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来长沙吗?”6月底,师父在微信上问我。我知道他说的是写作班研修。心里很想去,但担心疫情影响。
“我怕热。”我找了个理由回复他。
“你来长沙,我们做一个现场的新书发布会。不来的话,就做一个线上的新书发布会。”师父说。
啊,新书发布会。从我的书印出来后,师父就问过我这个话题。可是,用我的力量,用我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个性,怎么做,再加上专业的不自信,还是不要做吧。
虽然在桐下读吧做了一个15人的现场新书发布会,但那范围还是太小,准备也不充分。我以为用这样的方式昭告天下就可以了。但我怎么好意思对师父讲:我做了一个15人的新书发布会呢!
当他再次问起时,我还是不敢多想的。
直到文质研究院的晓霞院长问我新书发布会的具体细节,我才明白师父在背后推动着我走。于是,我想了想,想了又想,我要邀请哪些人出场呢?也许还是有人缘吧,我想到邀请的人,发出信息后,都是第一时间回复我,并且都说同意。
建群,发简介,发照片,做海报,测试直播,圈定话题,我好像都是一个旁观者。可是,我分明应该是一个主角啊。我知道,我这么省心,是因为背后有师父在助力我。
分享嘉宾都写了发言稿,主持人也基本敲定了互动话题,而我到底要讲啥,我心里没有底。要命的是,我需要一直在镜头上,保持1个半小时。
我问师父:“我要聊啥呢?”
师父说:“说说你读书写作做研究带团队过日子减肥等等。”
师父在调侃我的同时,又有对我的鞭策。
于是,我们6点30分统一进入直播间过一遍流程。7点30分准时开始。
吃饭之前和儿子聊这件事。儿子说:“你们找一堆人来吹捧你哇。”这个家伙,总是说大实话。不过,就算是吹捧,又如何呢?这样的新书发布会,就是高调的吹捧吧。
这是我收获鼓励和肯定最多的一次。我很不好意思,很难为情,但我其实在心里偷偷的乐。脸上始终堆着笑意,偶尔接一句话,整个气氛是自由的、灵活的,是舒展的,是向上的。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天天训练自己才能的人。”这句话被我记下来,还引用了好几回。
“笨鸟先飞的优势不是笨,而是一直在飞。”这句话被师父再次诠释,再次印证我就是师父解词中的“天才”。
师父从对我的称呼转变谈起,前几年的“泡桐”,到“花开”,再到现在的“小丽”,哈哈,这个称呼也见证了我从“圆”变成现在的状态的过程。
师父问:“这是不是写作的功劳?”
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是的。”虽然,我并没有这么想过,但今天这么一问,我发现其实是有关联的。因为每天的写作,让自己知道要干什么,想要什么,并且知道该如何干。对于想要的,那就付诸行动,去坚守吧。
这是一本慢慢长出来的书。一开始,只是一个片段,一次聊天,一次上课,一次听课,但慢慢的,因了教学理念的贯穿,有了生命化教育的影子,才有了现在的这本书。
这也是一本未完成的书。因为这本书谈到的分享式教学,仅仅从我的视角记录,是不全面的,也是经不起检验的,还需要集合更多的智慧,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
1小时40分,整个直播持续了1小时40分。
当我停下直播,发现我的好多同事都转发了这条信息在朋友圈,学校QQ群、微信群都是老师们的祝福声。还有一些老师给我发来私信,表示祝贺。这场近千人的直播,让我很感动。
我对师父说:有师父的人真的很幸福。这场直播,就是师父的推动,也是伙伴们的助力。我对今天晚上参与的嘉宾一一致谢,我说我只有把这样的美好积攒在心里,散播芬芳。
所以,未来的我,还需要坚持不断的写下去,朝向教育,用生命化,用分享的理念,做教育,成就师生。
我要做那个“天天训练自己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