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组织老师到太阳城葡萄酒庄园进行了研学。老师们听葡萄酒文化介绍,观葡萄酒酿制流程,亲口品尝各类葡萄酒。看得出大家兴致很高,收获颇丰。
我们学校有一位王希庆老师,今年50多岁了,非常喜欢旅行,每逢假期便到处去观光旅游,开阔视野。曾经自己骑自行车穿越青藏线。到新疆旅游后回来,光文章就写了18篇,详细介绍了新疆十八怪。最近两年每逢寒暑假,又走出国门,先后四次到日本、欧洲、韩国旅行,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回来后写了大量的文章。他的国内外旅行见闻成了孩子们课堂上最美的故事。
前几年我县组织村小的老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两次专题培训。据了解,有2/3的村小老教师没有到过北京,他们教了一辈子学,讲了多少年《我爱北京天安门》,但遗憾的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去过。王希庆老师也参加了第一次培训,去的当天,尽管天下着大雨,但许多老教师难抑激动的心情,缠着王老师马上带他们去天安门。就这样,王老师带着他们冒雨参观了天安门,了却了一个大心愿。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相继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学生的研学旅行得到空前重视和有效保证,让学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现实,有效拓宽了孩子们的见识和视野。我们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见识决定了孩子的视野,教师的境界决定了孩子的眼界,教师的宽度决定了孩子的长度,教师的天花板高度,决定了孩子的天花板高度。学生都出去研学了,而我们的老师上学时却没有这样的政策和经历,如果老师还生活在想象和过去,那我们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句话说,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教师知识的拓宽、见识的增长、境界的提升,同样需要行万里路,需要研学。通过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我们老师的研学相比学生,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基本的机制。因此,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把教师的研学提上议程,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有计划的根据课程需要,组织教师到国内外研学。同时,鼓励师生同研,老师陪同学生一起研学一起成长。我们还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寒署假带领自己的孩子到国内外研学旅行,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了更多的孩子。
马云讲,老师的眼界就是学生的眼界,老师的胸怀就是学生的胸怀,如果我们要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首先要给老师们最好的教育,我们应该在老师的培训、老师的成长上去下工夫。研学旅行,就是最好的教育之一,教师更要先行一步。(2019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