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研究人什么时候最幸福时发现:有些人在他们的工作和兴趣爱好中,有时会感受到一种“忘我”的幸福愉悦的状态,米哈里把这种状态命名为心流(Flow)。
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又能接得住这个挑战时,你就可能会进入这种状态。处在这个状态中会有几个特征:做事时会忘记自我,也忘记时间的流逝;有强烈的愉悦感,你觉得自己的每个动作和想法都如同行云流水一样,是朝着目标不断前进的。
米哈里认为,进入心流状态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而如果你准备好了这样的条件,你就有可能能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也就是说目标和挑战的难度在自己能力之上一点点,不能超出太多。如果能力和挑战难度不匹配,则会出现其他几种不同的情绪:
当自己能力低而挑战难度很高时,人就会有担心或者焦虑的感觉。当挑战容易,自己能力绰绰有余时,就会觉得轻松然后是无趣。而当挑战难度低、个人能力也不足的时候,人就会对事情无动于衷,趋于淡漠。最后,只有当挑战适中、能力也适中时,我们投入心力、获得反馈、达成目标的过程才会获得心流。
除了把握目标和自己能力的匹配程度之外,米哈里还提出了五个获得心流的基本步骤:
第一,确立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
第二,找出可以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第三,把注意力集中在做的事情上;
第四,随机应变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技巧;
第五,在活动变得让人厌倦的时候,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以步行为例:在步行的过程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目标,比如行程的选择、要去什么地方、走哪一条路。路线确定以后,还可以选择在哪里停,注意哪些特定的路标。还有一些其他的目标则可能与个人风格有关,比如要求自己用更轻松有效的方法移动身体,或者用比较少的动作得到比较大的锻炼效果。你要在大目标下制定一些小目标,要不同于平时无意识的习惯状态,同时又刚好有一点难度。接下来能连起来像打怪升级一样一个个去攻克。
在步行当中,评估进度的方法可以是走完整条线路有多快的速度或者多轻松,路上看到了多少有趣的景物,路上想到了哪些新观念或者有新的情绪。这就相当于做一个“记分牌”,在过程中你能实时感受到自己的“得分进展”。
活动的挑战一定程度上能帮我们全神贯注,不过,你也要自己有意愿去集中注意力接受挑战。
步行在城市里并不难,但是在山路上就不容易了。我们要看路况,要决定在哪里下脚,还要保持平衡,不断调整步伐。如果不随机应变,就会摔倒。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展出“对付这条路”的一套技巧。步行虽然看上去是无意识的,但事实上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在城市里步行,有些人是这样培养技巧的:有的人挑最短的路,有的会选最有趣的路。有的人以在精确的时间内走完同样的路而自豪,有些人则喜欢经常调整行程;有些人在冬天专挑有阳光的路面,夏天则专挑阴凉的路面走;有些人刻意调整步伐,以便过马路时刚好赶上绿灯。当然,这些享受乐趣的机会都需要培养,它们不会随便落到那些从不设法控制行程的人身上。如果不事先设定目标,培养技巧,步行就只是一件没有意思的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