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缺乏赏识,缺少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作为学前教育者,幼儿园里的赏识教育更是凸显了它的重要性。赏识教育的实质就是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赏是欣赏幼儿,识是认识幼儿,幼儿园赏识教育,就是要赏识幼儿,发现幼儿,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从而促进他们成长。
在赏识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地做到了正确、有效地赏识呢?
我发现有些教师上课只是一味地奉行赏识,没有做到赏识有度。一节课下来几乎全班孩子的额头、脸上都贴满了小红星。这样做是否就是赏识呢?我个人认为在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首先,赏识并不可能解决一切的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并不等于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赏识改变的并不是孩子的现实,而是改变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味地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
其次,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喜欢,尤其是讨父母、教师的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这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一味地用赏识来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地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原本赏识孩子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可后来却变成孩子努力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赏识。他们奔跑不是为了前面的目标,而是为了身后拉拉队的喝彩。父母、教师当然乐于充当孩子的拉拉队,但问题是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身后的拉拉队已消失不在,而这个时候,他们还有信心和动力跑下去吗?
赏识教育并不单单是表扬加鼓励,它也需要批评的,正确的赏识教育需要有技巧的赏识性批评。如:
1.爱心批评,教师批评孩子时,要表达出自己的一片疼爱之心,多说一些喜爱他的话语。
2.谈心批评,教师要尊重孩子,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给足孩子面子,不要当众批评他。如把犯错误的孩子单独叫过来,说“XX,老师简直不敢相信你这么好的孩子会犯这样的错误哦!你知道你在老师和小朋友心目中的位置吗?你是老师的骄傲,全班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啊!”我相信这样的批评孩子们都乐意接受的。
3.故事法批评,当孩子犯错误时,教师可以不直接批评,而是间接地运用故事批评。如有小朋友不讲卫生时,教师可以讲《不爱干净的小花猫》,然后让小朋友自己说:“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喜欢小花猫呢?”又如有小朋友太骄傲了,教师可以讲《骄傲的大白鹅》,然后让小朋友自己说:“大白鹅为什么不对?骄傲有什么不好?”
时至今日,赏识教育已是幼儿园教育方面最值得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目光,都会使孩子感到教师对他的鼓励和赞赏。而正确的运用赏识教育会使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更能战胜挫折和困难,使孩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面对自己、乐观面对人生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