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千字文16
登岛打卡第13天
读的什么书:《为何家会伤人》
阅读有效时间:10分钟
阅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没有困难
阅读有什么收获:
曾经有一次监考,考场上有个孩子非要站起来看前面考生的卷子。被监考老师阻止后,哭喊着从考场跑出去……这是一个文尖班的孩子,一贯表现平稳,但这次考场失态之后情况直转直下,很快,不能正常上学,休学了。那场考试只是一个触发点,背后,是孩子积累已久的心理问题。
考试上瘾的孩子,他们的快乐其实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他们所追求的,不是知识带来的天然快乐,而是家长、老师等外人的奖励和认可。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区分学习上瘾和考试上瘾。学习上瘾的孩子,享受的是知识带来的快乐,这是天然的快乐,是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快乐,是对这个世界更多一些了解后的快乐。这是一种内部评价体系,学习上瘾的孩子,他们非常独立,知道是自己在掌控自己的局面,不会轻易为别人所动。长大以后,这样的孩子会更独立、更有创造力。
为什么同样是上瘾,带来的后果却完全不同呢?这就跟孩子所建立的评价系统有关。
评价系统分为内部评价系统和外部评价系统。具有前者(内部评价系统)的人,他行动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在,他做事情是因为自己想要做,做事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某些需求,他是有真自我的人。他热爱学习,是因为他喜欢学习,学习本身带给他很大的快乐。具有后者(外部评价系统)的人,他行动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他人,他做事情是因为他的"重要他人"在操控他,是那个人希望他做怎样的事情。他是有假自我的人。他努力学习是为了追求外部的奖励,一般来说是家长和老师的奖励。外部评价系统的悲哀之处在于,一个人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失去了自己。
所以,建议父母不要只根据成绩好坏奖罚孩子。进行奖励的话也要注意多给予精神奖励而不是物质奖励。孩子考砸时,要给予理解而不是责骂。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鼓励孩子有其他爱好。不要让孩子只有考试这一种快乐,好的人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快乐。
有一个用外部评价扼杀孩子对音乐兴趣的故事,也许会对大家有启发。
有一个小区里有一片空地上堆放着建筑垃圾,少有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一群孩子开始聚集在这里,他们带着自己喜欢的乐器,在这里搭班子凑起了一个小乐队,每天在这里“排练”。他们制造的噪音让附近的居民不堪其扰,但是赶走他们,没过两天他们又来了。
有一个老人,在每天孩子们“排练”的时候都来听,并且很陶醉的样子。有一天,老人对孩子们说,我很喜欢你们的演奏,我愿意出5美元,请你们为我演奏好吗?孩子们高兴极了,没想到有人欣赏他们,卖力地为老人演奏。第二周,老人说,我手头钱不多,这周我只能出3美元了,可以吗?孩子们觉得,3美元也可以接受。于是他们依旧为老人演奏,但是已没有了最初的热情。第三周,老人说,我实在没有钱了,只能出1美元,你们愿意继续为我演奏吗?孩子们意兴阑珊,不愿意再为老人演奏。从那以后,这些孩子再也不来这里“排练”了。
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难,但要扼杀这个兴趣可太容易了。最初,这些孩子是出于对音乐的喜爱而自发地练习(内部评价系统)。当老人为他们的演奏付费之后,这个意味就变了,这些孩子开始注意到来自外部的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外部评价系统)。直至最后,老人虽然成功地赶走了这些孩子,也成功地用外部评价的机制扼杀了这些孩子对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