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论语》第十一:理解,是难中难!——《论语.子罕篇第九》十新解
2017-09-23华世国学名嘉汇
《论语.子罕篇第九》十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般会说,他是个讲仁的人,是个守礼的人。那么如何讲仁,如何守礼,就不是所有人能够说清楚的了。那么,我们就来仔细看看这句话吧!
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可解释起来,却很麻烦。一是这个“冕”字。按一般的释义,冕者,冠也,大夫之服也,即有地位做官的人才能戴的冠,一般代指贵族和为官者。这句话说,孔子见到穿丧服的人、失去双目的人,即使他们比自己年少,也要起身表示敬意,也要疾步走表示尊重,可是,见到戴着官帽、穿着官服的人,有必要这样做吗?穿丧服和失去双目的人,是处在人生不幸当中的人,是处于哀戚中的人,那么,“冕衣裳者”,怎么能说是处于不幸,心中哀戚呢?太不可理。即使这样的解释合理,那么,孔子见到这样的人,起身表示敬意,疾步表示尊重,大家会不会觉得孔子有点太卑琐了?再退一步说,周代有这样的礼法规矩吗?鲁国有这样的礼法规矩吗?
另一个是“见之”。一些人解释说,是那些人来见孔子,还补充了一个理由,说正是因为别人来见孔子,所以孔子才由坐而起。可是,这句话中“见之”“过之”应该是相应的,那么“之”,应该指的是同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们又反驳说,“见之”“过之”是相对成文。真是痛苦,我们为什么不能正常一点来解释呢?孔子碰见这三类人,他们虽然比孔子年轻,孔子也一定从车上坐起身,经过他们,一定快快地走过。这样不是很顺畅吗?我想,这些人在这个地方发生问题,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认为,孔子的尊贵身躯不应去见他们,而是他们来见孔子。可是,穿着丧服去见孔子,要干嘛呢?有什么事紧急成这样呢?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什么紧急吗?
朱熹这位大儒者,也认同冕当作贵族解,钱穆认为冕应作絻,但他认为“见之”,是人来见孔子。李泽厚很讨巧,将“冕”解释为“戴着祭祀礼帽”,将“见之”解释为“会见”,前一个方法是混淆争论点,后一种方法是模糊争论点,真够聪明!依我说,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表现孔子对任何人、任何事尤其是处于困难、不幸的人和事的一种诚敬之心,一种谦卑之心。“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只会发生在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贫穷的人对富贵的人身上,而不是相反。虽说孔子没有什么高贵的出身,没有很高的地位,但对于一般的民众,没有地位、身份的人来说,也应属于尊贵者。但孔子的内心,有这份比他人高贵的心吗,有这份傲慢的心吗?孔子的所作所为,本是坦荡荡的呀!
这样看来,“冕”解释为絻,更为合适,“见之”解释为“孔子碰见他们”,更为合适。而这句话的断句,似乎也应该有所更正,即: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世海于公历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