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纸上电台老师的分享已成习惯,但也常会有意外惊喜。
我叫断鹂,“断雁警愁眠”的断,“花远没黄鹂”的鹂,这是我的笔名。断鹂原意是一只孤独的黄鹂……
我不得不承认,我惊着了:惊于老师思维跳跃而构建的意境美,更惊于老师写作修炼而彰显的哲思慧……
也许是受了所学专业影响,在听老师分享过程中,我常常会从哲学的视角加以审视和思考。从写作定位的自嗨与共鸣,到写作练习中的语言与思想,再到读书的定位与方法,即便是给初写者的几点忠告,如兴趣与技法、乱写与练习、日写与日更无不彰显了哲学辩证思维,让我再次领略到哲学思维+写作的曼妙……
本篇我就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重点谈谈老师分享中有关写作定位、写作练习、写作忠告所折射出的哲学思维观,也许你会发现,哲学视角下的写作思考原来如此简单……
01 关于写作定位之自嗨与共鸣
老师将写作定位分为自嗨与共鸣两种。而在我看来,二者虽有不同,但却统一在我们的写作中,也是每一个写者能坚持下去的动力所在。
自嗨即娱己,感动自己;而共鸣无非是娱人,感动别人。说到底,都是感动,只是感动的对象是写者还是读者。写者作为文章的生产者,没有饱满的情感倾注于文字,是无法感动自己的,更不可能感动别人。读者作为文章的消费者,亦或分享者,通过文字这一载体链接到写者,与写者心心相通、同频共振。
自嗨,极大地满足写者的身心需求,激发写者的创作热情和动力,从而实现写者的自我价值。共鸣,则是写者通过创作满足了读者的内心需求,让读者感同身受,从而实现了写者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的满足,让写者能写下去;而社会价值的实现,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写者的创作欲望和热情,增强写者的创作责任和担当,让写者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让自我价值更大程度地得以满足。
没有一个写者不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多少写者写文到深夜甚或凌晨,有时灵感来了还会通宵达旦;一篇文章完稿,内心的酣畅淋漓何尝不是自嗨;反复润色,终于发表投稿,我们又犹如新媳妇般忐忑不安,等待肯定、认可,变现、点赞数和粉丝数不正是读者共鸣的表现吗?一旦引来赞赏,我们又会窃喜一阵,犹如打了鸡血,活力四射,斗志满满……
我终相信,优秀的作品必定是自嗨和群嗨(共鸣)的盛宴:自嗨让你写下去,共鸣让你好好写。
02 关于写作练习之语言与思想
语言与思想,譬如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适合的形式会更好地再现内容。当然,形式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表达、呈现,而最适合的形式一定会彰显思想内容。
明白了这一点,就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说的文学语言好的标准了,准确、形象、韵感、创新这四点不正是为了更传神地表达思想,准确传递信息吗?优秀的写者一生都在不断寻求与其相思想内容匹配的语言表达。唯有不断修炼,才能让文章思想内容大放异彩,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我在《文字本无心,写者赋其魂》一文中,就涉及到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正如我在文中写到的“文字本无心。写者多是文字的搬运工。而若能让文字通灵,如精灵般时而欢脱跳跃,时而忧郁低沉,时而婉转流淌,时而直抒胸臆,时而随意率性,时而荡气回肠,时而清新脱俗,时而愤世嫉俗,那一定是写者注入了自己的灵魂。”
我思维跳跃,常常使用散短句,也常会造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字组合,但断不敢去胡乱堆砌文字的。
我在《化危为机,撬动梦想》中开篇就写到“危机,是危,又何尝不是机呢?若能化危为机,也便能撬动我们的蜕变成长,成就我们的梦想。当然,这需要智慧、勇气和魄力……”,论起出处,自然是辩证法中矛盾转化思想的再现。
文字本无心,写者赋其魂。你轻盈,她便悦动;你正直,她便浩然;你婉转,她便倏忽……,如此而已。
03 关于读书之定位与方法
读书的定位要分两种情况:一类是纯读者,喜欢的就是最适合的;二类是写作者,能汲取养分的书便是适合读的书。这一思想体现了老师在推荐适合读的书上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维。
对于写作者读书的方法老师建议为: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泛读重在涉猎筛选出重要的或未知或有待于进一步精读研读的部分,而精读是在泛读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型阅读,重在消化吸收。
我在《识人心懂人性,方能撼动人心》一文中写道,“为解决教育教学困惑,为写出深度教育类文章,半年来我涉猎了中外心理学书籍30多本,边做笔记,边写心得,并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分析事件的成因、心理学依据及相应地解决对策,教育故事中的人物不再扁平化,而是立体多元,有血有肉,对学生的也多了份理解,多了份帮助。”
写者续航读为本,悟人性参人生,泛读猎精读研,消化吸收最关键。
04 关于给初写者之写作忠告
一是兴趣与写法:
对于初写者而言,兴趣比写法重要。因为对于写作者,首先要坚持持续地写下去,才能在写作道路上走下去;在写作进步发展中,会追求写法的精进,以期写作中更大的发展。
写法是需要反复习得、不断重复的过程,是一个漫长“乏味”、持续单调的过程。过早或过多研究,都有可能扼杀初写者的兴趣。
二是乱写与练习:
乱写,我理解为随性写,不受时间、地点,主题、篇幅等等限制,最关键的是即时,能更好地抓住灵感,写作灵感有的是写者长久思考后的智慧迸发,有的是灵光一闪,稍纵即逝。在乱写中,思想往往会豁然开朗,妙语佳句便倏忽而成。
练习,往往是刻意为之,带有目的性,受主题、思维导图、时间、字数限制,而语言上也比较讲究,有的甚至会经过反复推敲。如果说通向成功有捷径的话,那一定是刻意练习,也是成就大师的必经之路。1万小时定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乱写与练习,一个重灵感,一个重刻意,二者在一个写作者的写作状态中各有千秋,是不可或缺的。
三是日写与日更:
老师提倡日写,多练多写,不断丰富写作的感悟,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质变。不苛求太多的日写,类似于乱写,这也是一个写者的应有状态。
日写不同于日更,日更需要发表,而发表就必然考虑太多因素,如个人写作风格、写作定位等等。日更相对于日写而言,是有一定的压力的,若能坚持最好,但不能为了日更而日更,因为,在我看来,写作可以孤独,但不可以不爱。
写作忠告,字字珠玑,句句肺腑,凝老师智慧,聚老师习得。
05 关于写作来源
写作源于思想。?
写作是一个不断输出的过程,持续写作必然离不开源源不断地输入。老师在分享中提到写作源于思想,我当时便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在我看来,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当然,这里的实践既包括自己的亲历亲闻,也包括他人的历闻。
我在《识人心懂人性,方能撼动人心》一文中曾写道:记得在回答“我写不出文章该怎么办?”这个话题中,有一个回答让我难忘,“那就去菜市场和医院里转转。”言语简单,却道出了真谛,离开了实践的写作,无异于无病呻吟。试想,一个从来没有挤过公交车的人,你给他讲述挤车的心情,他会理解吗?如果再来一句,“那么挤,打车不就行了”,岂不更是让你窝火。然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也是无法选择的。当然,我们也不可能为写出精彩故事,去亲历所有的坎坷挫折、人生困顿,那我们不妨走进书海。通过阅读来认识自己,理解社会,解决问题。
当然,写作离不开思考,但思考不能代替实践。在实践中苦思冥想,在读书中苦思冥想,文字便被赋予了思想,有了灵性,因而也具有了生命。
重实践,写无字书;重读书,思有字书。读他人的文字,思自己的人生,写自己的文字。说到底,我们写的只不过是内心渴望的世界。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用哲学思维,开启写作之旅。也许,你从中窥到的是文字背后的灵性;也许,你从中悟到的是写作背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