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的少,就不能创作吗?
(张兴亮)
您是否因为迟迟不能动笔而焦灼?您是否因为读书较少而不敢尝试写作?您是否一直在想,等再看了一百本书再来写作创作?但这样可能会使读与写两样皆完不成。创作并不神奇,一般意义上等于写作。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就是创作。
读书有数量和质量之分,创作也有数量和质量区分。阅读有经典阅读、通俗阅读等不同类型,创作也有学术创作、通俗创作等多种类型。读书是信息输入,创作是信息输出。两者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不是必然的转化关系。衔接两者之间的是思想能力。反思能力是思想能力的核心。
书看的少,就真的不能创作吗?创作是应该从书本入手,还是应该从自己的问题入手?如果你是做文献研究或者思想史的清理,自然是多从书本入手。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写作首先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困惑。
一般人是从阅读导入到写作,以为不阅读就不能思考,不阅读就不能写作。有丰富生命经验的成年人,写作应该从哪里入手?对话式写作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用提问的方式来展开思考和写作。对话对象可以是自己,可以是他人,可以是同行,可以是前人。这就决定了阅读的对象、范围和方式。与自己对话,可以用反思;与他人对话,可应用网络互动等方式;与同行对话,可以用学术论文或专业性探讨来争鸣;与前人对话,可以阅读他们留下的书籍。
你可以从一个问题入手(比如,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最让自己困惑的问题),然后去找材料,慢慢构思并创作。这跟读书多少没有必然关系,只要你识字,只要你懂得找材料的基本方法。创作只是种手段,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最关键的是思想能力的形成。你通过别的途径,也可能形成思想能力。
思想能力和读书也不成正比,好多人读了不少书,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能力。人类思想史的变迁,不是因为书本的累积,而是因为思想能力的变化和提升。思想能力不应该成为怪物,而应该成为人的基本能力。思想能力成了一把尺子,是人类找回思想主体性的一把尺子。立言,是思想能力的体现。如今,立言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大众创作需要社会进步作基础。网络化时代提供每个人立言的机会,可让每个生命焕发思想的光彩。
( 持续更新中,请大家补充观点,可以加入书稿哦!
为保护您的知识产权,请署上您的名字):
1.邢媛:
我认为,书看得少不能创造。
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创作的根,根健康树才能枝繁叶茂。观博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思想则是在累积的过程中出现,书读得多,视野开阔,形成的自己的思想才会饱满。纵观历史,绝大部分名人都是热爱学习,读书创作。读书少则不会见到许多优秀作品的闪光点,即使创作作品也会局限于自己的所见所闻。
2.
王烨:
(1)书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慧能不识字,从未读过有字之书,却能留下《坛经》,陕北农民李有源不识字,却能创作《东方红》,传遍大江南北并唱响太空。
(2)每个人都在创作,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创作过程,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作品。创作根本就没那么复杂,只是创作精品比较不容易而已。
(3)当你发现今天出版发行的很多书过不了几年就成为垃圾,毫无价值,难道还没有信心和胆量尝试创作几本专著吗?图书市场上有多少作品真能流传于世,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淘汰呢?[呲牙]
3.
周义程:
(1)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不认真读文献,很难有深度思考!读文献是基本功,这属于理论功底问题。读了文献往往会发现,没读文献前思考的很多问题已被别人思考并解决了,所以,读了之后就能避免重复创作。
(2)要读一流的文献。而中文的往往在二流和二流以下,甚至很下流。微信圈里的文章大多比较差,不宜多读,否则太浪费时间!读一流文献才能写出二流文章,读二流文献写出三流文章,读三流文献写出下流文章![呲牙]
中文一流文献很少有,中文文科学者整体水平较low。再说,一流的文献大多发在外文期刊上。
4.范斯聪:
不但要读中文的还得读外文的, 读外文的更有所得。
中文的也有一流的 ,关键是根据主题筛选 。
5.
昭君:
写作可能很多人沒太多去思考及概念和经验,要有闲心闲情闲思吧。
一个人百年之后能留下来的只有留传给子女儿孙的一种精神,留给世人的思考的文字笔迹!所以看到三中的宣传校园文化有立功、立德、立言。立言便是我们对人生的思考,上次听李霞博士的书中的文字,很是喜欢。
但要做到要有些功底或自己人生独到的思考,还要时间与经济基础为支撑哦。阅读是输入的过程,经过咀嚼思考变成自己的文字思想输出有个过程。
温馨提醒:
若您想更多了解时间管理课程,请点击如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