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山一锅粥】
在说他搞出的大事儿之前,我们还是先看看他开凿运河时干过的其他几件“小事儿”吧(对杨广而言,好像天塌下来都不算什么大事儿,吃喝玩乐照旧)。
大业初年,建东都(洛阳),每月(注意,是每个月)征调民工二百多万人,过半死于役中;同时建西苑,其中山海俱全,堪比仙境;同时进行的就是我们说的大运河工程,前面说过了,前后所征民工500万;同一年,炀帝说只有常去下边转转,看看老百姓的生活,才能知道政府工作的不足,才好带领人民发家致富奔小康,于是前后三次巡游江都,征调民工造了几千艘大船,最大的龙舟上下四层,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三尺三一米,各位可以算一下有多大),光拉纤的民夫就有八万多人,这还不包括随行的几十万护卫军,因为护卫军坐的船是由士兵自己来拉的(这兵当的太惨了点儿,不过这也算是体谅了老百姓一回吧)。
死于服役的民工不计其数,装尸体的马车从成皋排到了河阳,“臭秽盈路”。成皋到河阳,也就是今天的荥阳到焦作,我查了一下,这两市的距离倒也不算太远,二百里,走高速约两个小时,想象一下,止不住脊背发冷。
苛政猛于虎也。
以上只是这位“千古一帝”干的所有事中的几件而已。
隋炀帝好像并没有“雇人干活应该付钱”的觉悟,甚至连饭都不打算管,有饿死累的就拿块木板抬走埋掉,你跟他说“农民工工资不能拖欠”估计只会死得更快(21世纪农民多幸福啊!)。
看了这些,你要再说他修运河是为了什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真是鬼都不信,事实上,隋炀帝修运河就为了两件事儿:其一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这一点还勉强能说得过去,毕竟平心而论,杨广跟秦始皇一样,是有着宏图大志和雄才大略的人;其二,就是为了玩儿,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在哪睡,这一点,他很秦始皇就不一样了,秦始皇求仙不疲说到底也是为了能为自己的天下多操劳几年,相比之下,人家堪称劳模,但是杨广纯粹是为了一己私欲,还要老百姓为自己买单,这就太不够揍了(没等完工就三游江都,最后没死在江里真是太冤了!)
于是,即位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原本一个好好的大隋王朝就被他玩成了残废,唯一在后世可圈可点的应该也就三点,第一是留下来一个沿袭千年的科举制度(虽然当时尚不完全成熟),第二是三省六部的政治体系(这跟杨广好像也没太大关系)最后也就剩下那条大运河了。
尽管大运河从客观来讲确实“利在千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杨广当初开凿它,多半是为了折腾,因为他在位的十四年间,待在国都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五年,其他时间都用来巡游了。
其实严格来说,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是不是开凿了这么一条河,而在于当朝统治者的心态,所谓“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这几句诗虽然未免有失偏颇,但像开凿京杭大运河这种需要大耗国力的事情,纵然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成为一切事件的导火索却是毫无疑问的。
大运河的开凿,就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从运河开始这个故事的原因。
好了,关于运河的问题,我们就到此为止,功过是非,几千年来已被人无数次评论过,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倒是唐时的皮日休说的中肯: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功过是非,就不再废话了,只能说:隋炀帝干了一件缺大德于当代的事,却成就了一条积大德于后世的河。
小时候我做出什么给家里添乱的事情,或者糟蹋了什么东西,老爸就会指着鼻子骂我,你就作吧(其中“作”读一声,骂起人来很是过瘾)。所谓“作”,在农村还有一个说法,造。但是,此造非彼造也,这个造,恰恰取其反义。说起“造”,许多人也许会马上就想到那么几个最能“造”的人,一个是商纣王,一个是夏桀,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主角隋炀帝,杨广(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如秦二世胡亥等,在此不多列举了,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好好看看历史)。
商纣造露台,造酒池,造肉林,造炮烙;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炀帝造运河,造龙舟,造行宫,造驰道……哥仨似乎是较着劲儿的看谁更能折腾。
要说历史真是有意思的东西,虽然风云变迁,朝代更迭,但有些事情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一切都在按照一个设定好的规则在运行。就说上面这三位爷吧,年轻时都挺英明,把国家弄得是国富民强,不但日子过得不错,没事儿还能征讨一下周边的临居,抢抢地盘搞搞扩充什么的;老了之后同样也都挺混蛋(要不怎么叫“老混蛋”呢),就连“作”的招术都相差无几;那么三位爷的结果,大家也已看到了,还是一样,都挺悲催,国也破了,家也亡了,命也没了,老婆孩子也顾不上了,几千年的臭名声也背了……
平心而论,这三位的才能其实是没得说的,丰功伟绩也没少干,可就是因为后来太能“作”,就弄了个万劫不复。千功尚且不抵一过,况且这三位连功过参半都算不上的?功之利有限,过之害无穷啊。
所以,咱们还是好好做人吧,没本事造福天下,至少独善其身也成,千万别作孽!
自作孽,不可活啊!
前面两位的事儿咱就不多说了,各位有兴趣可以翻翻历史课本,权当看个乐子,单说说这位炀爷吧。(纣爷和桀爷先把砖头放放,没办法啊,咱今天讲大隋的事儿,主角自然是炀爷了,您二位先委屈一下。)
杨老爷子干的操蛋事儿其实也不算多得没边儿,简单总结一下可以列为几条:兴宫殿,修运河,征高丽……多吗?确实不算多,但是杀伤力的强弱不再招术多少,关键得看够不够狠,人家程咬金横竖就是三板斧,不也横扫天下半辈子么?咱们杨老爷子也不是盖的,他这一套“无情三绝斩”抡下来,老百姓的日子就算到头了,“耕稼失时”“田畴多荒”接下来就是民不聊生和揭竿而起了……到了这个份儿上,国家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报废,再不反就真对不起他这三板斧了。
可是造反毕竟不是混黑社会,脸上戴个墨镜身上纹条带鱼再剃个光头就能去吃霸王餐,要吃皇帝老子的霸王餐,任谁都得掂量掂量,您也不想想谁才是这天下最大的黑社会头子,蹭不成饭事小,丢了脑袋就真划不来了。
小时候我遇到什么事想做却不敢做的时候,老爸总是对我说一句话: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之后的事,就好办了。起初我并不在意,心里想说的就一句话,站着说话的人总是不会腰疼的(从没当着老爸的面说出来过),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目不识丁的老爸却远比我这个上完高中的儿子有见地得多,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之所以等到花都谢了也等不出个满意的结果,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过程多艰辛,只是因为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就等啊等,等到黄花菜凉了,拿到微波炉热热再接着等……而一但开了头,多数事情往往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大隋的老百姓面临同样的窘境。活着的人,炀帝看来是不打算管了;至于被他玩儿死的人,似乎他也没有要赔偿的意思,你跟他打官司也打不起,法院都是他家开的,你怎么打?所以,人家的态度总体来说就一句话——活着的不管养,死了的不管埋。
到了这个份上,所有的老百姓都不满,所有的老百姓都想反,但所有的老百姓都在犹豫。
起义也好,谋反也好,不管换多少种说法,用句行话来讲,那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勾当,成功了自然是土鸡变凤凰,可万一要是失败了那是要灭九族的,起义不是斗地主,你只有一局的机会,输了是没有人跟你重新开局的,再有多少欢乐豆都没用。对老百姓而言,无非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有条活路而已,不到实在没办法,谁会拿脑袋去赌一口馒头啊?
公元611年,也就是隋炀帝大业七年,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到了。
上一章节:笑侃大唐(三)
下一章节:笑侃大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