也是如此。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三十三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33、【原文】子曰:“文,莫[1]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莫:约摸、大概、差不多。

【译文】孔子说:“理论知识我大概和别人差不多。身体力行做个君子,我还没有完全做到。”

【解读】躬行君子是永远在进行中的事情,所以孔子说“未之有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很复杂,尤其是做人的实践问题,做人的实践问题永远是一个过程,是进行时,而不是结果。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三十四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34、【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1]为之[2]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3]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圣和仁,我是不敢当的。我只不过是努力朝着这个方向不厌烦的去做,不知疲倦地教导他人这样做而已。”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学生学不来的。”

【解读】成圣和成仁是孔子育人的终极目标,孔子自己努力的朝向这个目标,并把这个目标贯穿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这个过程看教育无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成就着一个终极的教育目标,需要的不但是坚持不懈的教育,也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

【注释】[1]抑:折的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

  [2]为之:指圣与仁。

  [3]云尔:这样说。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三十五章原文、注释、译文与解读

  7•35、【原文】子疾病[1],子路请祷[2]。子曰:“有诸[3]?”子路对曰:“有之。《诔》[4]曰:‘祷尔于上下神祗[5]。’”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请求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样的事情吗?”子路回答说:“有这事。祈祷文上说:‘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解读】这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子路对老师的敬重和爱戴,包括他希望老师早日康复的急切心情。

【注释】[1]疾病:疾指有病,病指病情严重。

  [2]请祷:向鬼神请求和祷告,即祈祷。

  [3]有诸: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