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白衣古镇,总有一些心绪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第一次听说白衣古镇这个地方是从一个来自白衣的女子口里,那时才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对平昌相当陌生。
后来才知道白衣古镇自秦汉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晋代为“柳州城”,因沿河两岸长满翠绿的柳树而得名。当时比较繁华,忽然一天街上出现一老道,衣着烂缕,身后拖着一根燃着的木棒,边走边吼:“哪个给我两文钱,我烧他不烧!”连续三天,每天如此,却没有一个人理睬他。第三天上午经过一家炸油坊罗老板门外,这个罗老板给老道取了几文钱,老道说“我烧你不烧!”。走后第三天全城突发大火无法救助,当烧到给钱的罗老板家处时,天空降下一白衣仙姑,衣袖一扇火就灭了。从此人们就在老街塑一白衣观音神像,始称“白衣庵”,这被火烧了的约三公里长的柳州城也就叫“白衣”了。
白衣钟山毓秀,白衣的水清冽、甜净、沁人肺腑、营养肌肤。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白衣的姑娘个个都是水灵灵的,相传是个美女镇。“太阳哟照到柳州城,柳州城里出美人”,“到了白衣,忘了家妻”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每次听见有人谈起白衣美女,总是讲者眉飞色舞,神情亢奋,闻者侧耳倾听,无限倾慕,向往之神态显露无遗。
“节励冰霜家传母教;光照日月世启人文”,“懋典遥颁恩浓此阙;芳徽永世泽衍西江”,白衣女子不仅美丽,而且勤俭持家,忠贞孝悌,现存的节孝牌坊便是最好的褒奖与佐证。“巴河流水弯又弯,一弯弯到白衣庵”,白衣让多少墨客商贾,走卒贩夫流连忘返。
白衣古镇也是吴氏家族的发祥地。始祖吴鸣琳及张太母因家道衰微,从江西挑担煮食元霄辗转来到白衣,依靠小食、帮人洗衣度日。吴张夫妇为人贤惠厚道,有口皆碑。时遇一梅姓地仙路过此地,张夫人施以茶饭,款待甚周,地仙非常感激,意欲回报,让其返回江西老家将祖人遗骸用瓷坛装好运到白衣,择一风水宝地重新厝置。据说这块地经常开莲花,绚丽多姿,霞光千缕,照亮群山。后吴氏子孙脱颖而出,英才辈出,人文蔚起。先后涌现了翰林进士三人,七品以上的官员十多人,其中不乏佼佼者。进士吴德潚是“戊戌变法”上海强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后惨遭杀戮;吴德潚之子吴铁樵也是“戊戌变法”的激进分子,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由上海到汉口,热病无汗,客死于汉口,时年三十二,成为变法中最年轻的人物之一。吴德溥任云贵两省布政史,抚边有功,光绪皇帝召见喧谈后,御赐黄马卦一件、御酒三杯,并赐“夺巴图鲁”勇号。当光绪皇帝问及吴氏家住何处、多少人步入仕途及家乡风景时,他一一作答,随口风趣地占了四句:“小阁楼台照白衣,凤凰展翅扑蒙溪,鲤鱼坂子回头望,步步登高入云梯。”清光绪甲申年,吴德溥家乡白衣古镇惨遭火焚,皇上下诏颁旨重建,准予取样皇宫,动用了州、巴两河十三年河道税银,并在各省募捐银两十万,在全国调集能工巧匠,大兴土木,耗时十年,建成了规模宏大、气象非凡的六庙三宫和庞大的吴氏宫邸。雄伟的孝节牌坊与魁星点斗,浑然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建筑群,雕梁画栋,格调高雅,文武百官、社会名流广留墨宝,从此古镇重放异彩,熠熠生辉。
随着对白衣古镇了解的越多,越是向往那边片神奇的土地。白衣十景的绮丽,吴氏宗祠的恢宏无时不在诱惑着我的内心,终于在今年6月才寻着机会如愿以偿。
一艘木制的小船载着我,也载着我的梦悠悠的驶向古镇,船桨拍打着水面,发出哗哗的声响。河风扑面而来,我昂首直立在船头,左手自然下垂,右手紧紧的握着相机,双目专注,不愿意错过任何风景。
夕阳西下,河边的鹅卵石余温未退,发出金黄的光芒,几对新人正在落日的余晖里留下幸福的光影。沙滩上一群顽童光着身子,相互追逐,相互泼洒沙子,抖不掉了,干脆一下跳进水里,猛的一下又转出水面,用一只手在脸上抹一把水珠,又继续嬉玩。河岸是成排的麻柳,远远的就听见知了在上面不知疲倦的叫着,树下是剑叶冲天的芦苇,芦花还正在冒头。突然扑的一声,一只白鹭冲天而去,盘旋几下又停在不远处的麻柳树上。
踩着青石板来到古镇入口,两边是被9.8洪水冲垮的房屋,篾制墙壁上的泥土早已脱落,裸露出里面的竹脊。房屋下堆着柴火和油菜杆,一只母鸡正带着一群小鸡在土灰里寻觅。前行50米来到一转弯处,白衣古镇几个隶书大字赫然醒目,旁边有高高的石桅杆,为灵官阁旧址,前面的戏台也在汶川大地震中灰飞烟灭,念起那时台下人声鼎沸,喝彩声此起彼伏,台上丝竹管弦绕梁,水袖翻飞,如今满眼残垣断壁,物是人非,心里颇难平静。左边是一小卖部,一大爷搭一长椅,悠闲的摇着蒲扇。右边一溜低矮的老房子,几位太婆一边聊天,一边做着针线。与灵官阁相对的是紫云宫,即现在的白衣庵大庙,石柱上一幅隶书长联,笔法公正端庄,张弛有度。
穿过满是壁画的巷道进入古镇中心,左边是大成殿和文昌宫大牌坊,文昌宫大牌坊背后是奎星阁,即现在白衣小学。站在小学校门口,对面上山巨大的“魁”映入眼帘,这就是传说中白衣十景之一的“魁星点斗”。清光绪年甲申年间,白衣遭火焚后,因吴家以文风之盛,独占鳌头,皇上准建奎星阁、印字室。并经高人指点,精心设计,在河对面云台山上,由吴铣用一担两斗(约1000斤)米铺地而书一巨大“魁”字,摩刻于悬崖巨石上,与奎星楼楼、印字室相互辉映,构成一个别致的“魁星点斗”的奇妙景观,以壮吴家文运昌盛。最值得称奇的是每当太阳从龙翔山冉冉升起,万缕金光照亮紫云宫宝顶,投射在奎星阁琉璃瓦上。顿时,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交相辉映,交织成一道绚丽的霞光,然后又反射在对面山崖的“魁”字上,熠熠生辉,最后投射在江面,形成一巨大光束,冲天而起,于是整个古镇云蒸霞蔚,笼罩在一片祥光之中。
校门前一块空地已被用作篮球场地,左边粉墙黛瓦,左边风火墙朱红。虽然墙体颜色斑驳,可风采依旧,墙头错落有致,檐角高翘,直至苍穹。回到街上向前不到50米远远的就看见一座精美绝伦的牌坊。正中书有“孝节”二字,下方是镂空雕刻,人物走兽,花鸟草虫,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雕刻下方是人物事迹叙述,两边各有一幅对联,对联的下方是四只石狮,前后共有八只,两边的狮子已深深的没在泥墙里。
牌坊下不时有居民穿过,一男子背着背篼,肩上抗着铁锹,右手牵一头老黄牛;一女孩着一袭白裙,推着辆红色的自行车,脑后的马尾辫在巷尾飘荡;两只猫躺在长椅下,一只一动不动,另一只伸了一下腰;一个白发老人牵着小孩走了过来,小男孩好奇的看着我手里的相机。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两边亮起了昏黄的灯。一男子光着身体站在房檐下吃饭,小儿子坐在摩托车上玩耍,大女儿在废砖上玩踩高跷,女人也端碗走了出来,嗔骂两个孩子快去吃饭,一只大黄狗在一家人身边穿来穿去。
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我心里突然有点慌乱。恰好朋友来电话说在镇口接我,我飞也似的原路返回。气踹嘘嘘的见着朋友后,心里略微踏实,原以为很了解白衣古镇,却发现自己依然是个孤独的异乡客。
朋友的车就停在古镇后面的公路上,我们沿着小路前行,只见一颗巨大的黄桷树遮天蔽日,树下露出一口巨大的古井,原来这就是“古井龙泉”。相传有一位钦差了解民风来到白衣,见这里山环水抱,风光旖旎,江流清可鉴人,如淑女沉静温柔。江风徐来,涟漪微动,沙滩碧草丛生,人迹罕至,一群白鹤或飞、或游、或栖,怡然自得。如此露天云雾飘渺之间的天成佳境,俨然让人置身于世外。留连间,见两个老叟在绿草茵茵的沙滩上捉蜻蜓玩耍,不知为什么争吵起来,一老叟嘟哝着:“你欺负我,我要告你,叫爷爷打你。”钦差觉得奇怪。暗想,这两个都这把年纪了,爷爷该是多大岁数了,想上前问个究竟。随两老叟来到府上,见堂上一老者须眉皆白,鹤发童颜,天庭如壶,极似南极仙翁。钦差想解开高寿之谜,明察暗访,处处留心。一天清早,钦差来到龙泉井畔漫步,偶见两胖乎乎的儿童在井畔嬉戏,怡然自乐,忽见有人偷窥,“扑通”一声掉到井里,钦差吃了一惊,欲上前搭救,却无声无息。正在诧异间,忽然发现井壁石缝间挤出两个硕大的何首乌来,其藤蔓缠络在井畔老黄桷树上,参差披拂,蒙络摇坠。青藤碧叶间,缀满了小黄花,其上蜂蝶嗡嗡翻飞,偶尔晨风一缕,花蕊纷纷掉入井中,泛出阵阵幽香。顿时醒悟,噫,原来如此。何首乌有驻颜怡色,轻身延年之功效,上了一二百年的何首乌便可成精。于是告谕地方,在此建香酒坊。一时商旅如云,闻香下马,舍舟登岸,求一沽为快事。
朋友讲完故事后豪爽的说:“走,今晚我们就去喝香酒坊的酒,尝白衣的鱼”。当年的香酒坊早已发展壮大,成为现在的小角楼酒厂,驰名中外。白衣鱼也是白衣独有的美食,凡是到白衣的人没有不吃白衣鱼的,白衣鱼汤,色泽乳白,鱼鲜嫩细滑不腥,营养丰富;水煮鱼,辣而上口生津,麻而留香不木;蒸鱼色泽微红滋润、香气浓郁,细腻鲜嫩,酸软滑溜;油炸鱼,肉酥皮脆、香辣爽口。
行至罗家坝,一马平川,沃野千里,青蛙高歌,蛐蛐鸣唱,丝瓜藤紧紧地束着玉米秆,玉米棒子又粗又长。桥头传来巨大的音乐声响,霓虹闪烁,一群居民正欢快的跳着健身舞蹈。从白衣古镇到白衣新街,我像是进行了一次穿越。
夜里我静静的躺在旅馆床上,久久不能入眠。这就是我期盼中的白衣古镇吗?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白衣古镇!终于我昏沉沉的睡了过去。梦里小阁寺钟声初响,龙翔寺、紫云宫,广福寺钟声相随,一时千山回荡,江涛拍岸;推开窗户,观音禅院灯火闪烁,一轮明月从院内缓缓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