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老朋友交流,聊到创业这件事,朋友持续跟我讨论如何融资的事情,朋友感觉再不融资就活不下去了。
我就在想融资这件事情好不好呢?这一定是好的。因为因此可以活的更高,但这也有个前提:
那就是融资更多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救命的钱,而是扩张的钱。
融资这件事,可以从两个维度的角度出发来观察:
从投资的角色观察,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更好的收益,因此,投资者投的通常是他认为的一个靠谱的1,自己顺势加上几个0,从而可以裂变更多的收益出来,因此基于这个前提,就会出现几个投资假设:
1、那就是你的想法可行,存在满足客户刚需问题的方法机会,融资可以让想法落地,这通常是天使轮的事情。
2、方法已经落地,验证有效,并且客户愿意买单,接下来就需要尽快推广和扩张。这通常是A轮的事情。
3、已经形成小规模商业突破,接下来就需要加大投入和扩张,并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阶段了。这通常是A+以后的事情了。
然而,从创业者的角度看,大部分创业者却存在这样的情况:
融资,是为了让企业活下去。
身边大量的创业者,整天在谈如何融资,如何活下去,练就了一身讲故事的本领,但却很少接触客户,很少分析业务,优化业务,到头来却是:
形成了一个to vc的商业模式。
创业圈有个搞笑的商业模式段子,to B(企业),to C(消费者),to VC。融资驱动就是to VC。
这就如同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一样:
身体健康不行,只能完全依赖打吊瓶维持自己的生命。
一个创业企业也是如此,自己业务不能造血,不能养活自己,全靠VC这个吊瓶补充营养,到头来只能越来越虚弱。
我们从头算,从生存的角度出发观察一下:
其实所有的业务,创业都不过是方法,解决客户有缺乏感刚需问题的方法。因此,要做到真正又价值的交换,就必须要多跟客户泡在一起,深入了解行业痛点,产业问题,客户需求,然后基于需求专注的形成有效的解决模型,并落地成产品,然后快速推广,运营,并形成迭代闭环,在正确的价值交换通道里,成长和提升。
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一定是来自客户商业的认同,一定是来自方法的有效性,基于这个前提,然后才是扩张。
如果创业的业务并不能解决客户问题,或者是解决的不是刚需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压根不知道自己的方法能够解决客户什么问题。整天自嗨的想着如何融资来养活自己,这样的心态,即便融再多的资也无法拯救业务的失败,当然投资并不傻。
回看我们一个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首先一定是来自身体健康的代谢,然后才是营养的补充。如果整体不运动,好吃懒做,再好的营养液也无法阻挡你持续健康恶化的肉体。
生命在于运动,创业在于刚需。吊瓶也好,融资也罢,不过是在成长路上,让自己状态更佳的一种补充而已,在这之前,请先把自己的生存能力准备好。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