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来到世上,总归是有个出处的:自己出生的地方,一般人称之为家乡。
我也一直认为自己是有家乡的:就是我出生的那个小山村。都说女人是有两条命的。一条在自己的父母家,一条在自己的夫家。对于女人来说,父母的家只不过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驿站,夫家才是自己真正的家。按照中国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女人理应把丈夫的家乡,作为自己的家乡。然而和许多人一样,我和丈夫组成的家,既不在他的家乡,也不在我的家乡,所以自始至终我都没办法把他的家乡看做是自己的家乡。如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必定告诉他:富藏人。
我是富藏人,我的家乡在富藏,那里有我的父母双亲、兄弟姐妹,有庇护我成长的泥砖屋,还有分田到户时分给我的几分水田、几分旱地和若干山岭。是的,我的家乡是富藏,几十年来,我都这么坚定的认为。
可现在我却无法这么坚定了,我感觉到,在我的家乡,我曾经拥有的一切,在渐渐离我远去:自从出嫁后,回到自己曾经的家,我没有扫地权——会扫了娘家的钱;不准我洗碗——会洗了娘家的财;祭祖没资格参加——这个不清楚原因,大约是祖宗不保佑外人……天,在自己出生的家,我就一外人!怎么不是外人呢?娘家本来就叫外家。
这些还只是小事,不足以让我产生太强烈的感觉。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切切实实的感觉到了“威胁”:政府对土地进行确权,政府工作人员要求将家里老人的土地都登记在子女的名下。按照本地习俗,嫁出女泼出水,自然姐妹们的土地也都一并归了兄弟。所以这样一登记,女儿们在自己娘家就没有什么是属于你的了。其实从出嫁那天起,这个家里的一切就和你关系不大了——不,是从出生那天起。这是女人的宿命——中国女人的宿命,接受吧。
自然要接受,难不成要回娘家与兄弟们抢家产?当然不。只是想到,田地已归哥嫂名下,那残破的泥砖屋也终会消失,村前的小溪流也成了条时常会断流的小水沟,……好在,现在父母双亲还在。可当父母百年归老后,这小山村与我还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家乡与我还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就成为一个孤儿了?
想及此,不由悲从中来。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是近来网络上很流行的一句话。可没了家乡,我将魂归何处?
或许有人会说,即使是物是人非,那也是你精神的故乡呢。这应该是对的。然而我是个很物质化的庸人,觉得精神总要依附于一定的物质上才能体现的。物质没了,精神也就无所寄托了。
可有古人说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也许,也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