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代康乾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和改编,并将书名改为《弟子规》。《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序,下分七个部分。全文共360句,1080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其核心思想是孔子的孝、悌、仁、爱,具体列出了为人子弟在家或出外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新春伊始,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解《弟子规》,重温两三百年前在私塾间普及的启蒙读物,我发现那些朴素而传统的道理,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成年人同样有益。特将感触较深部分归纳如下,与大家共勉。
1、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孝的第一步是倾听和了解父母的需要,第二步是按照父母的需求努力实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并非难事,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所以要努力去做。
春节期间,央视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什么是孝顺”。一位母亲回答:她不要女儿给多少钱,甚至也不需要她常陪伴,她期待的孝顺是希望女儿能对自己和颜悦色,因为她怕将来自己离世,女儿会一生愧疚,就像她很后悔当初自己对母亲太过于任性一样。女作家张洁说:在这世上,爱人可以更换,而父母却是唯一的。所以,孝顺双亲,刻不容缓,我们要努力做到最好。
2、善待自己。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如果我们要孝敬父母,就应善待自己,好好爱护父母给的这个身体。洁身自好,远离各种坏习惯,勿沾染坏毛病。更不要轻言放弃生命。
3、与人相处懂得谦让。《弟子规》提倡对长辈要"孝”,对平辈和朋友则要“弟"。所谓“弟道”,即一种守望相助的同胞之情,最关健是要懂得谦让。猴年春晚上赵薇演绎的那首《六尺巷》以及歌曲背后的真实故事,即是对“弟道”及“谦让”美德最好的诠释。
4、出门在外注意礼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为喝东西吃东西时,或落座或走路时,都应该长者在先,幼者在后。“对饮食,勿拣择。”餐桌上,在座的如有尊长、领导、师长,不要看到远处一道自己喜爱的菜,就不管不顾将其撩过来放到自己跟前,或者只盯着一两道菜,别的菜连一筷子都不伸。这些礼仪旨在表达对长者的尊重,亦是个人修为的体现。
5、重要场合穿着庄重。《弟子规》中讲“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古人要求帽子要戴正,纽扣得扣上,袜子和鞋子都要合脚,该系带的要系上。在当今社会,大众穿衣普遍注重舒适,尤其年轻人更喜欢休闲随意。但在面试、工作等场合,这份衣冠整齐的庄重却是必不可少的。
6、养成收纳和整洁的习惯。“罝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是对放衣服做出了要求。试想,当我们穿着脏兮兮的鞋或皱巴巴的衣服去别人家里做客、去办公室上班,这难免让人眼里心里添堵,会质疑你的个人修养。我们要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衣服鞋帽不应乱塞乱放,要善于收纳整理。
7、不刻意追求自己经济能力以外的奢侈品。《弟子规》的原则是:“衣贵洁,不贵华。”一个人如果穿衣服和自己的身份吻合,会给大家留下好印象。会认为你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你非常明白自己的身份,也意味着你对自己这个身份底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无须追求华丽与虚荣,一个人的才华和气质便是自己最好的名片。
8、饮酒需适度。《弟子规》用一连串严厉的语气对饮酒做了禁令:“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这话在今天看来依然无不道理。一个成年人如果喝酒不能把握适度的原则,轻者失态误事,重者家破人亡。对于有驾照的朋友,则必须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9、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古人向来注重个人的行为修养,提出“立如松”,严禁抖腿;“行如风”,谓步伐不要匆忙,像风一样轻盈;“坐如钟”,坐姿沉稳,不东张西望,不手脚乱动;“卧如弓”,像卧佛那样右卧而眠。
10、懂得自我节制。《弟子规》中说到“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在无人处,亦要放端庄,放尊重,这是一种自我节制,让人养成克制、严谨、自律的好品质。
11、冷静面对、处理问题。“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慌乱,因为忙者多错。同时,不要有畏难或轻视它的情绪。最好的状态是:先存一点畏惧之心,但非常认真、踏实、仔细地做好准备,再冷静处理。
12、远离是非之地。“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原意是教导孩子不去接近打斗、喧闹的场合,对那些不正当的、见不得人的、倾向不好的事情,小孩子不要去产生好奇心。其实对于成人而言,远离是非之地和污秽场所亦同样适用。
13、进到别人房间先敲门,得到允许方可进入。“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进别人房间或办公室,要事先敲门或高声问:XX在吗?此举可以提醒主人有所准备,亦是对主人隐私的尊重。“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与此同时,当有人问起你是谁,你务必要将姓名报上,而不是说我——谁又知道你是谁呢?
14、做人要讲诚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夸张、夸大怎么可以呢?在现代社会里,守时是一种诚信,“有借有还”亦是诚信。
15、注意说话的分寸。“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侫巧。”即说话不要多,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巧言蒙骗。同时,“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里要警惕和戒除三种情况:不要说存心不良的花言巧语,不要讲脏话,不要讲庸俗的、流短蜚长、添油加醋的是非话。
16、努力做一个谈吐得体、举止优雅的人。钱教授送我们十句话:一是“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言迟”。二是“话不可说绝,事不可做绝”。三是“酒中不语”。四是“气头不语”。五是“熟人不语”,当心言多必失,同时亦不能“交浅言深”。六是“邪事不语”。七是“戒秽污词”。八是“戒轻诺”。九是“戒话扰”。十是“戒揭短。”
17、不要轻易发表意见或随意传播小道消息。“未见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不是你亲眼所见的,或者就算是你亲眼所见,但看得并不真切的,就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事情的真相,没有足够的把握,没有确切的了解,就不要轻易去传播。这四句话折射出一种慎重、踏实、负责的人生态度。
18、做一个自信且有高级趣味的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言下之意,如果穿得不如别人光鲜、吃的不如别人讲究,那不要去比,更不要因此不愉快。“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德学和才艺,如果不如别人,则要奋发图强,下决心学习。所以,人生在世,像饮食、衣服、身份、财富、社会地位等,皆如过眼浮云,无须过分在意,唯有内在的才学和品德能陪伴并丰盈自己的一生。
19、正确面对毁誉,交真心朋友。“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如果听到批评就生气,听到表扬就欢喜,那么损友都来接近你,益友就会躲着你。至于何为益友和损友,按照孔子的说法分别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和“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即正直、宽容、博学多才乃三种好友,献媚讨好、两面三刀、花言巧语则是三类损友。故而,“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20、自己要有真本事,且尊重别人的才华。“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真正能让人信服的不是吹牛说大话,是个人的才华和品德。“己所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你自己有才华不能自私,别人如果有才华,你不要去诋毁。在当今社会,最难做到的是“人有能,勿轻訾”。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才能,哪怕这种才能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
21、不当势利小人,亦不作薄情寡义之人。“勿谄富,勿骄宜;勿厌故,勿喜新。”意思是你不要看到人家有钱就去讨好Ta,献媚于这种财富,你也不要看到别人贫穷就轻视Ta,自己很骄傲;不要因为过旧就厌弃Ta,不要因为新潮就喜欢Ta。前两句是我们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需遵循的原则,后两句则特别适用于婚恋中的男女。
22、内心善良,行为端正。“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主人在对待婢仆时,行为必须端正。而在现代社会来说,在家里除了行为端正外,主人不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减轻家政工作者的负担。出门在外,在单位在公共场合,我们不乱丢果皮纸屑,保持环境净美,既体现个人素质,亦是对保洁工作者劳动的尊重。
23、多亲近有仁德之人。“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什么样的人才是有仁德的人呢?钱教授如是说:一是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博爱的情怀;二是能克制自己的私欲,能依照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三是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修养;四是智、勇、言兼备,且遵循中庸之道;五是真正的仁者。
24、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此项提倡精读,一本书还没读完时不要惦记着另一本,也不要这本书没全部读完就开始读那本。“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我们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不妨宽松点,执行计划时却应该抓紧。
25、多读好书,持之以恒。“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不是圣贤的书不要看,如果你看了以后会遮蔽你的聪明,损坏你的心志。作为已有判别能力的现代年轻人,我们仍然应多亲近经典,多读有益身心成长的好书。“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弟子规》文末四句话,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一种不自暴自弃的决心和毅力。如此,每一个人都会更接近于自己心目中的圣贤,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