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魏的育儿宝典》听课笔记:
一、从外部因素考虑
首先,在外部环境上降低冲动的诱发条件,注意,冲动是无法压制的,只能转移。
如果孩子老是玩到很累了还不肯睡觉,可能是满地的玩具,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
当孩子专注学习的时候,要降低环境的干扰,如电视和乱摆的玩具。
第二,建立起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并且提前强调规则,比起具象物体,宝宝对抽象概念更有自控力。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增加对生活的可预测性,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去公园之前,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去,玩多久,什么时候回来。去商场购物,也可以先列出购物清单。
第三,反复去提醒。
孩子很容易分心,记不住规则,父母多去提醒孩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二、从内部提升
当你发现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是“情绪——认知——执行”链条的哪些地方出了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你不让孩子吃冰淇淋,孩子大哭大闹。在情绪端,可能是孩子无法抑制自己想吃冰淇淋的冲动;在认知端,可能是他无法很好地做出“控制甜食,保持健康”的长期计划;如果只是一味地压制孩子,不去找原因解决冲突,那么最终在执行端,孩子只能用大哭大闹来反抗了。
1.蝙蝠侠效应:
美国有一项研究,让一群4岁孩子分成两组,去玩一个开锁的游戏,看他们能坚持多久。他们给其中一组孩子戴上蝙蝠侠的头饰,想象自己是蝙蝠侠去开锁,另外一组是常规组。研究发现,假装自己是蝙蝠侠的那组孩子,会花更多时间研究开锁,也会想出更多的办法。研究人员后来把这个结果称为“蝙蝠侠效应”。
玩假装游戏,让孩子从第三视角来看待问题,他们会更加冷静、理性,从而提升自控力。
2.画大饼策略
孩子容易分心,往往是因为没想清楚不分心的好处,他们不知道现在看会儿电视和完成作业之后再玩耍,哪个更好,这个时候教他们用时间词汇,放大未来的优势,他们更能控制现在,坚持下去。
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常常使用时间词汇的孩子,比如会说:我“即将”写完作业,或我“稍后”就能出去玩,他们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很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坐不住,爱分心,时刻想出去玩。家长可以多用时间词汇,给孩子画个大饼:“这些作业马上就能写完了,写完作业你就能出去玩,倒时候再也不用想作业的事情,你可以尽情地玩,那得多开心啊!”
3.冷聚焦策略
对于一些可能引起孩子冲动,我们又想加以控制的行为,我们都可以增加对那件事情的客观性的描述,帮助孩子更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冲动。
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喝可乐,他爸爸教他看配料表,发现一罐可乐大概含39克糖。39克糖是多少呢?一块方糖有4克糖,喝完一罐可乐大约等于喝下10块方糖。
他又继续告诉孩子:“人一天吃糖最好控制在25克之内,对于小孩子来说要更少,你可以选择喝自己想喝的可乐,不过保证不要超过每天吃糖的最大值,不然会对你的健康有危害,你觉得怎么样?” 孩子点点头,答应了。
我的感想:
Dr.魏提到的一些做法,我之前也有实践过。例如女儿在写作业的时候,特别容易分心,这时我会把她的桌子清理干净,只留下本子和笔,为她排除干扰。
在她挑食的时候,我会通过讲健康饮食的绘本,帮助她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也曾为了培养她规律的生活习惯,共同制订过作息表,遗憾的是因为自己不够自律,作息表只真正执行过一两次。
课程中提到的画大饼策略和蝙蝠侠效应很有趣,值得加以实践。
我的行动:
1.重新制订作息表,并和孩子一起执行。
2.当孩子贪玩不肯睡觉时,我会和她玩扮演睡美人的游戏。
3.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的时候,我将告诉她做完作业可以好好玩耍,或者把和她玩游戏作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