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点评:在成长会,Null(S800)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姑娘。从2016年起,Null就在成长会了,一直到今天。那时候我对她的记忆,是学法语出身,在高中当老师。两年后,她华丽转行,变成一名程序员,会Python、Java、iOS各种开发,还帮助成长会定制了许多小程序。还有,在这期间,她通过了上海英语高级口译,还做了一名独立音乐人。在去年成长会中,她带领的Python小组,让很多人入门Python,并且实现了转行。有很多人以她为榜样,也想换行成为程序员。但是她却认为自己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经历并不是那样一帆风顺,转行程序员,也不是一片通途。我们听听她的成长故事。
从小语种转行程序员:我至今为止失败的人生
by Null
我是成长会S800会员,null,毕业于某985小语种专业,目前是软件开发工程师,从事移动端和后端开发,并为企业提供独立数据分析支持;同时是签约独立音乐人。
承蒙小伙伴们看得起,今年以来,收到了很多关于跨专业、跨行业的提问。比如为什么会想到要跨专业,尤其是从小语种跨到了计算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等等。
太长不看的回答:我用了10年,失败迷茫了无数次,才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感谢这份热爱,对现在的我来说,都是乐趣,没有困难。
【电子竞技和Cosplay的梦想】
报考大学的时候,因为极其讨厌计算,选择了不用学数学的小语种。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去找了个做助教的工作,在培训中心做托福的助教。那个时候懵懵懂懂的,但是开始隐约觉得自己不喜欢和人接触,更愿意一个人待着。
然而等上了大一的课,发现自己完全不喜欢这个专业。那时候的自己,喜欢动漫和电子竞技,所以就往这两个方向开始尝试。
高中的时候,我打过一些比赛,拿过八强这样的名次。而且当时是因为高考自己退赛的,这就成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吹牛的素材,例如“如果我当时不是因为高考的话,可能为国争光的,就是我了”。大一的时候,报名参加了一个俱乐部青年队的集训选拔。当兴趣变成了日常之后,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了。更惨的是,这个日常是,被一群比你水平高出一个层级的人虐待,每天没有赢只有输。一次次失败,从烦躁到无力,从梦想到放弃,期间也不过一个月。
另一个尝试是加入了动漫社,去给一些杂志拍摄关于动漫的照片。然而当时什么经验都没有。一方面,不知道化妆品的优劣,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卸妆,以至于在大一下半年开始全脸过敏,爆痘红肿脱皮,什么都没落下。大二的时候,二外日语老师是一个特别严格的老师,比较轻的病假都不允许。有一次,我的脸已经肿到,老师跟我说,要不你回去休息吧的地步。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怎么拒绝。例如之前协商的棚拍,到了之后却要出外景,冰天雪地穿非常单薄的衣服,冻到高烧感冒,三天下不来床。这场重感冒之后,就也没有再接过相关的活动。
【厚积不一定薄发,也可能归零】
大二开始,学业就比较重了,一个是二外学的是小语种日语,本专业学的也是小语种;第二个是开始修双学位心理学。那个时候,就没有继续往外面跑了。也是这段时间,静下来做了一些翻译工作,学习了基础的平面设计知识,开始接触电影和配音。用不专业的眼光拉了一百多部电影,写满了五六个笔记本之后,尝试拍了微电影,也拿了一些大学生微电影奖,并开始向创作方向发展。
于是在大四下半年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开始学习了一些作曲和编曲方面的知识,动手做了一些曲子,并开始为游戏公司做外包音乐。但接到的第一个单子,就和甲方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我的任性,不顾甲方具体的情境,只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所谓的“创作”。但在当时,我无法忍受自己的创作意图,被需求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第一个单子都没有完整接下来,这条路在出师的时候,就未捷身先死了。
与此同时,我放弃了本专业保研南京大学的机会。
毕业,继而失业。
【回到起点和再次出发】
回家之后,我又去了培训中心,绕了一圈,做了小语种老师。但我的缺乏耐心,抗拒交流,让我在上班的每一刻都想着辞职。更绝望的是,我感兴趣的事情,已经都尝试过了,并且都失败过了。
鬼使神差,大二时候做的翻译里,有一些编程相关的书,这段记忆成了一根救命稻草。但那时候身边没有学计算机的朋友,小城市也根本没有编程培训。我手里能和编程有点关系的,一台手机,一台电脑。对当时的我来说,前端后端,是没有区别的,因为都看不懂。因为我用的全部是苹果系统,就选择了苹果软件的开发。
在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安装编程开发环境Xcode都反复失败,从开始安装到敲下第一行代码,我把系统重装了三四次。没有任何高明的方法,也没有谁来告诉我应该做什么,只能跟着官方文档一步一步来,先学习编程语言,然后学习开发框架。
虽然大学的时候学的就是语言专业,但是在碰到计算机术语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优势的。String这个单词,在我脑子里一直是弦乐器的琴弦,最开始我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字符(character)连起来,会变成琴弦(string)。所幸当时已经有中文文档了,于是一个单词一个释义地抄下来,记住,然后对着示例代码敲。最开始对着示例敲,同一段代码敲上三遍,基本就能记下来了,再继续下一段。
学框架的方法依然是手抄文档,然后对着文档把代码一行一行地敲下去,不懂的地方就查资料。
当时哪有什么面向对象,设计模式,就是官网说什么,背下来,代码写着写着,也就背熟了。就这样过了四个月,做出了自己的独立作品,拿着去找到了工作。
但是真正的考验由此才开始。工作之后我才知道,自学的那些东西有多么不牢靠。没有任何面向对象和设计模式的知识,于是只要需求变动,别人工作时间能完成的任务,我需要加班。10点下班算是很早了,我开过玩笑说自己见过任何一个时刻的上海,但仔细想想,确实见过。
【我现在站着的,是曾经自己倒下的地方】
但也是这样的情况下,我发现我的好胜心被激发了,我的对手是不停变化的业务需求,是出问题的代码,解决它们让我非常满足。解决问题本身对我来说,就是极大的满足。同时,每一个用户都会因为我解决了某个问题,软件会流畅那么一点点,或者好看那么一点点,这是让我觉得非常快乐。我们进行过一次重构,通宵迁移完了回家,路上看到有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个8点的阳光,和我怎么也没忍住的眼泪。
我几乎做了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而在那个莫名其妙流泪的早上,终于找到了自己能够心无旁骛走下去的路。
大一的电子竞技和动漫梦,让我知道了,我对一件事情的兴趣,可能是来自希望受到关注的虚荣心,和希望获胜的好胜心。我不是对这件事情本身感兴趣,而只是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部分需求被满足了。一旦出现了比它们更能满足需求的事情,我就会投向其他的事情。更极端的情况是,如果有了某种机会,我可以不做任何事就收获赞美和胜利,我会不顾一切地抓住这个机会。这是极其危险的。
其后我发现,当创作向商业化靠近之后,这个创作就不属于自己了。只要我认为创作应该纯粹从创作者自身出发,不能脱离自己的意志,而变成别人想要的样子,就意味着离商业化十万八千里。
兜了那么大一个圈子,我才找到了现在做的这件事。但我认为,程序不是一个好的转行方向,互联网现在也不像前两年那样蓬勃,这只是一个我喜欢的行业,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从事的行业。弄清自己要做什么,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在这件事情上面花了十年的时间,通过宵,生过病,毁过容,更别说深夜痛哭这种日常。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没有办法通过看别人的经历解决。它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思考、试错、反思、复盘,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替代别人做这样的决定。
而在这个过程里,每一步都是痛。思考自己适合什么,就会迷茫;开始尝试,就会失败;失败之后要再找新的方向,之前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归零。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有一个很喜欢的作品叫《JOJO》,其中有一个黄金精神的概念。每个读者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我对它的理解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可以坦然地接受它,并且做出自己的抉择,哪怕这个决定会让你付出所有,依然会在自己选的路上,不屈不挠地走下去。
我知道终我一生也绝达不到大师的高度,在接受这一点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这是我选的,仅此而已。
以上。
(放肆地赞赏Null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