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军侯庶子,皆有诸多苦闷烦恼,事与愿违。汉灵帝刘宏在位期间,被宦官牵制并杀害;而后汉少帝刘辩即位,却被反贼相国董卓废黜;汉献帝刘协即位,却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被迫禅位于曹。
《三国演义》全书人物繁多,各个人物性格心理,以及军战过程中的尔虞我诈,各怀诡谲,均被罗贯中描写得栩栩如生。 总体来说,看完全书,思虑良久。都说职场如战场,不寒而栗。少时看三国,甚爱诸葛亮;而今再读三国,便觉真正厉害的人是刘备。
从帝王的角度来说,曹操心狠,为人奸诈,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值得诸多王者学习的的唯一一点便是对忠于自己的将士不薄,故而能聚起天下诸多谋士武将,譬如谋士荀彧,询攸,郭嘉,程昱,许攸,武将许褚,李典,乐进,张辽,于禁,徐晃,张郃,夏侯惇等。刘备在徐州被吕布追逼,投至曹操城外,曹操谋士荀彧程昱皆劝曹操杀之以绝后患,而郭嘉曰:“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因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曹操从郭嘉所言,留下刘备,但当袁术兵起,玄德自称前去抵敌,曹操放刘备离开许都,乃放虎归山。
再看刘备,有仁爱之心,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处处抚民,先为徐州牧,后为豫州牧,然后夺得荆州,最后得了益州,定居成都,统领东西两川,以及汉中,成为帝王。曹操伐刘备之时,刘备正寄居于刘表荆州城内的新野县,曹操军事浩荡,刘表之子不战而降,刘备只得弃城而走,携新野之民渡江,直至樊城。 彼时曹军紧追其后,若弃百姓,军士一日可行四五十里;而携百姓并老弱病小而走,则一日只可行十里路。刘备依然未弃百姓而走。 关羽被吴国吕蒙设计战败而亡。刘备以天子身份,六十三岁高龄,御驾亲征,带着七十五万蜀军讨伐吴国,只为为其结拜的兄弟关羽报仇雪恨。足以见其情义之重。其遗诏亦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正因其仁爱之心,卧龙诸葛亮,雏凤庞龙,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皆为其效力,至死不渝。也正因如此,彼时刘备入蜀,几乎未动兵戈,便将蜀地占为己有。
孙权,在全书中描写甚少,只有每当东吴被侵,需要出战之时,言其如何分配军务。孙权的优势有二,其一孙权乃有志之士,当曹操兴百万之兵前来会战,诸多文官武将皆劝孙权投降,以防百姓军士无辜送命。但孙权毫不怯弱,奋力抵敌,故而曹操曾言“生儿当生孙仲谋”。 其二是孙权会用人,敢用人。先是周瑜,而后鲁肃,然后陆逊,皆为有谋之士,使得东吴得以安定多年,不被入侵。
从谋士的角度来说,诸葛亮自出茅庐以来,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先是三次火攻曹兵,草船借箭,借东风于周瑜,占领东川,西川,七获南方蛮王孟获,空城计,退兵加灶,以少胜多,尽施诡计,用兵如神。六出祁山,皆因其他不稳定因素导致退兵。 一次失利是用人不当所致,马谡失了街亭,导致诸葛亮无法伐魏,不得不退回汉中;一次是因奸人告知后主刘禅,言诸葛亮有谋反之意,刘禅故而召回诸葛亮;一次是因运粮官李严因自己送粮迟到,为掩自身罪过,故而谎称有吴兵入侵,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回成都;最后一次是因诸葛亮思虑过多,食少事繁,身患重疾,死于营地,寿五十四岁。“出师一表真名世,长使英雄泪满襟”,若得谋士如此,实乃刘备之万幸。
其他谋士,郭嘉,周瑜,陆逊,司马懿,姜维,各皆有谋,只是相比诸葛亮,便都暗淡无光了。
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息耳。凡为将者,智过于人,则能制人。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