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懒于思考,还不自知。不要懒于改变,要主动学习,学习了要有行动,行动了要有结果。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改变命运的是一个又一个结果堆砌起来的成果。
多了解一点,总是好滴
by 骑鲸鱼的企鹅
壹
一、主动
很多人不愿意在求职期间,试用期期间,主动跟招聘主管或其他公司高管交流。
人都有厌恶未知和回避风险的习惯。
然而应该做的方式是: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去寻求帮助,主动去多学习,多练习自己还欠佳的事情,主动去思考,通过主动去实践-反馈-复盘-再实践的循环方式,来强制要求自己。
主动去做,你认为应该做好的地方,哪怕再小。
例如,会议时,我离开位置一定会把座椅归位;平时多喝水;想到什么点子、事情,第一时间用手机便签记录下来等等。
建议:“要做好功课,也要礼貌,但是别害怕去主动接触事情。这关乎你的人生和未来。
主动行动是和别人拉开距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贰
二、展示
展示自己的独特性。
创造力来自独特的个性和背景。大多数公司其实都希望能找到有独特之处和不同视角的人。所以,要主动去思考如何展现自己的特别之处。比如,最开始刚毕业时,我面试时,就讲了一些自己在酒店“门童”的故事,以及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展示你的领导才能。
管理咨询公司Leading Women Consulting创始人苏珊·柯兰托诺(Susan Colantuono)说,想让领导者看到你,得先展现自己的领导能力,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比如企业的商业战略或财务目标,“这些技能与了解组织的发展方向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策略是什么,想要实现那些财务目标、成长多少,主管观察到你对这些事情的见地和做法后,晋升的机率就会提升”。
Tips:
①:职场新人需要学习如何在工作中发言。
关于这一点,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我来总结一下,看理解得对不对”。
工作中要多发言,要不然可能来公司好几个月,别人还不知道你的存在。但是在公开场合发言,人难免会紧张。在这儿教你一招,你可以尝试在任何讨论告一段落的时候,弱弱地说一句:“那我来总结一下,看看我理解得对不对”?
举个例子,比如你们公司讨论怎么优化商标的图案,美工在微信群里扔出几个方案,大家一通“点赞”,要么就是说“设计师辛苦啦”,还有人会提点小建议,“能不能再圆一点”、“我不太喜欢那个”。这样七嘴八舌评论了半个小时后,你可以说,那我来确认一下,大家的意思是:一,要卡通形象,不用字母组合;二,方案一最接近理想;三,整体是圆形;四,调子要呆萌暖。最后再问,对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首先,这不是很难,微信群里翻翻记录,会议上回看一下笔记,就可以做到。
其次,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哪有讨论不歪楼、不跑题的?讨论到最后,貌似都明白了,但没个总结,印象还是模模糊糊的。
第三,总结结束时说一声“对吗?”也很重要。这说明你为人谦逊,再次征求意见。
第四,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训练。因为专心听讲、善于总结,这说明你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是“插个嘴”,而是对整个会议、项目有理解和把握。渐渐地,你就能用这样的方式进入大家的视野。
②:新人该怎样请求帮助?
关于这一点你需要记住——画靶子,求拍砖。
什么意思呢?还是举一个例子,比如你刚进一家公司,上司给你布置了一项任务,你不太会,去问同事。这时候有两种求助的方式,第一种你问,“亲,我不知道怎么做,你给我讲讲吧。”第二种你问,“亲,我这样想,你看对不对。第一是什么,第二是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吗?”第二种说法肯定更合适。
为什么呢?
第一,所有人都更擅长评论,工作也一样。你把真实方案往面前一放,立刻会激发同事的各种反应。而如果是一张大白纸,那你可能得到的答案是,“都行啊”,“等我想想吧”。
第二,千万不要让人觉得你没有努力过,把自己的任务丢给别人。你想啊,如果你直接问该怎么做,同事心里肯定一堆的不乐意,“这不是你的活儿吗,凭什么我帮你想?”但是,当你拿上草图求拍砖的时候,你传递的信号就是,“我上路了,我会努力,请求支援“。
还有第三个原因,这样做能让别人更清楚你需要什么帮助。因为当你想过备选答案,把想法丢出来了,帮助你的人才知道,你思考到了哪一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给建议。
③:如何怎样避免加班?
你需要记住这句话——千万别“憋大招”!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什么意思呢?
很多情况下,加班往往不是因为任务差了一点,而是整个方向都错了,需要重做。如果你埋头一星期,文案走的搞怪路线,老板却想要一个人民日报社论体的,你能不加班吗?
那你该怎么办呢?
多请示多汇报,及时沟通。在接到任务的当天甚至当场,就想想怎么做,然后通过邮件、微信或者口头说给老板听。
每隔几天再给个更新,说说你的计划、方案、难点等等。最后,提前告诉老板交任务的时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是你能及时得到反馈,避免吭哧吭哧做出方向不一致的东西;
第二,也能给项目安排时间节点,方便老板和团队对项目的方向、进度、节奏都有个底。
所以,千万别憋大招,如果你打算等项目结束时亮瞎所有人的眼,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你不得不加班。
对于职场人来说,从“不敢说”到“我总结”,从“我不会”到“求拍砖”,从“憋大招”到“多请示多汇报”。
这样的习惯应该培养起来,你能更快地融入职场。
叁
三、心里承受能力
临床心理学家瑞秋·金斯伯格(Rachel Ginsberg)参与了一个专门帮助青少年和青年“走向成熟”的项目。研究反馈得出,很多缺乏面对成长和新生活的“情感准备”的人,在读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技能上有所欠缺。这种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更突出,会引发焦虑,甚至导致生活脱离正轨。
金斯伯格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这些技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暴露练习”来获得。通过暴露练习,可以让人在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态度更加坚定;同时,也可以在那些违背他们意愿的情况发生时,更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把焦虑和逃避降低到合理水平。
有些暴露练习看上去很基础,比如强制性的有稿演讲练习,多人面前讲话,尝试管理其他人或自己——你会明白事情其实也没那么糟,你也完成了之前都不敢想象的一些事情。会把聚焦点从做不做,引导向怎么做才能更好。这个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特别是在青年成长阶段。
优秀的一些人和普通搬砖党之间的很大差距,其实很多都源自这里。前者不仅享受的多次的练习,实践,还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了经验,提高了心里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肆
四、建立连接
第一步是海量观摩和学习,快速地找到章法。
比如做销售,你先集中花一两周时间,把领域里有名的书都看完,业内培训的课尽量都听听。短时间让自己沉浸在大量的内容中,基本就能快速了解基本技巧,心里才能有谱。
第二步,找机会大量练手,以数量取胜。
前一个阶段就好像你背了地图,现在要实地去使劲走。尽量多地接触各种不同的客户和项目,这样能快速地把知识变成实战经验。慢慢你会发现,很多客户和项目有相似性,是可复制的,大概3个月到1年,你的实战经验就足够丰富到可以尝试大项目了。
第三步就是打造样板项目。
啥叫样板项目呢?就是专注一个大项目或一个大客户,把全部精力和才华都用上去,别计较得失。做完这个,你就有了品牌和可复制的模板,后面做类似的项目,就会比较平顺。
最后一步拓展人脉。
别人都愿意和比自己牛的人交往。你打造好了自己的“名片”,有了拿得出手的成绩,再混各种圈子,才有能获得合作和发展机会。
Tips:
内向的人怎么办?
《内向者的力量》的演讲者苏珊·凯恩(Susan Cain)说,内向的员工,要从群体中脱颖而出,是件相对困难的事。她建议内向者应跟主管建立一对一的联系,讨论自己三到五年内的职业发展计划,让他/她更清楚你想要什么。这样能让内向者在相对放松的情境下,说出自己想要担任领导工作的愿望,以及可以做出的贡献及优势。“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相对安静的人没有那么雄心勃勃,但这多半是一种误解,内向者只是不太会主动表达自己的目标与愿望,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求上进。”
伍
五、坦诚面对冲突(沟通)
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老生常淡事情。我这里只提一个点:
坦诚面对冲突。大部分人都不想在办公室内发生冲突,但美国商业畅销书作家玛格丽特·赫弗南(Margaret Heffernan)认为,企业内部有良性的冲突,是进步的核心,团队合作过程中,坦率诚实的冲突会强化连结,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
赫弗南在调查美国、欧洲的高管时发现,有85%受访者承认自己害怕让冲突升级,“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害怕在这场讨论中败下阵来,这会产生‘我是否不会管理’的心理状态,但冲突只是表明你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愿意和他人沟通,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不说沟通的其他方面不是表明其他不重要或不值得说,而是很多人已经表达的非常好了,就不赘述了)
陆
六、让人喜欢
在职场上的“受欢迎”的本质是:
同事之间未必真心喜欢彼此,但需要在日常相处当中能够客气、友善地交往。大家需要寻找盟友时会第一个想到你,在争斗冲突时会尽量绕开你,这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受欢迎”状态。
在这里给列出一个在职场上受欢迎的清单。
①.实力在及格线以上
这是一切的前提。我曾经跟大家说,职场新人要“先活下来,再做兄弟”,稳住了工作能力这个基本面,才有资格和同事谈交情。
如果你的公司是一个人员流动性极高的公司,新人期就会感受到特别浓烈的冷漠。
实力不够的人会拖累整个团队、增加所有人的工作量,大家恨都来不及,绝对不会和他称兄道弟。
实力强可以表现为实力本身,在初级职位上,也可以表现为潜力。
极少数特别强大的人可能从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在新加入一个团队时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在这个过程中有欠缺和不足都是正常的,你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和进步的速度才是大家对你进行评价的关键。
②.比较高的自尊水平
高自尊的人对自己评价高,要求也高,又能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人,高自尊的人不光是很好的父母、伴侣和朋友,同时也是职场上最好的结盟对象。
高自尊的人往往拥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同时他们也能够理解“大局”,和他们合作不用在鸡毛蒜皮的细节上纠缠推诿,可以把精力全部用来开疆拓土,极大地降低团队的内耗。
如果你是一个高自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自律和很好的品行,就会收获高自尊同类的赞赏。
如果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记得要维护高自尊的下属,他们都是潜在的优秀带队者,给他们一个位子就可以坐上来自己动,给他们一点精神鼓励和支持,他们就会变得无所不能。
即使高自尊的手下可能某些地方让你感到嫉妒或者冒犯(这是常见的,嫉妒是每个人都一定会有的情感),也绝对不要默许或者纵容低自尊的妄人跑去伤害他们,否则会伤了大家的心,事业就难以成功了。
③.嘴严,可靠
在任何一个群体当中,多嘴多舌的人都不会受到尊重,而在职场上,嘴不严尤其危险。
如果你是一个爱说是非的人,围绕在你周围的只会是一帮同样没正事、低级趣味的家伙。你会被打上“不可靠”的标记,愿意和你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大家等着看你什么时候因为多嘴闯祸,而强者根本不会和你为伍。
有些同学曾经给我留言说,自己很内向,不知道如何跟同事拉近关系。内向的人最适合强调自己的“嘴严”和“可靠”,在职场上,这两项品质远比“能说会道”更让人喜欢。
④.随和,有分寸
体面的人不传闲话,也不会轻易对旁人发表议论。
“思想可以特立独行,生活方式最好随大流”,这是对自己的要求,而他人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合理,不是我们能评价的。
哪怕是最亲近的人,都未必能知晓对方的全部经历和心里藏着的每一件小事。在职场上大家保持着客气有礼的距离,就更不可能了解每个人做事的出发点和逻辑,“看不懂”是正常的,但是完全没有必要“看不惯”。如果还要大发议论,把自己的“看不惯”到处传播,你的伙伴就只会越来越少。
有人说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人和人之间距离遥远,缺人情味,太冷漠。
这不是冷漠,而是对“和自己不一样”的宽容,这份宽容就是我们在向文明社会靠拢的标志。
⑤.懂得如何打扮
有句老话叫做“先敬罗衣后敬人”,本意是讽刺那些根据衣饰打扮来评价一个人的现象。我们自己在做判断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受到这类偏见的影响,但是对他人可能存在的偏见一定要心中有数。
人是视觉动物,穿着打扮是“人设(人物设定)”的一部分,在我们开口说话之前,衣饰鞋袜就已经传达了无数信息。
想要成为职场当中受欢迎的人,穿着打扮的风格就要和公司的调性保持一致,最安全的做法是向你的同事靠拢。
曾经有一位女同学留言说,她喜欢穿精心搭配的服装去上班,觉得自己风格知性得体,但是单位里上年纪的女同事对她敌意非常大。要在打扮上妥协,和中老年妇女看齐的话,又觉得心有不甘。
我告诉她说,你的年轻和身材,已经很让她们嫉妒了。
在一个风格统一的群体当中,“与众不同”这件事自带攻击性。年轻姑娘尤其要当心,如果在事业单位之类的上年纪同事比较多的地方上班,马卡龙色的衣服和颜色夸张的口红,最好等到下班时间再上身。
这不是压抑天性,而是自我保护和职业精神。
⑥.和优秀的人站在一起
在职场上,优秀的人品质都是相似的:勤奋,自律,不断精进。如果发现了这样的同事,就要尽量和他们保持良好关系。
但是,单纯的日常沟通并不足以让你们成为盟友,正式结盟往往是通过利益交换和分享:当你遇到棘手的工作任务,就可以主动邀请对方共同跟进,同时将一部分利益让出去。愉快的合作是关系飞跃的最好契机。
优秀的人能认可的,通常也都是自己的同类。如果你能获得他们的称许和背书,在同事当中的地位自然会有所提升。
⑦.知道如何求助
前两天有一位关系户同学留言说,自己即将去实习,因为家人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些行业资深专家的指点,问自己应该如何表现,是不是不懂就要问,像“好奇宝宝”一样,对方就会觉得自己好学上进。
我告诉她说,不要上去就问,有任何疑惑都先用搜索引擎找一下答案,如果找不出来,再带着你搜到的细节去询问那些资深前辈。
互联网时代有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善用搜索引擎寻找答案,就能更快、更精准、更全面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方式比跑到对方工位边用嘴问效率高得多。
凡事都问,只会让人觉得你的文字阅读能力有限,同时既不把自己的时间当回事,也不尊重别人的时间。
如果网上找不到答案,再带着细节去仔细咨询,这样的请教才是高效的,才能证明你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人。
职场不是校园,不会再有一群老师专门负责手把手地教你,不轻易占用其他同事的时间会让你成为一个自立、有分寸、受尊重的人。
⑧.技巧地送出小恩小惠
小恩小惠带两个“小”字,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微末小技。事实上,即使是最普通的零食,只要讲究得法,都可以送到人心里。
你的同事当中有没有因为宗教信仰而忌口的情况?
甲和乙爱吃辣,丙和丁爱吃甜,是不是两种口味都来上一点?
某某对巧克力不耐受,要不要给他单买点别的?
我之前在关系攻略中告诉过大家,要留心同事的自我暴露,最好是用一个小本本记下来,关键时刻可能派上大用场。大家都是成年人,不会像孩子一样轻易被小恩小惠打动,打动我们的往往是“你把我放在心上”的温暖。
⑨.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很多时候这是个隐藏特征,但是自带“一票否决”属性:平时表现得沉着稳重,周围同事们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感觉,然而歇斯底里和失控只要有一次,之前苦心经营的人设就会全面崩塌。情绪不稳定的人一般没人敢惹,但是也没人会在意了:你会被视为一个“病人”,很难再有大的发展。
已经发泄出去的情绪不能收回来,这个时候不要反复陷入纠结和悔恨,待在情绪里不出来。
如果情绪失控了,应该立刻做到的是原谅自己,然后考虑如何不再有下一次失控。要知道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至少会换三四次工作,了不起是换个地方,重新再来。
不管局面有多糟糕,先深呼吸几次,然后按自己的利益来思考下一步的动作。
有的人特别幸运,天生长得好看,容易被人喜欢。
如果不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高颜值人士,就不要太心急了。
成为一个自律、高自尊、行为可以预期的人,也能慢慢地被别人喜欢。
人生很长,被人喜欢这件事,我们不用赶时间。
柒
七、自知
如果可以,找让你觉得鼓舞人心的公司。
你的认同感和你能从中获得的激励很重要。而且,现在的公司都愿意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塑造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
当你在作选择时,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你是否喜欢这个公司的产品,这个公司的产品是否有价值?如果这家公司是生产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你总能够买到并且使用。而且,你还可以上网去寻找其他用户对他的评论。
第二个问题是。
问一问自己对风险和变化的承受能力怎样。这会帮你决定是选择创业公司还是选择成熟公司。 创业公司的工作听上去很让人激动,但是创业的风险很大(生存率低:百分之九十的初创公司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死掉)。此外,创业公司会经常改变产品、策略和团队。你对变化要有高容忍度。
第三个问题是。
目前的工作职务是否能带给你挑战。第一份工作应该能够有助于你培养沟通技巧、时间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除此之外,你最好有机会能尝试不同部门的工作,以及能接触到高层领导。这有助于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务,并且培养出很多能力。
Tips:
①.要知道自己是如何学习的,这样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做事方式。过去我们都认为只有一种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所有人。其实每个人都有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做什么,擅长什么。可以使用一些“思维工具”来帮助自己,例如“车日路”模型、“媒体人、产品人、运营人”模型、了解一下职业化ABC、关键时刻(MOT)模型等等。(“思维工具”先埋个坑,以后会单独写来填坑。)
②.“如果你是你所在的环境中最差的一位,那么恭喜你。如果反之,那么就好好好思考去留问题了”。自知的最基本两条就是:知己,知当下所处环境。
捌
八、认知和思维
这个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我水平有限,这里就只提两个点:
①. 当下的职场逻辑
因为今天职场的底层逻辑,已经从过去的“行业、企业、职位”,变成了今天“圈子、能力、特色”。
圈子之所以排第一。
是因为它对你的估值影响最大。拿消费举个例子,今天很少有人会因为广告推荐而买一个东西了,买东西基本都是朋友推荐。因为产品过剩,信息爆炸,我们只要信任自己相信的人就好。这时候,消费就出现了各种圈子,旅游玩家的圈子,高尔夫球的圈子,等等。
不仅消费正在圈子化,职场也是一样。在中高端招聘市场,大概有40%的招聘是熟人介绍的,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古典有个朋友要招聘产品经理,招聘过程是这样的:先发朋友圈求助,说一下大概要招什么样的人,然后被朋友拉进一个产品经理的群,认识了群主,通过群主推荐,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从朋友到圈子里的意见领袖,再到朋友,这就是圈子的连接方式。其实,越是那些刚出现的职业,圈子越重要,因为不好评估,所以就要靠那些信任的人推荐。
第二个是能力。
这个也很好理解,同一个圈子人很多,所以你就要在里面不断展示你的能力,输出内容。而且,圈子是有放大的作用,能力强的人会更强,能力弱的人也会很快被不看好。有一点要注意,你不一定要做行业里能力最好的人,只要是圈子里能力最好的就行。所以,如果你的能力不是业内第一,可以缩小圈子,或者转换圈子,成为其中某个细分领域的第一名。比如,教育圈里最懂在线教学运营的人,就比简单的运营高手更有说服力。
第三个是个人特色。
圈子和能力都有了,你还要找到能放大自己的特色。比如,嘴贫的再贱点儿,轻松的逗比点儿,严肃的极客点儿,等等。今天是一个情感消费升级的时代,当大家都差不多的时候,人们就只能记住有特色的人。
所以,了解了圈子、能力、特色这三个底层逻辑,你可以认真想想下面3个问题:
1.你身边接触最多的6个人的身价是多少?
2.你的能力在业内大概是什么水平?哪一项比较优秀?
3.你有什么“让人喜欢的特色”?你该如何表达给大众?
②. 认知分为 认知盲点和认知盲维
认知盲点很简单,当下互联网很发达,知识获取成本很低,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识,搜索引擎搜一下,很快就能搜到结果。不懂的知识搞明白了,就是扫盲点。
认识盲维这个就不是能简单的搜到了。这是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维度。
简单举例,外卖,有的人觉知到方便,送的慢,运费增加了,可能饭菜凉了。有的人能觉知到,从金融的角度;从产品运营的角度;商业模式,企业生存的角度;生态环境的角度;市场环境的角度;亦或是整个生产供应链的每个“参与者”的角度;政策的角度;健康的角度;个人发展的角度;个人生活影响的角度等等,我大概再举十几个角度应该还是可以的。
维度可能要考虑到,是大环境?基础设施?思想理念?市场发展?底层需求?习惯改变?进化推演等深度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能一眼就能把另一个人看差不多什么情况。或者一下子看到事情的本质,或看的比别人更透彻等。
认知盲维最坑爹的地方就在于:知道的人不一定知道如何给他人解释明白。
而最最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错了还不改,而是都不知道自己错了,还在坚持。
世界正在不断的压榨-只怀念过去而故步自封-不学习进步的人。
最后我们在一起过一遍全部主干:
1. 主动
2. 展示自己
3. 心里承受能力
4. 建立牢固的关系(或建立连接)
5. 坦诚面对冲突
6. 让人喜欢
7. 自知
8. 认知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