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仅仅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不知不觉地与他的时代和同时代的人同呼吸,共命运。-托马斯·曼《魔山》
听到“人格分裂”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贬义词、嫌弃的、不健康的......是不是觉得和这些词相关?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是怎么解释的。
什么是人格分裂?
解离性身份疾患,或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常与思觉失调症搞混,较早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版本将其命名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后来改名为解离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多重人格即具有超过一个人格存在(若只有两个则称为“双重人格”),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
果然,是一种病。
今天要聊疾病吗?不是的,今天我们聊聊“人格分裂”这种状态。
事实上,在今天这个快速多元的社会,很多人,尤其组织管理者、创业者、研究工作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处于多重身份、多重性格、多重思维模式,我把这种状态成为“人格分裂状态”。
说到这个话题,不得不再次回到我们的社会发展历程中,这篇文章《不同经济体下,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提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甚至信息化社会初期,这个世界还是相对平稳、有秩序的,各行各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成长、优化,慢慢地构建出一套完善的、专业的运行机制。
社会按照这种机制运作,人,自然就是这套机制下的产物。
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打翻了原有的这一套机制,突然间,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怎么不按原来的那套模式运转了呢?
与此同时,有些人,做出了改变;有些人,就当没看见,依然“我行我素”。
前者,就是文章中“时刻拥抱时代、不断更新迭代”的人;后者,就是停在原地的人。很多人都在原来的世界里活了一辈子或大半辈子,要改变?算了,太难了。
生活习惯,很难改。
思维模式,更难改。
拿我自己举例子。
大家已经非常熟悉,L小姐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写作,和运营一个读书俱乐部。看似简单的两件事,性质完全是不同的。
创作,需要心无杂念、聚精会神、远离商业。
读书俱乐部,虽然半公益在运营,但毕竟是个商业行为,需要时刻接触人、接触社会。
前者需要独处,后者需要Social(社交),而且是频繁Social,现在我的状态就是“人格分裂的状态”。如果不是我的好朋友问我,是如何兼容两者的,我真的没有意识到我目前是分裂的。
看过这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处》的读者朋友们,大概还记得,L小姐的每日习惯,早上不与外界接触,主要用来创作,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
乘着午饭时间,回到人间,开始对外联络,像是换了个人。事实上也是,确实换了个身份,早上的我是个作者,中午过后,我是L小姐书的创始人。
这种切换,感觉舒服吗?老实说,一点也不舒服,而且是相当痛苦的。但是我没有时间去思考舒不舒服这个问题,我只知道每个周一晚上要发表文章,我只知道读书俱乐部不能停下来,还要尽快实现盈利,养活我的团队和我自己。
那么,这种适应能力,是创办“L小姐书”后培养出来的吗?当然不是。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今天和大家说三个概念。
01
VUCA
什么是VUCA?
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VUCA这个术语源于军事用语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普遍使用。随后被用于从盈利性公司到教育事业的各种组织的战略这种新兴思想中去。
VUCA中每个元素的深层含义是用来提高VUCA的的预见性和洞察力的战略意义,以及要提高组织和个人在企业中的行动力。
1,Volatility(易变性)
是变化的本质和动力,也是由变化驱使和催化产生的。
2,Uncertainty(不确定性)
缺少预见性,缺乏对意外的预期和对事情的理解和意识。
3,Complexity(复杂性)
企业为各种力量,各种因素,各种事情所困扰。
4,Ambiguity(模糊性)
对现实的模糊,是误解的根源,各种条件和因果关系的混杂。
这些因素使我们制定计划或者向未来展望的时候变得微不足道。尤其是2020年的疫情事件,我相信大家对此,感受会更深刻。
VUCA更鼓励企业或者个人具备以下的能力:预期改变条件的事情;明白事情和行为的结果;鉴别各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现实的各种情况和改变做准备;明白各种相关的机会。
02
NLP思维逻辑层次
什么是NLP思维逻辑层次?
NLP思维逻辑层次也称理解层次。理解层次早期被称为Neuro-Logical Levels,最初由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发展出来,后由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整理,在1991年推出,称为NLP(神经语言程序,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在NLP中环境、行为、能力称为低三层,这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层次,而信念/价值观、身份、精神(系统)称为高三层,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需细心分析才有可能被发现。
通常低层次的问题高一个层次就能轻易找到方法,可倘若在同层次或其低层次来寻找方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或者消耗精力过大。
大家对罗伯特·迪尔茨(Robert Dilts)应该不陌生,我们之前的文章《一份探究底层逻辑的书单》推荐过他的书,不过不是今天这个主题,今天详细拆解一下他所提出的逻辑层次。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分为六个层次,它们从上往下分别是:精神;身份;信念、价值;能力;行为;环境。
对于这个层次的解释,外面很多介绍会从下而上(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顺序去阐述,他们遵循的从易到难的思路。
L小姐建议,大家最好用从上而下的思路去看(或者去设计)自己思维逻辑,如果你没有搞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就开始去做去实现,其实是绕了远路,还是没有从本质上思考问题。
1,精神
我与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关系。当一个人谈及他的人生的意义或者一家公司谈及它对社会的贡献时,便涉及到“精神”的层次了。
通常,所表现出来的应对模式是“如何改变世界,让它变得更好?”
2,身份
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怎样看自己。我是谁?给自己定位,或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涉及到身份的意义了。
承接上面(精神)的意思,所表现出的应对模式是“自己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3,信念、价值
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们需要有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地已经有了一个不自觉的身份,亦已经有了一套相关的信念与价值。
它们决定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态度,但并不常会有意识地涌现。一般来说只有在反省整个人生或者学习NLP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想到身份和信念、价值的问题。在每天的生活里持着一套信念和价值去处理每一件事。
多数出现的信念、价值层次问题是:
— 为什么做(或不做)?
— 有什么(重要)意义?
— 应该是怎样的?
— 对我有什么好处?
你会发现,在最黑暗、艰难、困惑的时候,真正能够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唯有信念,再没有任何东西会让我们如此坚定。
4,能力
这个层次涉及到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能有的选择(有没有选择,或者是“我必须这样做?”)。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份能力,故此选择越多,能力越大。
我们一般说的能力,表面上指的是技能:懂英文、会电脑、用某种技巧做某事。但是细心想想,它们其实也都是更多的选择。情绪代表能力,也列入这个层次。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社交是一种能力,独处更是一种能力。但这两种能力不是表面的技能,而是属于情绪管理的能力。
5,行为
这个层次所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也就是在环境中我的实际运作。
遇到问题时,应对模式是“行动”。
比如,想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加班,不停地加班。如果我们回到更高一个层次来看这个问题,会发现,这实际是在出卖你的时间来换取报酬。假如,你把这些时间投入到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呢?是不是可以通过升职,或者换一份更优的工作来实现。
6,环境
“环境”包括了所有身体以外,即外界的条件,世界上的种种人、事、物、时、地、金钱和设备等都属“环境”。
遇到问题时,心理应对模式是“外部归因”,就是我们常说的“抱怨”、“推卸责任”。
有人用简单的词来解释这6个层次(不确定这个人是谁,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人对5W原则的应用非常娴熟)
精神:Who else?(还有谁?)
身份:Who am I?(我是谁?)
信念、价值:Why?(为什么?)
能力:How?(怎样做?)
行为:What?(做什么?)
环境:Where and When?(何时、何地?)
03
黄金圈法则
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给职场新人的一些小建议》中提到的5W万能原则吗?最后总结了最精髓的3W法则,就是“黄金圈法则”。
我还特别强调,一定要让3W法则在你的脑袋里生根,最后变成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因为这是全世界最简单、却最神奇的制胜法宝。适用所有组织、个人、任何场景。
什么是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是西蒙·斯涅克,(SimonO.Sinek)提出。
他在2009年关于这话题的书籍《从“为什么”开始: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Start With Why: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Take Action)阐述了他所述的一切都起源于人为激励的“为什么”的“黄金圈”法则,从而建立企业、领导创业、激励他人等。
黄金圈法则的思考顺序是“从内向外”,也就是按 Why—How—What 的顺序思考。
1,WHY层面
最里边的圈层是Why层面,就是为什么做一件事。
对应到NLP,就是信念、价值。
2,HOW层面
中间的圈层是How层面,也就是怎么做,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对应到NLP,就是能力。
3,WHAT层面
最外面的圈层是What层,也就是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
对应到NLP,就是行为。
04
总结
今天说到的这三个概念中,第一个VUCA,是当下社会需求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第二个NLP思维逻辑、第三个黄金圈法则,是实现“一”的方法和途径,但这并不是说,掌握了这两个原则,就万无一失了。我们只是想提醒大家,从最底层的逻辑上,去练习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问题,不要只看表面,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在生产制造行业,如果你的产品出了问题,品质管理部门一定会要求你写一份报告,这个报告叫做ROOT CAUSE(根本原因), 如果没找到问题,就无法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只在表面瞎琢磨,真正的问题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等到问题自己跑出来时,通常已经无力回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