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给大家介绍位好玩的老兄。
这是步印的人文故事,第2篇。
2002年,法国政府决定将一位「小说家」的陵墓从他的家乡移入巴黎市中心的先贤祠,
而那儿原来可都是葬着雨果、伏尔泰、卢梭、居里夫人等对全世界都举足轻重的人物。
*法国的先贤祠,葬着对法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72位名人
一向挑剔的法国民众又开始挑刺儿了,他们大多都一边摇头一边嘀咕:“他是挺可爱的,就是不够严肃。”
“那家伙也能进先贤祠?”也难怪,就连这位小说家自己都表示:
“我这双写了400多卷小说,35部剧本的手,不过就是一双工人的手……”
他还说,他之所以坚持笔耕不辍的原因,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难以遏制的需要,完全不值一提。
而这些「不值一提」的作品就包括举世闻名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传世佳作。
你该猜到了他是谁,他就是亚历山大·仲马,人称「大仲马」。
01. 这位文学家一定要 写一本美食巨著
命运就是如此弄人,这位19世纪最受欢迎的法国作家对自己的认识一向很有偏差。
他说,其一生最引以为豪的两大杰作,除了自己的儿子,写出《茶花女》的小仲马,就属一本「菜谱」——《大仲马美食字典》了。
他还强调相比于小说,自己的戏剧作品一定更能流传千古。
可140多年之后,没人知道他写过什么剧本,反倒是笔下17世纪的三个火枪手和19世纪基督山伯爵的复仇故事,
还在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永远的传奇。
而那部被大仲马寄以厚望的美食大字典和大仲马对食物深深的执念,恐怕也只有19世纪其所在的巴黎,和本世纪的资深粉丝们,才会心有戚戚吧。
看看他晚年的身材,可想而知他对食物迷恋成了什么样子。
02. 再也没有任何地方能像大仲马的书这么迷人了
关于大仲马,在巴黎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写作使其富有,耽吃使其贫困」,他的命运还真可以如此概括。
19世纪的法国,政权交织于拿破仑、共和党和几个复辟王朝统治之间,
政治的风云变幻让大仲马的父亲从一位颇有名望的将军变成阶下囚,不久就在狱中抑郁而死。
*仅大仲马生活的70年间,法国就更换了7次政权,革命不断
大仲马小时候和母亲相依为命,20多岁,还没有接触过任何正规教育。
23岁从乡下来到巴黎,因为字写得好,总算找到了一份抄写员的工作养活自己。
因为从小骨子里就带着一种浪漫气质,大仲马的上司惊叹于此人文学天分之高,学识之浅薄,出于一时的善心,为其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
大仲马那时候还整日去剧场看戏,沉迷于研究莎士比亚等戏剧大师们的作品,思考那些故事为什么历经二百多年依旧让全世界观众为之疯狂。
就这样,从此他开启了文学梦,学习如何写戏剧,做个戏剧家。5年之后,当天分和机遇都恰逢其时,大仲马的戏剧《亨利三世》首演就大获成功、一票难求,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从此,巴黎报纸的头条只需有大仲马就足够了。他的《安东尼》《三十年》《查理·达林顿》一系列历史题材的戏剧,一个接一个地火热上演。
《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一系列后人熟知的小说作品也是在那之后,以多达八卷、十卷的速度,一部部抛向书店和报纸。
卷帙浩繁、败笔不多,大仲马的作品简直构建了一个法兰西历史小说的帝国。对于巴黎人们来说,这真是取之不尽的消遣食粮。
*小说中的主人公:三个火枪手阿多斯、波尔多斯、阿拉宓斯,仍然是法国英勇、智慧、激情的代表。
直至大仲马的流行,人们才开始发觉,原来历史人物也有活生生的一面,
那些生活在13世纪的人们并不总是高贵典雅地立在「庙堂」之上,而是和19世纪的人们一样,有着一致的生活烦恼和忧愁,激情和渴望。
毫无疑问,正是大仲马把活生生的历史带到了19世纪法国人民的身边,给世人如此多的乐趣。
虽然一些反对者,总是指责这些「吵吵闹闹」的历史剧太不严肃,如此对待历史人物,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但就连写出《金银岛》的小说家史蒂文森看完大仲马的小说,也免不了发出哀伤的感叹:“这世界再也没有任何地方能像大仲马的书这么迷人了。”
03. 太过富有,他就风风火火地建了一座城堡
据说,大仲马最富有的时候,是发表《基督山伯爵》的时候。
巨大的成功带给他巨大的财富,他一时间也不知道拿着这些财富干什么,想来想去自己对基督山伯爵难以割舍的热爱,竟然真的跑去巴黎的西郊,按照自己心中的样子建了一座基督山城堡。
他还包租了附近小镇上的剧场,把最负盛名的法兰西戏剧团请来,包吃包住地请他们在剧场演出。
*基督山城堡,现座落于巴黎以西20公里处
之后,巴黎到西郊的火车票就一票难求了。
为了一睹这位大人物的「芳容」,好奇者蜂拥而至,而大仲马时刻像一位慈祥的王公,不管认不认识,
谁来了都握手,说几句俏皮话,请到城堡里吃顿饭。
这位慷慨、大方、热情的大作家最多的时候招待过600位宾客,聚会的盛大甚至引来凡尔赛宫国王身边的士兵来盘问:
“你们这儿为什么整天乱哄哄的。”
而应邀而来的巴尔扎克评价大仲马盖基督山是这世间「最美妙的疯事」,因为他发现这位基督山主显然还没意识到,拥有这块地皮的农夫还没和他签任何合约,只是口头答应把地皮卖给大仲马。
所以说,这块地皮随时都可能被人收回,重新种上白菜。
这大概可以反映大仲马「达观」的为人。
不管不顾,风风火火,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还有始终如一的慷慨大方和热心肠。
04. 债务缠身,几乎破产他也从不当回事儿
因为基督山主人豪爽的生活态度,和从不考虑后果的任性花钱,
还有法国一八四八年政治革命导致的剧院大衰落,大仲马很快就处于破产的边缘,2年之后就被轰出了基督山城堡。
不过,大仲马最大的优点在于——无论面对多么非同一般的窘境,身后有多少追债人,他都跟没事儿似的,一如既往招呼读者和朋友们来吃饭,谁有经济困难都仗义相助、慷慨解囊。
对他来讲,大不了就没日没夜的写稿嘛。
法国的政局过于动荡不安,他就去俄罗斯、意大利、英国、非洲,游历四方,大啖美食。
人们厌倦了他的历史小说,他就写游记、现实题材、家庭小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做饭、聊天、招待客人,然后自己一个人在楼上奋笔疾书,一周交出几十卷稿子。
05. 一生的夙愿:做个名气超过文学的美食家
1869年,67岁的大仲马已到了晚年。沿袭其一向不可琢磨的作风,声称终于可做自己喜欢之事,大仲马出人意料地选择以一千余页的美食大字典,作为收官之作,结束自己赶稿子的一生。
很难想象,经历过大富大贵、世态炎凉,这位胖乎乎的老头,依旧保持着极强的热情和幽默的个性,执着地要跟世人们讲讲:如何烙馅饼、烧猪腿、炖野鸡、烤羊肉。
还贴心的附上食材巧用的经验之谈,费劲心思地收集各地见闻和关于食物的有趣传说,以不时地逗逗各位食客们开心。
* 这不是一个广告,只想展示一下这本书
而其中关于火鸡和罗马人的关系,巧克力是何时传入欧洲,埃及人对卷心菜的痴迷等等直至现在仍然鲜为人知,可供食客们大开眼界、增长见闻。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大仲马美食词典》的出版日期一拖再拖。
他还没等书稿出版就离开了人世,再也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夙愿:成为一名烹饪名气超过文学的美食家。
*标题大概可以这么翻:做出一个美味的煎蛋卷,人生足矣
他一生期望自己是那个逗人开心、令人愉快的角色,
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天才,时时刻刻都那么和善风趣、古道热肠,总是欢天喜地地热衷于招待别人用餐,还一直声称自己要做个美食家吧。
他一定是最有烟火味儿的文学大师,心肠最好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