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做过让你后悔的选择嘛?
当一个选择,对我们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时,如果没有做出一个合适的选择,后果可能是错失良机,也可能是终身悔恨。但无论是哪种失误的选择,都不是我们希望的。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层面来解决选择问题:一是个人的最优选择,二是职场的最优选择。
在第一个部分,我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确定个人在做选择时看重的意义价值。随后将切入到第二个部分,即在职场中与他人有交集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个人的最优选择
通过第一个片段,希望你在之后工作或生活中面对的选择时,能够使用设定更高标准四步法,做出个人的最优选择。
这个四步法出自于作者采铜所著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作者采铜是知乎有名用户,被知乎网友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他所写的这本书,从影响人生的七个关键切面出发,设计出各自的精进路径,也因此本书在豆瓣上获得了评分7.5分的高分。在本书中,关于选择部分,作者提出了做选择的方法:设定更高标准,做出最优选择。
何出此言?作者到底是如何阐述说明的?请先阅读原文内容。
在求学的过程中,设定高标准也很重要。很多大一新生来到大学后,从原来要求严苛的高中学习中解放出来,一时间不知道怎么适应大学生活,整天耽于玩乐,荒废了学业。本来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认真地对待学习,可是他们却选择了相反的大学之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心中设立一个比较高的标准。
特别是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一天。
原文中提到,大部分新生来到学校后,采用“满意”的方式度过大学四年,放弃了“最优”的设立高标准的选择。虽然我们可能已经步入职场,但是大学期间的案例,我们可以拿来细品。
那什么是“满意”呢?什么又是“最优”呢?
所谓“满意”,就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这样的方式偏重主观情感,忽视客观因素。
而“最优”,是在所有“满意”选项中进行对比,根据内心渴望的价值,以及客观因素,选出符合利益的最优选择。
举个例子区分:
假设你出差,现在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准备找一家餐厅吃饭。你把附近的餐厅由近及远排序,依次标号为A、B、C、D、E……
如果你内心的标准是“找一家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的店”——也就是“满意”的标准,那么也许你就会立即选择A。
如果你的标准是“距离近,干净卫生、味道好、价格平民”。——也就是“最优”的标准。那么你就不会单看餐厅A了,你还会继续去寻访B、C、D、E……同时参考网络上的点评信息,最后在多家餐厅中,找到一家最符合双方要求标准的餐厅。
我们来看看:
选择仅距离最近的A餐厅,这是最优选择吗?——不是,因为它可能环境不好、味道一般。
选择仅味道不错的B餐厅,这是最优选择吗?——不是,因为它不仅环境不好,价格还贵。
选择仅环境好的C餐厅,这是最优选择吗?——不是,因为它不好吃,价格贵。
选择味道不错、环境可以、价格适合的D餐厅,这是最优选择吗?——是的,因为它满足了心中的标准“干净卫生,味道好,价格平民”。
通过选餐厅的案例,便可以总结出【做出最优选择四步法】:
1. 探寻内心真正渴望的价值。比如,我渴望的价值是选择一家美味、便宜和环境好的餐厅,进行享受、放松;
2. 找出所有的选项。有A、B、C、D、E……等几家餐厅;
3. 梳理选项背后的意义。比如,A餐厅近,能马上解决饥饿问题,B餐厅美味、C餐厅环境好、D餐厅不仅美味便宜环境还好。
4. 对比意义,做出最优的选择。对比餐厅的信息后,选择了D餐厅,因为它最切合我们渴望的价值,你在D餐厅吃饭会最开心。
当然,选择很多,今天讨论的选择,属于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要求的。
此外,这个选择话题,是基于你对未来的发展有期许、有希望,而如果你是一个超级随意的人,面临选择时采用中庸之道,那么今天的话题和方法就不适用了。
最后需要注意,最优选择,是建立在满意选择的前提下,如果你对可选择的项目都不满意,那么进一步的优化选择则不符合要求。
关于做出“满意”选择,还是做出“最优”选择的方法已经提供给大家了,请你试想一下你将如何做选择:
如果给你一个旅行机会,你会选择国内旅行还是国外旅行呢?
如果你现在面临去大城市工作还是在小城市工作,你会如何做选择呢?
如果现在面临一个还可以的男孩/女孩,是该选择跟他谈恋爱呢?还是继续等待遇到最合适的人呢?
你会用【做出最优选择四步法】了吗?
通过第一个片段的学习,想必你对自己做出最优选择已经比较熟悉了,希望你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或者生活中多多使用,不断精进。
当然,爱思考的你,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已经有疑问了:
如果我在工作中,与他人的最优选择有矛盾冲突了怎么办?
就比如我们刚才所举例的选餐厅例子,如果我的最优选择是距离近、价格便宜。而同事的最优选择是环境好、健康卫生,这中间可能存在矛盾,怎么办?
那么我们看到第二个部分。
职场中的最优选择
关于职场中的选择,例如:
1、遇到新的就业机会时,是继续在现有的工作岗位?还是尝试新的机会?
2、与团队讨论项目方式时,是选择我的A方案?还是选择同事的B方案?
3、在与上司发生矛盾冲突时,是与老板进行辩论说明?还是默默接受老板的要求?
如果你也深陷于类似的问题,看看在《第3选择》中是如何说的吧。
本书是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而闻名全球的斯蒂芬科维所著。在本书里,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双方看似无法和解的办法,即通过协同,设计出让矛盾双方都满意的第3选择。这本书在豆瓣上也同样获得了7.5分的高评分。在这本书中,提到一个在职场中出现选择矛盾时的观点:永远有更好的办法。
所以,希望你在这个片段学习后,能够在职场中面临矛盾冲突时,运用达成协同的办法,设计出第3选择的全新解决方案,实现双赢。
看看作者在原文中的描述:
思维定式与个人身份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我说我是一名环保者、一个保守派成员或一名教师,那么我描述的不只是我的信仰和我的价值观——而是“我是谁”。所以,当你攻击我这一方的时候,你攻击的是我和我的自我形象。在极端情况下,身份认同冲突可以激化为战争。
大多数冲突都是两方面的。第1选择是“我的方法”,第2选择是“你的方法”,通过协同,我们可以得到第3选择——“我们的方法”,一种视角更高、更好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假设两种选择思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那么我们该如何超越它呢?通常来说我们无法超越。我们要么继续斗争,要么达成脆弱的妥协。正因如此,我们才面临如此众多的令人沮丧的僵局。不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属于哪一方,而在于我们如何思考。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模式。
原文说,由于人们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不同,所以面对同一事物的想法也不同,由此产生第1选择的‘我的方法’和第2选择的‘你的方法’”。
因此,原文中提出,想要更好地解决问题,最优的选择是适合我们双方的“第3选择”。
而想要达成第3选择,必须通过协同的方式。
讲解协同方法之前,先区分“第1选择、第2选择、第3选择”这几个概念:
第1选择是指“我的方法”以我们自己为出发点的思考做出的选择。
第2选择是“你的方法”即对方出发点的思考做出的选择。
第3选择,就是我们的方法,即站在我们双方的角度、双方的立场,以一种视角更高、更好地解决冲突的角度做出的选择。
同样的,我们用举例子的方式说明,例子的主题是:“冬天办公室应不应该开窗户为例”。
第一个场景,我觉得,冬天这么冷,为了保暖,于是我选择关上窗户。请问这是第几选择?——第1选择,因为这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在思考问题,是我做出的选择方法。
第二个场景,我发现,同事小张认为冬天公司要开窗户,和我认为的应该开窗户就产生不同的想法了,请问,站在我的角度来说,同事小张做的是第几选择?——第2选择,因为那是你的选择,你的方法,即第2种选择。
第三个场景,我觉得冬天为了保暖,在公司应该关窗(第1选择);同事小张觉得冬天为了通风,在公司应该开窗(第2选择)。 为此,我们表达了双方的观点,发现都没有错,都是为健康着想,不为自己的观点而产生争执。于是我们通过一个方法探讨得出,在公司上班后1小时,下班前1小时,都打开窗户透气,然后在其他工作时间段关上窗户,那么请问大家,这是做出的第几选择呢?——是的,因为在这个场景中,我表达了“我的第1选择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也听到了同事小张的“你的第2选择是什么样子的”,并且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双方的矛盾解除,没有说只能开窗或者只能关窗的单一选择,即符合我们双方利益的第3选择。
这第3选择也告诉我们,在意见分歧时,不是非此即彼、非输即赢、非反抗即忍受,用一种更好的方法,做出符合双方利益的选择,实现双赢。
那么我们在职场中,遇到有矛盾冲突的选择时,如何做出符合双方利益的第3选择呢?
【协同四步骤】:
第一步,以第3选择思维模式提问。”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如果愿意,进入步骤2.
第二步,界定成功的标准。矛盾双方列举出各自都满意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点。例如成功是什么样的,真正要做的工作是什么等等。
第三步,创造第3选择。基于双方标准,进行画图建模,集思广益,逆向思考,在达成令人满意的第3选择前,暂不下结论。
第四步,达成协同。将符合双方标准的方式方法,梳理出来。
通过以上的四个步骤,做出第3选择,也就是符合我们自己的最优选择,也符合对方的最优选择。
当然,也许你会有疑问了。
要达成第3选择,这个过程似乎很漫长,干脆妥协算了。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件无关痛痒的事情可以妥协,妥协与自身发展的关键性事物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比如找餐厅吃饭的例子,如果你不能吃辣,被老板硬拽去湘菜餐厅吃饭,那不是饿着肚子了嘛。
同时,请注意,避免混淆妥协和第3选择。妥协虽然能让人满意,但是只能让一部分人满意,且并不能让人感到快乐,妥协意味着人人都有损失;而第3选择意味着人人都有赢的可能。
通过这样的【协同四步骤】,你是否已经学会在职场的矛盾选择中做出第3选择,做出你的最优选择了呢?
当然,这样的方法今天我们以职场中的选择矛盾为基础,如果可以,你还可以延申到其他具有选择矛盾的场景中使用,期待你的尝试。
小结
回顾所分享的内容,从总体来说,涉及我们的最优选择。
在第一个部分,涉及个人的最优选择,可以采用【做出最优选择四步法】。
在第二个部分,涉及他人利益矛盾,可以采用【协同四步法】。
希望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