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因朋友的推荐而在网上听别人解析了《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虽然我之前接触过断舍离,但还是被深深的吸引,并马上下单买书。经过一周的精读,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一直都那么的混乱。本书的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是一名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
排除:摆脱无意义的多数
《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这本书从探索--排除--执行这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的详解了如何才能把精要融入自己的生活。虽然我之前也了解过断舍离,但是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排除这一个被断舍离类的书籍说烂了的部分。因为本书不仅告大家抛弃已有的累赘,更希望咱们能够鼓足勇气对那些无聊之事说"不"。
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所以对待上级或朋友的请求,除非大家是真的有不可推脱的原因和充分的理由,否则这个拒绝的“不”字真的是很难说出口:朋友借钱?好的;老板让你为刚招标的鸡肋项目加班?没问题;同事因犯了低级错误导致完不成任务求你帮忙?虽然真心不愿意但是开口拒绝貌似更加的困难,而且以后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啊。。。等等等等类似这样的事情真的是不胜枚举。
我可以说我当初因为抹不开面子借了朋友一万五,结果一年半了每个月磨磨唧唧的还一点还经常拖着不还,现在才要回来七千么----你以为是帮助朋友度过难关,实际上只不过是让对方拆了东墙补西墙外加给自己添堵而已;想想自己在上一个公司的时候,每一次合同配置的变更都毫不犹豫毫不质疑的去执行,结果因为无谓的改动导致出现问题还得自己一个人兜着----你以为你自己是公司的好员工,实际上你的领导只把你当成一个能擦屁股还不会抱怨的垃圾桶而已。
现在回想起这些除了觉得无奈,更多的是对自己当初无知的感慨而已。
生活中这种类似的事情多到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有注意,就为了避免社交的尴尬和压力答应了别人那些你压根就不想做的事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分不清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所以,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就会变得毫无防御能力。与此相反,当我们对什么是重要之事确定无疑时,我们也就有了自己的信念,保护自己免受那些非精要事物的侵袭。
因为说不,所以高效
毫无原则的答应别人,只会让自己过后更加的懊悔和备受折磨。因此,除了那些要紧的事,我们要对其他的那些应承和妥协坚定且优雅的说“不”。那怎样才能做到不让自己轻易的妥协呢,书中给了我们六大原则,见下图:
其实一般人担心拒绝会损失人气损失关系的感觉是对的。但若划定做事的界限,对那些纷扰之事坚决说"不",在最开始的负面情绪渐渐褪去之后,尊重便会显露出来。这反而成为了行家和新手之间最大的区别:你见过是个案子就亲子审理的皇帝么。
诚然,原则与办法固然值得借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很容易就把这些抛到脑后,在社交的压力甚至无意识的状态下就答应了那些本不该答应的事。主要的缘由,还是在于我们对"不"字有本能的抵触,觉得会伤了对方的面子。
当然,干巴巴的拒绝的确会让双方都感到尴尬,但是如果能够换一种其他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思表现出来,效果就会好上很多。
在本书中,作者提供了七种有效说“不”的方法,熟练的掌握并应用后,相信大家都可以表达出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且尽量不打击到别人。方法请参考下图:
其实,我们有时候对对方的提议很感兴趣,但只是因为时间的冲突才不得不拒绝,这时可以尝试着去更改下适合双方的时间;有时,我们也不是完全反对对方的请求,只不过某一部分要求实在是强人所难,这时我们可以试着提供部分的帮助----既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诚心,也不会去违心勉强的耽误自己的时间;当别人突然请求你帮助时,不要下意识的就答应人家,多思考几秒钟再回复,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答应了却做不到是比不答应还要恶劣的事情。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举例,但是大家也能感受到拒绝的本质:尽力达到双赢,且不会违心的去讨好另一方。
断舍离让我对身边的物品进行了大清洗,舍弃了那些不合适的东西和物件。但是《精要主义: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却让我对身边的人、事、物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可以答应什么又要坚决拒绝。
人的一生只有不到4万天,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限纷杂的事物当中。
愿大家都能够秉持精要主义,保持内心的中正,轻装上阵,奔赴自己心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