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整理以来,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如何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我的客户大多经济条件富足,但同时充满焦虑和烦恼,一直不断地追寻和获得:有一套房子的人觉得买两套房子才够,孩子成绩优秀的人觉得必须进全国名校才行,公司效益好的人觉得公司规模还得扩大……可当我遇到有好几套房子、孩子真的进了常春藤学校、公司已经上市的客户后,我发现这些客户的烦恼不比普通人少,普通人的烦恼至少还能用钱解决。
知道我遇到这本书《少即是多》,这里面的观点非常新颖,道理简单却深刻,让人耳目一新,不禁反思良多。
我是整理师,教客户给物品做减法,却忘记“欲念”不减,物品还是会增多,所以我开始刻意让客户整理欲望,没想到整理的效果立竿见影,所以我想许多人推荐过这本书。
本书作者本田直之,在反思“日本经济富足,国民幸福度却很低”这个问题时,采访了“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几名的北欧各国当地居民,每次他都会问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本田直之问的是“东西”,可在他得到的答案里,几乎找不到任何和“车”或“房子”相关的具象物品,都是“想要家人健康”、“希望朋友和我认识的人都能取得成功”之类的回答。
所以他提出“生活富足≠感觉幸福”的观点,提倡大家“从加法时代往减法时代过度”,降低满足“阈值”,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个理念跟“断舍离”“极简主义”的理念非常相似,人们往往容易向外寻求安全感,却忘了自己其实有能力解决很多问题,至于我们经常担心的大问题,如“养老”“疾病”“孩子教育”,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而且很多问题其实是我们自己吸引过来的。
当我们通过购买物品、囤积物品来纾解焦虑时,我们其实也被物品束缚住了,购买的物品除了花费挑选比价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消耗一定的金钱,如果购买不合心意,还会消耗额外的心力,另外打理物品需要时间和空间,储存物品或者处理物品同样需要时间和金钱,所以一件物品的价格远远超出它的时机金额。
《少即是多》提出解决办法:“从厉行节俭”到“主动选择简朴”。并不是让人不买、只买便宜品,而是慎买、慎入,通过更加合理的方式增加幸福感、化解焦虑。
《少即是多》提出新幸福的10个条件:
1、 享受工作
2、 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3、 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4、 身心健康
5、 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6、 拥有一定的时间自由
7、 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8、 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9、 能够放眼未来
10、 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
这10个条件都跟金钱无关,但确实是我们拥有足够幸福感的条件。
网上有一个段子,“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也许你现在困扰的问题,并不是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