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一部《我和我的家乡》走红全国各大影院,幽默诙谐中不乏催人泪下的情感。观影过程中,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潸然泪下。影片中农村的那些人和事,是如此的熟悉与亲切,勾起对家乡的深情回望。
01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边的一个普通农村。儿时上学都要去镇上的中心小学,虽然只有短短两公里路程,但那时泥泞的乡间小道只能依靠步行。从家里到学校,一路要花上整整一小时。
中午不方便回家,于是我们每天带饭去学校。那时候学校没有食堂,只提供蒸饭服务。吃饭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会围坐在一起,分享从家里带来的饭菜。那时候大家带的饭菜很简单,多是蔬菜和咸菜之类的,甚至常常是酱油拌饭,但大家吃得不亦可乎。现在的饭店琳琅满目,桌上的饭菜也愈加丰富,但永远吃不出那时候的味道了。
02
那时候农村没有游戏厅和游乐场,但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跳橡皮筋,不仅仅是女孩子的游戏,很多男孩子也会加入其中。捉迷藏、老鹰捉小鸡……还有很多游戏无法用普通话表达,大家玩得都很投入,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大人们总是沿着村里的路一路喊过来。听到自己的名字,马上一溜烟的就赶回家了,害怕回家挨揍。现在孩子娱乐的项目越来越多,但已经没有了儿时的那种乐趣。
那时我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村里放电影,早早搬好凳子摆在离屏幕最合适的地方。不仅是自己村上的人,就连隔壁村都有很多人前来看电影。这是全村人的一次盛会,不少孩子总会在放电影的过程中,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寻找自己熟悉的伙伴。第二天上学途中,大家还会乐此不疲的讨论剧中的情节,仿佛人人都变成了里面的主人公。
03
农村里的人都十分团结友好,谁家有什么事,不用动员,全村人都会主动去帮忙。那一年父亲因意外离世,母亲也生病住院,而我那时还在读高中。家中承包的十多亩责任田,眼看着收获在即却无人打理,急坏了住院的母亲。亲不亲,一村人!后来村里不少人自动分工,每天都会有人轮流打理家里承包的责任田。如果没有邻里的帮忙,损失的不仅仅是那一季的农作物,更是会压垮一个家。
上了大学,离开生活了20年的家乡,这一离开竟变成了永别,在我学习期间老家拆迁了。住在城里,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了,但老家的那种生活感觉却渐行渐远,只能依稀在梦中回味故乡那种醇醇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