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至少看了两遍,边缘有些脏了)
作者:夏丏尊 / 叶圣陶
出版:三联书店
现在有很多付费的写作课,但是真正想要触摸到写作的本质,不如认认真真读一读《文心》这本书。
作者夏丏尊、叶圣陶,二位都是当代著名的作家、教育从业者,都做过多年的教师,所以《文心》虽然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但是他们深谙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求学需求,也深谙教师的教学需求,一经推出就成为当时的畅销读物。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对于现在的写作者依然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堪称经典永流传。
这本书虽然是讲读与写,但是“用故事来经营全书,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书中知识点多如繁星,包括如何读古书、注意读书的语调、学习和创作各种文体(日记、诗、戏剧、小说与叙事文、新体诗、读书笔记等)等,这些知识点就像一个个小钱,而这本书就是钱索子(这个比喻来自书中《关于文学史》),把一个个小钱巧妙地穿起来,用故事的形式让我们看得既有趣味又有很深的代入感。
作为一个常年写点东西的人,读这本书必须受益匪浅,当然最重要的是教给我很多写作的基本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写作存在哪些问题,另外书中除了读与写,更通过老师和学生们展现了当代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谦逊有礼和真诚友爱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做人做事的准则。
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只有认识到这一层,我们才了解写作的意义,写文章不是“作家”的专职,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一件事,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件事。职场人士到年底要写年终总结,平时要写工作邮件,甚至你给别人写个便条,这都是写作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写作,必须注意:
1.在思想习惯和言语习惯上多做留意,“用词、用语处处适当,每一句话意义都完全,也并不累赘,而且一直到底,互相连贯,彼此照应”,这都是基本功,做好这些就能保障文字的通顺。
现在很多网络爆文连最基本的文字通顺都做不到,如果不是看《文心》,自己已经忘记要留意文章的用词、逻辑性、结构性,已经把先前学过的写作的基本常识忘记了,或者说,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系统地学习过写作的基本常识。
《文心》适合每个人阅读,如果能从中学开始阅读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因为能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2.文章需要用心组织。组织文章的方法是“回问自己”,大道至简,这四个字深深写进了我心里。
我一直在豆瓣上“随心所欲”记录生活,是“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写着的”,写完就完了,从来没有“回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我们要表达什么?我们想写给谁看?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素材?这个素材对文章主旨有用吗?
我也听过一些网络写作课,是教大家“拘守着公式,把自己的意念像填表格一般填进去的”。好像大家只要学会了公式,就能出师写爆文赚大钱。写文章又不是做数学题,套用公式就能写出好文章,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写作是积累的过程,如果一定要学习写作,除了把《文心》多读上几遍,更要从“不用文字写的书”上多留意。写作的素材大部分是从生活中而来,所以一定要认真生活。
3.这是一本关于读与写的小说,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我们有更多认同感。
我是一位国学礼仪老师,最近有些人在批判《弟子规》,说它根本不配做国学经典读物,而幼儿园又要求学生背诵,他们义愤填膺地质疑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顺民吗?
书中提到当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书籍、广告都加上“国学”二字,学生们为之困惑,王仰之老师微笑着向学生们解释,“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的,最重要在能用批判的方法,还它个本来面目。”“就是要考究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联;它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文心》的这段话恰恰解答了大家的质疑和困惑。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书中几位同学乐华、大文、锦华等就像我的同学一般友好,王仰之则像我的老师一般亲切。书中提到家里没有办法支付学费,乐华不得不离开学校而去工厂做工,作为读者不得不为乐华深感痛惜,我已经把自己看作他们中的一分子了。
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所以我们都应该读一读《文心》这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