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像爸妈年轻时的样子。
我有时候对孩子很没耐心,吼完孩子就后悔起来,自己的模样太像我妈了。我妈脾气很差,对我们姐妹十分苛刻,平时也没个笑脸,所以我每次看见好友丹丹的妈妈那么慈爱,都很羡慕。
但我觉得自己更像我爸年轻时的样子。坐在桌边吃饭时,爱给孩子们“忆苦思甜”。好像只有这种办法,才能让孩子们节约粮食,懂得食物来之不易的艰辛。
老大现在六岁了,懂事了,对我的“忆苦思甜”特别有兴趣,她倒不是喜欢听那些大道理。而是对闻所未闻、从未见过的故事或事物十分好奇。所以,她是百听不厌,而我的“忆苦思甜”从餐桌到了睡前故事,再到平时玩具的分享收拾,简直无处不在。
不得不说,我这“忆苦思甜”的毛病是女儿惯出来的。娃爸对于我这种教育方式,大多是赞成的,但有时也不会配合,甚至唱起反调。奇怪的是,他从来不“忆苦思甜”,好像他从来没贫穷过,没吃苦一样。
一次,在餐桌前,老大照例把碗里剩下的米饭说吃不完。我告诉她,如果妈妈小时候这么多米饭吃不完肯定会被外婆打屁股,而外公外婆小时候根本吃不到这样的米饭,只能喝菜粥.......
还没待我说完,老大放下筷子好奇的说:妈妈,为什么?为什么?
哪怕这个理由我给她讲一千遍,她也会再问为什么?因为她太爱听我们那苦难的故事了。一般讲完后,我不会忘记让娃爸赞同一番,假装问娃爸:爸爸,你说是吗?
娃爸一般都会点点头,大声说:是的,妈妈说的很对。我为他的给力暗自高兴。
昨天,娃爸就没那么给力了。我妈从老家邮寄了刚从田里摘的蚕豆,虽说是刚摘的,但路上花了两天的时间,蚕豆也逐渐变老了,所以剥下的蚕豆米会有一层老皮。
但蚕豆与韭菜炒熟之后,散发的清香扑鼻而来,完全盖住了蚕豆皮老的缺点,我一勺一勺舀着拌着米饭吃,十分美味。
蚕豆特别能勾起我儿时的记忆,有种外婆的味道。小时候,外婆经常牵着我的小手摘蚕豆,她在田里摘,我在田埂上剥豆吃。回家后,她还会炒一碗给我解馋。可以说,蚕豆既是我的零食,又是我的主食。而且蚕豆是季节性菜品,一年难得吃几次。所以,我坚信女儿会爱吃。
没想到,她吃了一口就吐出来了,说难吃死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皮太厚了。我告诉她,蚕豆皮是可以吃的,你多咀嚼几次就好了,妈妈小时候还生吃过呢。她马上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为什么?
正当我打算告诉她,妈妈小时候可不像你有这么多零食吃时,居然发现娃爸桌前已经吐了一大堆的蚕豆皮了。
很快,老大也看到了这一幕。娃爸不屑一顾的说:皮真厚,谁吃啊?我小时候都不吃这皮的。
呃........
对于娃爸突然“反叛”,我无计可施,妥协地说:孩子,那你也吐皮吧。她剥了一个蚕豆皮放嘴里,马上又吐出来说:还是很难吃。
娃爸当场给我拆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有次,孩子大便之后,把纸巾浪费了很多。我教育她说,我们小时连纸巾都没得用,都是用的报纸、书本,有时还用树叶,甚至直接在树上擦。
女儿非常惊讶,而且特别有兴趣问:妈妈,那树叶去哪里找?大树还是小树?好玩吗?
正当我打算一本正经回答时,娃爸翻了个大白眼,嘀咕道:你都给孩子说些什么?越来越没谱了。
我.....我......我张了张嘴又闭上,眼珠盯着这对父女一上一下,一高一低,欲言又止,半天被他噎的说不上话来。我这不是给孩子“忆苦思甜”吗?
对于娃爸,其实我蛮奇怪的,我和他都是出生农村。我们出生的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不久,我父亲率先出门经营小生意,没几年我家就成了村里首富。
尽管如此,我每每和娃爸说到小时候的吃食习惯,他家总是甚我一筹,例如他小时吃吃糍粑,都是用鸡蛋煎糍粑,我根本都不知道还有这种吃法。他从小练就了吃鱼的技巧,无论什么鱼,有多少刺,都会被他一根根干干净净地剔出来,老练娴熟。
于是我问娃爸:为啥我曾是村里首富的孩子,还这么节俭?他半天回了一句:你们那个穷的要死的村子,首富算个屁啊。我家是以前是摸牛尾巴的,比你吃穿的还好。
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