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种言论比较常见,即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技术将导致大量失业,不仅仅蓝领会大面积失业,而且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也会受到冲击,例如会计等办公室人员都存在着被自动化技术替代而失业的可能。例如流水线生产工人,仓库装卸员,清洁工,驾驶司机,律师,记者等等职位都在列其中。
欧洲机器人协会秘书长尤维·赫斯博士表示,目前全球机器人年均工业产值为220亿欧元,预计到2020年可达500亿欧元至620亿欧元之间。高级机器人的工业产值将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其应用可以大力提高欧洲的工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欧盟委员会还认为,机器人的潜力远不止于生产制造,其还可以协助医院护士,检修危险的核电站以及从事乏味的农业作业,自动汽车和无人机等都属于机器人。
根据Frey和Osborne的方法论,世界银行分析得出,经合组织国家的57%的岗位会受到自动化影响,中国和印度分别是77%和69%会受到自动化技术的影响。在自动化替代劳动力的速度方面,对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越高,自动化替代的速度就会越快。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根据花旗银行的计算,中国机器人投入回收周期已经快速缩减到了2年。著名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富士康计划在2020年实现30%的自动化,持续加大在自动化生产中的投入。
对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带来的诸类问题,近期欧洲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呼吁制定“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互动的全面规则”,这或将是首个涉及管制机器人的立法草案。其中涉及到机器人抢走人类工作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自动化工作收税等政策。欧洲议会认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准备“发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这可能影响到所有的社会阶层。一方面,机器人可能创造“无限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人类未来的就业情况可能受影响。
事实真的有这么可怕么?本文对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对劳动力需求市场的影响做初步分析,结论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悲观。
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确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但是中长期来看,劳动力需求依然会呈现增长趋势。
1.自动化技术并不都是最经济的投资选择
在投入自动化,替换劳动力的决策中,投资收益分析是核心决定要素,如果自动化投资导致的总成本,包括前期投入,后期维护,设备折旧等总成本,大于同期劳动力总成本,那么投资自动化并不是一种理性经济选择。
2.自动化技术并非万能,对于部分灵活性较高,涉及到沟通和人际关系处理等等高复杂度的工作类型,依然需要人工完成。
3.自动化技术会创造出更多高等教育的岗位需求
根据Offshoring, biased technical change and labour demand: New evidence from global value chains, Laurie Reijnders, Marcel Timmer, Xianjia Ye, 25 October 2016的研究结果,在发达国家,GVC的重构,即外包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需求是负面影响,而有偏见的技术革新,例如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需求是正面影响。
对于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外包和技术革新对劳动力需求都是负面影响,降低了本土劳动力的需求。
根据The race between machines and humans: Implications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jobs
Daron Acemoglu, Pascual Restrepo,05 July 2016的研究报告,历史上有诸多经济学家对科技变化存在着消极观点,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失业率提升存在疑虑。而事实上,这些担心并未成真。原因在于虽然会有流程和规范化的工作类型会被机械化和自动化,但是与此同时,新的就业机会被创造了出来。其次,对于新兴的和复杂的工作类型,劳动力相对于资本投入,体现了独特的价值。
在自动化减少劳动力需求和新兴复杂工作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双方面作用下,回归分析研究表明,从1980年到2007年的近30年内,劳动力总需求依然处于增长趋势。
4.自动化技术会逐步降低劳动强度和复杂度,低技术劳动力通过培训提升能够跟上步伐
对于自动化技术短期内将拉大高技术人才和低技术劳动力之间的差距和不平等地位,但是长期内市场会进入自我纠正和自平衡,自动化技术将会使得低技术劳动力适应新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从而降低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对于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就像之前计算机,电话机,飞机等技术的革新一样,我们不妨乐观的去看待和应对,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适应和利用好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