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汉,你会想起哪些?武大樱花?热干面?长江?
好吧,去武汉我没尝试过热干面,樱花也早就化作春泥更护花了,长江呢,倒是来来回回,从上到大桥下至隧道,再到轮渡,跨过好几次。
这些标志性的体验我都没尝试过,那我喜欢武汉的什么呢?
我喜欢武汉的大。
武汉有上千万人口,注定这是一个人超级多的特大城市。也因为它地处中部,九省通衢之地,注定这也是一个南北文化交融、多元化的城市。诸多的条件,促使这座城市形式一个秉性:包容。
武汉的包容里有对外来者的平和
也许它不是所谓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这座城市平淡而又普通,可能也就造就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坐在公交车内,遇到被让座的老奶奶,一路上跟我们详细地说着游玩的路线;
打电话给在武大读书的同学问路线,她极其耐心地跟我说怎么规划武大内的行程,还发来一份现画的简易版地图;
出租车内,司机乐呵呵地说,武汉也没什么好玩的,就是大。然后又告诉我们马拉松的路线,提醒我们绕道出行。
在长江大桥下的司门口,游人与当地人混为一团,游客们熙熙攘攘各种拍照,老武汉们则自顾自地打牌、按摩、聊天甚至也不介意你街拍他们的生活。这跟在其他城市,本地人对成群游客的避之唯恐不及不同,老武汉们坚持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因外界而改变,但又同时接受着新事物的到来。
武汉的包容里有几分对保留的坚持
它不是最现代化的城市,我也可以说这是座古老的城市。
虽然它拥有的历史故事也不是最出名的那几个,反倒出现在各种赔款条约和起义之中。
我仍旧可以在无数高楼大厦周围看见很多上年纪的普通民房;武汉也仍旧保留着属于这座城市最原始的出行方式——轮渡,乘坐轮渡过长江对岸,体验着过去普通百姓的生活。
武汉的包容里有对艺术的尊重
它绝对不是中国的艺术之都,但在这里你会发现你与艺术相隔得如此之近,触手可及。乘坐在轮渡或者走在长江大桥上,可以望见堤坝两岸满是各种各样的艺术涂鸦;就算在最繁华的步行街区你也可以惊喜地在脚下发现抽象绘画图案;走在彭刘杨路上,一条街上都是乐器行,各式各样的,有走高大上风格的,也有小清新吉他坊。武汉的艺术区“汉阳造”没有像北京的798那么出名,但它里面的建筑与自然的完美契合一定会让你沉浸其中。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武汉,那么请至少呆2天
一天属于过去,一天属于现在。
看一次辛亥革命博物馆里的展览,你会对这座城市有一个第一印象。
坐一次百年长江轮渡,而不是迅捷的海底隧道,让时光在江中慢慢走。
逛一次武大校园和武大里的万林博物馆;
熏陶于汉阳造的艺术氛围中;
沉醉在光谷风情步行街的夜色中;
迷失于楚河汉街的璀璨灯光下;
。。。。。。
最后的最后,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喜欢还是敌不过我对它的担忧。
昙华林,一个曾经道佛教与教会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汇,风雨不变的百年老街;一个可以穿越时空回望千年老武昌的处所。这里,是老武昌”胡同“,也是西洋传教区。
我最早知道这个地方,是因为一个喜欢的年轻演员为它演了一部微电影,然后追逐与此。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得来的却是遗憾与担忧。
它就如厦门的曾厝垵一样,充斥着都是所谓的文艺清新小店,好看精致的店面装饰,招牌上写满了各式各样的情怀语句,然而却没有几个真正有故事的店家。这里,游人如织,以店铺为背景拍摄各种漂亮的照片,却很少有人想驻足停留去了解这个街巷的老故事。相反,紧闭大门的是古老的教会医院,瑞典教区正在被征收不准入内,老式的围墙被砌上了突兀难看的瓦片。发展与保留永远是大天朝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只是在这里,这个难题似乎没有处理得那么好。
就像有的人喜欢看画面漂亮又轻松的爆米花电影,而有的人沉迷于那些豆瓣电影9分以上的神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有所享,我也会喜欢店铺好看的文艺小店,但在昙华林,我却更希望看到它原本的样子。在昙华林我没有拍好看的店铺,我记录的是原本应该属于这里的美好人儿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