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早上发了推文后,Nancy给我留言,建议围绕着某一主题创作。说真的,我很感动。少有人认真地看了我每天的推文,还这样切身实地地替我考虑。刚刚看了一下公众号后台数据,已经陆陆续续发了96篇文章。95%的文章阅读量不超过20个。我的微信朋友有400多个。其实,这早说明了问题。信息时代,数据是见证者,也是证据。我知道,自己分享的这些内容,尽管在我自己看来都是很有用的干货,但是绝大多数人不关心。能够引发大家共鸣的是故事、是鸡汤、是劲爆的新闻。
几天前,做书公众号发了一篇痛心疾首的文章:正在消失的《超级畅销书》。
不得不承认:“超级畅销书”这个物种正在濒临灭绝。畅销榜上排名靠前的永远是那些几十年前或者更久以前出版的书,近10年来再也没有一本新书能够跻身进来,也再也没有一本书能够引发如电影、综艺一样的“全民热议”。
出版公司的内部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能够随时回应社会热点、安抚大众情绪的自媒体。
人的注意力多么有限?工作、生活已经让人操碎了心,但凡有点空闲,只想做点不费脑子的事情放松放松。另一个朋友King很久以前就非常直白地跟我说过:“大家都很累,没心情听什么大道理。”这无可厚非。
就像我现在敲下的500多字,大多数人也许只会一扫而过,不会慢慢去读。人心浮躁,已成社会现象。
此刻坐在电脑前的我仿佛都能听到有人在问:“你到底想说什么?没完没了地说了这么多废话?”
我想说的是,没有什么现象是独立存在的,特别是“现象级”现象。畅销书的消亡、个人成长类分享受冷落、鸡汤文、综艺节目疯狂传播都与“人心”有关。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疯狂、残酷,它都是人创造出来的。现实世界不过是人心的投射。这一切不过是证明人们正变得越来越情绪化,平和的心境正在一点点失去。
人创造了这个世界,反过来却迷失在了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是不是很有意思?
最近跟我吐槽感觉很焦虑、很迷茫的朋友越来越多了。不一样的人,一样的痛苦和煎熬,“槽点”却各式各样。
一个在我印象中一直像小精灵般活泼而通透的姑娘突然跟我说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原来,她每天看各种新闻,冰川融化、食品污染、金融危机等。不只是她,读到这类深度报道,我也会忍不住分享到朋友圈。其他人,也大都如此。
毕竟作为一个“社会人”,这些都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不同的是,有些人看过、感慨过,照常生活。她却总是忍不住担心,以致于晚上都睡不好觉,白天也变得有些萎靡不振、心情烦躁。
另一个“精致”白领说自己感觉很困惑。她是个聪明而又明媚的姑娘。名校毕业、留过学、家境优渥、工作不错,还很会享受生活。这样的她,应该是很多人争相模仿的榜样吧?可是,她却想要逃离这样的现实。
还有一些人,因为压力大,整天愁眉苦脸、总是买醉。
甚至,很多整天为别人排忧解难的心理咨询师朋友,自己却愁肠百结。
她们都是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更不用说网络上那些“让人心痛”的故事。
最近章子欣的新闻刷爆了网络。每次读到有关孩子的新闻,都忍不住捶胸顿足。成人的世界残酷,我认了。达尔文早就说过,这个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可是,若是连孩子的安全都没有办法保证,那这不是人间,而是炼狱。
可悲的是,无数新闻爆出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披着人皮的魔鬼。有些人甚至是德高望重、权势倾天的长辈。
网络上的人口诛笔伐子欣爷爷、奶奶太天真的时候,可曾想过,以前我们真的不需要对外人那样戒备。就算是现在,老家的小孩子,2岁多就由大孩子带着到处玩耍,大人照旧出去干农活。在城市,这是无法想象的。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嘟嘟小时候,带她去商场,只要眨个眼的功夫,她不见了,我都会急疯。为什么?大家应该都有共鸣。因为,哪怕是眨眼的功夫,小孩子也可能被无处不在的人贩子抓走。被抓走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卖给别人做孩子,那还算万幸。可是,这些小宝贝也可能被当成案板上的动物,让那些人间的魔鬼活生生弄成残疾人。
哪怕只是写下这些文字,想到那个场景也会头发发麻。更何况,这种情况真正发生的时候呢?
朴实的农民没有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两个外乡人,而手机屏幕后的大多数人却时刻穿着厚厚的伪装。
悲剧发生了,只能说明他们还没有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恶。此时此刻,他们该多么后悔,多么痛苦呢?可是,又能改变什么?
这个世界正在一点点变坏,现实的残酷,人性的恶毒,我们怎么揣测似乎都不为过。看似平静的生活背后,其实一直暗流涌动。我们都知道,所以痛苦、煎熬、觉得喘不过气来。
看过这么多焦虑、迷茫、挣扎、忧心忡忡的人,我越来越觉得活着真的挺不容易的。
多少人在现实的泥淖里挣扎着,想要出人头地?多少人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早被黑暗吞噬?现实中的我们,各有各的难,没有谁活得很容易。
身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也一样。
有些作者为了安抚读者的心情,会刻意画一个空中楼阁,试图告诉我们只要……就能……。可是,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必然?偶然,才是常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终将死去。
生命生生灭灭,有如太阳升起落下,从不停止。每个平凡的个体,只是时光长河里偶然投下的一点光影。那么脆弱,却跳动着跳动着,努力让火苗蹿得更高一点,总以为自己可以照亮整个星空。然而,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我们终将明白有很多事不在你我掌控之中。为现实困扰的人,都以为自己或别人可以做什么,却没有做。遗憾,是最难解开的心结。
自体心理学家徐均说:“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后,才能正确地活。”真正的心理咨询,在于协助一个人对自我的理解。只有当自己开始包容自己时,所谓的成长才有可能。
现实世界确实不那么美好。生态环境岌岌可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加速变坏。生存压力很大,竞争日益激烈,挣钱养家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像悟空背上的五指山。生活环境堪忧,虚假广告肆虐,吃穿用度都要加倍小心,才不会掉入“有毒”商品的坑。这样还不够,正常权益也要被剥夺。作为外乡人,为了让小孩顺利在深圳入学,很多人不得不月供上万,买4/5万一平方的学区房。
马斯洛说,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瞪眼一瞧,好像每个都很难满足啊。是不是?
这就是现实。
在现实的世界里,抱怨、伤心、担忧都没有用,只有认真地活着,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路来。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才是成年人该做的选择。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跌入低谷的女人怎样通过一步步找到自己,找回生命的力量。
在命运面前,再强大的人都很渺小,可是只有坚定地做自己才可以不留遗憾。
真实的自己,就藏在每一次纠结、挣扎、困惑里。真实的自己,就藏在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情里。
心理学权威杂志《今日心理》曾经推过一篇爆文,讨论了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活着与幸福的关系。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遵循内心的价值观而活,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感。
事实上,有几人能做到呢?环顾四周,很多人头上都戴着“不得不”的紧箍圈。
西班牙人热情、好客、奔放、有爱全世界闻名。大学同学嫁去了一个西班牙小镇,她打开了我看世界的另一扇窗户。
他们也要工作,只是无论做什么,都乐在其中。就算是摆摊卖东西,也有街头艺术家的范。平日里,一言不合就开派对。老人家庆祝60岁生日,他们会穿上五彩衣服,载歌载舞。家里请客做饭,一边炖菜,也忍不住拉着旁人跳起舞来。
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热气腾腾。
生而为人,我们要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可是,我们依然有足够的自由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充实、更酣畅淋漓。
仔细想一想,之所以觉得不快乐,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真正想过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只是本能地觉得不开心。学会聆听自己的直觉,这是生命最原始的呼唤。只有一次的生命,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更丰盈的体验。哪怕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也要让心尽可能自由。
怎么做呢?
每天花点时间与身体联结(冥想、运动);看到自己的情绪,学着安抚它;检视自己的思想,排除不合理信念;积极地寻求身份认同。
有意识地持续练习至少21天,就能够逐渐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换一种心情生活。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非也漫谈(feiye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