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当事人的状态,提供合适的作业,当事人进入会谈情境时,可能处在不同的状态,助人者首先要评估当事人的状态,以决定如何提供建议或者作业。
1,来访者的状态.
处在来访状态的当事人,通常没有明确的会谈诉求与目标,找不到例外经验,有时候连抱怨也没有,要进行工作尤其困难。
助人者要能辨识处在来访状态的当事人,多表达尊重与同理,尽可能去探索当事人有兴趣讨论的是哪些话题,以及他的目标是什么,可以邀请当事人谈谈他人希望他来谈的可能原因,以及他对这些期待的看法,肯定并赞美当事人的出席,表示期待能够再见到他,于第1次会谈之后不易给予家庭作业。
2,抱怨状态。
处于抱怨状态的当事人,同意有问题发生,但是他们通常都认为问题是其他人造成的,所以会发许多时间来抱怨他人做了哪些引发问题的行为,这类当事人认为除非他人改变,他们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助人者面对处在抱怨状态的当事人,要能够从其抱怨中,听到他对问题解决的期待,多肯定当事人对于个人问题,他人行为的细微观察,以及他对个人生活如何被影响的重视,尊重当事人对问题严重性的感受与解释,会谈结束前,助人者通常会鼓励当事人回去进行观察作业:1)请当事人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状态,是当事人希望他继续发生的。2)请当事人观察生活中情况比较好一点,或者是没有那么糟糕的时候,引导当事人将注意力从抱怨转向注意生活中,值得期待和肯定的那部分。
3,消费状态。
处在消费状态的当事人,接受有问题存在的事实,也愿意承担改变的责任,有些当事人有改变的动机,但是缺乏良好的目标,有些当事人可以描述奇迹,但是找不到另外经验,少数当事人具有良好的目标,又可以找到例外经验。
面对处在消费状态的当事人,助人者可以依据实际需要提供行为作业或者是观察作业,例如,鼓励当事人去观察生活中符合期待的时刻,鼓励当事人假装奇迹已经发生去做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尝试,鼓励当事人多做一些例外经验中的行动,助人者要注意,处在消费状态的当事人仍然会遇到进行家庭作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