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学聚会这个话题又火了,火不是因为讨论的人多,而是在当今这个社会,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也说到了大多数人的心坎里。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个阶段,人的心理都是不停地在变化。很多人说大学之前的同学感情是最单纯,也最深刻的。
从心理学上分析,这个阶段,孩子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脑海中除了学习就是和同学的玩耍,不会为了生计做不太一样的事情。从大学开始,每个人相对独立,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有些同学甚至已经开始为了生计走向社会,所以认知渐渐有了差别。大学毕业之后,不同的人起点不同,背景不同,机遇不同,追求不同,所以过几年,自己的圈子也就形成,每个人有了各自的社会地位或者说社会圈子。
同学聚会大多是在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大家处在不同的大学,有的甚至跨省去上大学,所以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寒暑假、过年,班级的班委组织聚会,有的甚至请了老师。但是往往你会发现,当年玩儿的熟的同学坐在一桌,玩儿的不熟的简单问候一句,在聚会结束之后基本也依然不会联系。
从心里学角度讲,人都是相对排斥新鲜的大学,而对于自己熟悉的或者擅长的是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这就是大学毕业后,当我们都步入社会,有了家庭,同学聚会不再是大家所期待的那样。
同学聚会聚的是情还是面子?
很多人会说同学聚会就是有钱的和有权的秀场,其实不能这么认为。真正想和你聚的同学,不论他怎么有钱,地位怎么高,他内心都有一份当年的情,只是人的天性,爱炫耀,爱攀比,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表现出来。
面子是伴随着每个人成长的一种外在媒介,有些人摆的位置高,有些人摆的位置低。阶级差异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从心里上会使得混的不好的同学内心不自在,而混的好的同学内心有优越感。所以渐渐地发现,长期聚会的只剩下所谓混的好的同学。
然而所谓的“混的好”,真的只是有钱和有 权就能决定的么?每个人的背景不同,所面临的机遇不同,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有些现象,不是看得到的就是真实的。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会影响到下一代人,健康的生活态度非常重要。
有句话说的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你去参加同学聚会,不放抱着一颗平和的心态,虚心地听听别人的故事,不再计较所谓的“混的好与不好”。如果你不想参加这样的同学聚会,那不防按着以往的路线,三五个好友相聚,维持着自己的圈子。
这样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