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偏见:不喜欢他人

  • 对肥胖者的歧视
  • 对家乡球队的喜爱
  • 对特定人群的特定看法(老年人就一定是脆弱的、效率低下的)

偏见的本质和作用

偏见的界定

偏见的本质: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面的预先判断

偏见是一种态度。正如第四章所说,态度是行为、情感和信念的某种特殊结合。

一个存在偏见的人,可能不喜欢那些与自己有不同的人,歧视他人,并且认为他人无知且危险

负面评价是偏见的标志,它通常源自被称为刻板印象的负性信念。

  • 老年人更加虚弱
  • 北半球靠南部的国家暴力事件发生率更高

大部分刻板印象都是从极端个例中做出的概括

河南人偷井盖

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而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而歧视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偏见

但是如第四章所说,态度和行为常常松散的联结在一起,偏见性的态度不一定会滋生出敌意行为。

偏见:微妙形式和公开形式

偏见可以解释内隐和外显态度(双重标准)

小时候被狗咬了,特别怕狗,大了之后知道不惹他它是不会过来咬你的。但是一旦有一条狗朝你冲过来,你下意识还是会撒腿就跑

尽管外显态度通过教育可能发生巨大变化,但内隐态度会持续存在,只有通过不断练习从而形成新的习惯才会改变。

实验者已经发现,偏见和刻板印象可以在人们的意识之外产生。

种族偏见

肤色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体特征,他受种族之间微笑的基因差异所控制,但是自然界并不是按照纯粹的界定来区分种族。多数人看到其他人身上的偏见

种族偏见是否正在消失

种族态度可以非常迅速地发生改变。

20世纪40年代 不到1/3的白人支持学校合并,到1980年,支持学校合并的占到了90%

不同种族的人们具有很多相同的态度和志向

  • 奥巴马当选!
  • 两个群体种(黑人和白人),10人种通常有8人以上赞同“高中毕业的学生必须了解将美国人民联系在一起的共同历史和思想”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种族偏见已经完全消失了呢?

极少数白人仍然存在偏见,不愿意投票给黑人总统候选人

偏见的微妙形式

偏见的微妙形式比公开形式的涉及面更广

劳动市场上,白人署名的求职者每10份简历就能收到一封回信;而黑人则是15篇

在某项交通检查种,非裔美国人和拉美人被检查的次数是白人的4倍

它同时也表现为某种怜悯姿态。

肯特将一篇写得很糟糕的文章交给斯坦福的白人大学生,请他们进行评价。当大学生认为这篇作者是黑人时,评定的分数较高,也很少发表严厉的批评

自动偏见

自动的刻板印象和有意识控制的刻板印象所激活的脑区不同,当面对最能引起厌恶感的外群体(如吸毒者或无家可归的人)时,与厌恶、回避相关的脑区活动增加

在一个研究中发现,当用黑人而非白人面孔时,人们会联想他们到手中拿着的是枪:他们更快辨认出枪或者更多地将扳手之类的工具误认为枪

性别偏见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是很强的,相关切刻板化群体也接受这种刻板印象

每个地方的人都认为女性更容易相处

刻板印象(信念)并不是偏见(态度)!

性别态度:善意的还是敌意的

针对女性的态度与人们的种族态度一样,变化的非常快。

有研究显示,与愿意为黑人候选人投票的人数一样,愿意为女性候选人投票的人数也在逐年提升

大部分人喜欢女性而非男性,因为他们感觉女性更加善解人意、和蔼、乐于助人。所以有研究表明人们可能会以发自肺腑的负面情绪来对待某些群体,但他们不会来这样对待女性

上述的现象说明:一种有利的刻板印象导致了一种有利的态度

性别歧视

作为男性也并不是万事如意的。与女性相比,男性自杀或被谋杀的概率是女性的3倍。

对女性最大的偏见是发生在产前。就全世界而言,人们倾向于生男孩。

偏见的社会根源

偏见起源于多种根源,它的产生可能源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也可能是我们从小习得的;同时我们的社会制度也可能起到了维持和支持偏见的作用。

社会不平等:不平等的地位与偏见

主人视奴隶为懒惰的、不负责的、缺乏抱负的,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适合被奴役

一旦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偏见就在促使哪些有钱有势的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特权合理化。

与穷人相比,上层社会的人更多地把财富视为自身奋斗的结果,是靠技能和努力得来的,而非靠关系、金钱或好运得来的。

那些社会支配性取向的人,倾向于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他们愿意让他们的社会群体社会地位更高一些。

这种希望出人头地的想法导致那些社会支配性高的人乐于接受偏见,支持那些为偏见辩护的政治立场

社会支配性取向高的人,往往支持哪些诸如为富人减税之类的维护阶层等级的政策,而反对平权法案之类的破坏阶层等级的政策

社会化

偏见起源于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其他社会原因,包括我们习得的价值观和态度。

权威人格

有研究者(从德国逃往美国的犹太人)发现,敌视犹太人的人,往往也同时敌视其他少数民族

这表明偏见似乎不只是具体针对某一群体的态度,而是如何对待与自己不同的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同时这些自以为是的种族中心者普遍拥有权威的人格倾向————不能容忍软弱。

因此,这类人就容易倾向于服从那些权力比自己大的人,攻击或者惩罚那些地位在自己之下的人。

从众

偏见一旦形成,它在很大程度上就会由于惯性而持久存在。

如果偏见被社会所接受,那么许多人将会顺从这种潮流,因为周围的人都接受了。

比如当你周围的人都在说性别歧视的笑话,你也会不由自主地减少堆女性的支持。

社会制度的支持

种族隔离是社会制度助长偏见额一种形式。

许多银行经常拒绝给已婚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员发放抵押贷款

社会制度堆偏见的支持往往是不知不觉的

所有化妆品护肤品广告中,都会强调“美白”,但实际上我们有三种肤色,何来以白为美?

偏见的动机根源

偏见的敌意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动机也可以让人们避免偏见

挫折与攻击:替罪羊理论

当我们遭遇挫折的原因令人胆怯或者尚未可知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转移我们的敌对方向。

1882-1930年之间,当棉花价格下跌、经济受挫的时候,白人对黑人滥用私刑的情况可能就更加严重。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之后出现了经济混乱,许多德国人都把犹太人看成罪魁祸首。

竞争是挫折的来源之一。当两个群体为工作、住房或社会声望而竞争的时候,一个群体实现了目标,这将成为另一个群体的挫折。

  • 在西欧,经济受挫的人堆少数种族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偏见。
  • 自从1975年开始,加拿大人对移民的抵触随着失业率而上下波动

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自己比他人优越

社会同一性理论:

  • 我们归类:我们发现将人,包括我们自己,归入各种类别是很有用的(贴标签)
  • 我们认同:我们将自己与特定的群体(我们的内群体)联系起来
  • 我们比较:我们将自己的群体与其他群体(外群体)进行比较,并且偏爱自己的群体。

我们人类会自然地将他人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在评价自己的时候,会部分地依据自己的群体成员身份。

而如果缺乏积极的个人同一性,人们往往会通过认同某一群体来获得自尊。

很多年轻人通过加入帮派来寻找自豪感、权力、安全感和同一性。

因为我们的社会同一性,我们服从于我们的群体规范。我们为团体、家庭和国家牺牲自我。我们的社会同一性越重要,我们就越强烈感受到对群体的依恋

内群体偏差

内群体偏差提供积极自我概念 大部分人都有着积极的自我意象,他们会把自我意象投射到内群体而非外群体。

大学生篮球赛,如果你们学校赢了,你肯定会跟别人说:“我们赢了”

内群体偏差滋生偏袒 我们的群体意识式如此强烈,以至于只要有理由认为我们是一个群体,我们就会这么做,随后表现出内群体偏差。

那些同姓名或同星座的人,总是认为“我们”比其他人要好

当我们的群体相对外群体而言规模较小、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时,我们就更容易表现出内群体偏差。

出国留学,同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总是关系紧密,而且国家感强烈(我是XX国的人)

社会地位、自我关注和归属的需要

社会地位是相对的,要感觉自己有地位,就需要有人不如我们。 因此从偏见或任何地位等级系统中可以获得的一个心理优势就是高人一等的感觉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别人没考好而暗自窃喜。

避免偏见的动机

动机不仅使人们持有偏见,而且会使人们去努力避免偏见。

  • 当渴望好身材时,我们会抑制食欲

不好的想法和情感往往长久存在,打破这种偏见习惯并非是一件易事。

无论对同性恋者持接受还是反对态度,坐在一名同性恋旁边,你都会浑身不自在。

实际上,偏见反应并非不可避免。避免偏见的动机会使人们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当意识到他们应该如何去感受和实际是如何感受的二者之间的差距时,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就会产生内疚感,并努力抑制他们的偏见反应。

偏见的认知根源

刻板信念和偏见态度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的条件作用,以及因为这些条件作用能够让人们发泄敌意,还因为他们是正常思维过程的副产品。

类别化:将人归入不同群体

我们简化世界的方法之一就是归类——通过把客体归入不同的类别来组织世界。

刻板印象实际上代表了认知效率,这是快速做出判断和预测他人如何思考和行事的简便方法。

自发类别化

在以下情形中,我们发现依赖刻板印象能使我们既轻松又高效:

  • 时间紧迫
  • 心事重重
  • 疲惫不堪
  • 年轻气盛

另外,我们也很容易根据种族和肤色对人进行自发的归类。

知觉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一旦我们把人分成群体,我们就有哦可能夸大群体内部的相似性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

仅仅区分出群组,就能造成外群体同质效应——即认为“他们”是不同于我们的

一般而言,我们越是熟悉某一社会群体,我们就会看到越多的多样性;相反我们越不熟悉,我们的刻板印象就越严重。

比如说军训队列,当你不是这个队列中的时候,你觉得他们身高体态、动作全部都一样,你根本分辨不出,而如果你是队列里的一员,你就能很快的将面孔与名字对应。

独特性:感知那些突出的人

独特的人、生动或者极端的事件往往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扭曲我们的判断

独特的人

一位身处白人群体之中的黑人,或是一位身处女性中的男士,都会显得比较突出、有影响力

另外,人们也通常以你最独特的特质和行为来描述你

他好高哦;他好聪明;他英语说得特别好

独特性形成自我意识

有时我们会错误地认为他人的反应是针对我们的独特性的。

汤姆是一个公开的同性恋,他遇到异性恋的比尔。宽容的别人希望自己的反应不带有任何偏见,但比尔对自己不是很有把握,他略微犹豫了一下;然而汤姆预期大多数人会持有负面态度,他把别人的犹豫错误理解为一种敌意,它的回应似乎有些怀恨在心。

污名意识

污名意识就是人们在多大程度上预期他人会对他们产生刻板印象。

把自己看成流行偏见的受害者有利有弊:

  • 消极在于受害者会长期生活在刻板印象的威胁、想象中的对立等压力当中,因此幸福感较低。
  • 积极在于偏见知觉为个体的自尊提供了缓冲。比如:“噢,他们并不是针对我个人。”

生动的案例

我们总是针对特定的某一社会群体,利用已知有限的经验,回忆起相关的案例,然后概括得出结论。

当我们进入一个村落时,如果在村口遇见一群老年人成群结队,我们肯定会觉得整个村落老年人都很多,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进去。

独特事件促进虚假相关(由个体相关到群体)

刻板印象总是让人们去假定群体成员身份和个人特征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

  • 意大利人多愁善感
  • 犹太人精明能干

但有时我们对非同寻常的事情格外关注也会产生出虚假相关

你的种族或者所在的社会群体与其他群体可能在大部分方面都很相似,但人们一般都是注意到不同之处

另外,即使非典型群体中的某个人只做出了一次不常见的行为,便可以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虚假相关。 大众媒体反映并且助长了这种现象。

  • 某个明星吸毒,是不是明星圈内大部分人都吸毒?相反如果是普通人吸毒被报道,则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
  • 某个同性恋的人谋杀了某人,那么人们往往会注意到同性恋这一点;而如果是异性恋,则不会引起那么大的注意

另外,我们预先存在的刻板印象能够引导我们“看到”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你有个小学同学在小学成绩一直是最差的,初中你俩一个班,你仍然会觉得第一次考试他考最差,结果他考了第一

归因:这是一个公正的世界吗?

人们越是认为人的特质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刻板印象就越强烈。

群体服务偏差

我们总是对自己群体的成员给予善意的理解:“她捐赠是因为她心肠好;他不捐赠是迫于无奈。”而在解释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时,我们更容易从最坏的角度去设想:“她捐赠是为了博得好感,他不捐赠是因为他自私。”

外群体成员的行为相对而言经常被人忽略或者仅仅是当成一个特例:

他的确聪明并且努力——完全不像其他人

或者由于运气或者某种优势:

她进那所高中肯定是家里找了关系

而处于不利位置的群体、强调谦虚的群体(诸如中国人),则较少的表现出这种群体服务偏差

多元文化关注差异性,这在没有冲突时可能是积极的(使得群体间交流有趣而刺激);但当面临冲突或者威胁时,对差异性的关注可能导致群体层面的归因和更大的差异性。

很容易想到的是现在的文化多元性以及二战期间的种族屠杀

公正世界现象

我们总是活在固有的传统世界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我们总是会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就是我们传统思维模式中的公正世界现象

人们之所以对社会不公漠不关心,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关心公正,而是因为他们眼里看不到公正。

那些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人,认为被强奸的受害者一定行为轻佻;遭遇虐待的配偶一定是自作自受;穷人注定就过不上好日子

这些信念使得成功人士确信他们所得到的一切也是完全应得的。

同时,人们也会厌恶失败者,即使失败者倒霉的原因显然仅仅是因为运气不好。

偏见的后果

自身永存的刻板印象

偏见是一种预先判断。

  • 预先判断总是会引导我们的注意和记忆

那些接受性别刻板印象的人在回忆其学校成绩的时候,经常与刻板印象相一致。与真实成绩相比,女性经常回忆较差的数学分数和较好的英语分数

  • 预先判断还能引导我们对事件的解释

当学生被提前告知某个教授脾气差,然后去上他的课,即使这是一位脾气特别好的教师,最后学生的反馈也会收到预先判断的影响而如此评价道:他上课很随意,根本不管学生,还冷笑嘲讽学生

我们的确会注意到那些和刻板印象明显不一致的信息,但即使是这类信息,它们的影响也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小。

虽然你有个朋友是同性恋,你跟他关系特别好,但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你对其他同性恋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威胁

只要感觉到偏见就足以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少数群体——也许是黑人群体中的一个白人。这种陌生环境会消耗我们的精力与注意力,导致我们心理与生理机能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刻板印象威胁

当打1V1游戏之前,两边水平都差不多,可能结果也是五五开,但一旦被告知另一方是个高手时,结果却截然不同。

刻板印象通常会从以下三个方面破坏表现:

  • 压力 压力增强
  • 自我监控 总是担心犯错从而导致注意力受到影响
  • 控制不需要的思维与情绪 调整思维势必消耗一个人的认知资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898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401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058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39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382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19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06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7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15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3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0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75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8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7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