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隔壁一家三口,户主姓王,年约50,看上去象个乡下人,实则在某机关工作,满嘴辽南口音,平时喜爱养花,每年五一前后都见他把花搬到小区的树林里,入秋再搬回去,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老王是大约10年前搬到这个小区来的,当时一同来的还有他年过70的老母亲。据老人讲,老人7个儿女,老王是老小儿,小时候淘的没边,不爱上学,曾经放过半年牛,后来不知道怎么醒悟了,一下子喜欢上了学习,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城里。老人还说,老王从小就懂事,知道心疼父母,小时候买书本如果需要两毛钱,多给一分都不要。上大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一般每月得70~80元生活费,考虑到家里穷,每月他只向父母要30元钱,不够用就靠自己勤工俭学来弥补,决不给父母增加烦脑和负担。我们小区楼间距小,三楼以下有点挡光,相对价格也便宜一些。有一次我问他,为啥跟我一样也买二楼。当时,他喝了不少酒,情绪很激动。他说:“我本来打算多贷点款,买个楼层高点的,但是我不能那么做呀。父亲前几年去世了,哥哥、姐姐都是普通农民,姊妹七个属我条件相对好点,我原来住六楼,老妈都70多了,腿疼,上下楼很吃力,好不容易盼到我换房了,要是再买个高层,不等于逼老妈走吗?″说话间,泪水顺着他的面颊流了下来。我深深地被他的孝心所打动,随口感叹到,现在的人往往只考虑自己,象你这样替父母和别人考虑的不多喽。
老王平时工作很忙,经常早出晚归,但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子。儿子小时候,每到夏秋季节,他下班后饭都不吃就直接带儿子去仙女湖公园学轮滑,直到天黑才回来,饿急眼了就买点烤玉米之类的东西对付对付。陪儿子学游泳,因为怕孩子多老师照顾不周全,他经常隔着玻璃窗看着,直到下课把儿子安全带回家。据他讲,他总共哥儿仨,大嫂、二嫂各生了两个女孩儿,唯独到他这儿生了一个男孩儿,老儿子大孙子都被他占了,他问我牛不?我说,真牛!不光这方面牛,他学习也牛。儿子懂事以后,他自己教儿子学习《三字经》,《论语》和《增广贤文》等传统文化知识,上班路途中,把这些知识打印出来放在衣袋或自行车车框里,遇到红灯就拿出来背几句,回家好教儿子。周六周日骑自行车带儿子学习表演和英语,寒来署往,风雨无阻,说不仅要让儿子长知识,还要锻炼儿子的毅志。更奇葩的是,孩子上初中以后,别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补课班去补课,他却自己当老师,数理化全自已给儿子补,儿子居然还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我真服了他,初中学的知识,3O多年以后竟然还没忘。我问他:“儿子上高中以后,你还有能力自己补不?"他说:“能补也不补了,省重点的老师怎么说讲的也比我强,别把儿子耽误了,补课费贵点儿就贵点儿吧”。
老王生性好玩,对他来说,小时候抓鱼、打鸟、下河洗澡、弹玻璃球、滑单腿驴都是小儿科。他特别爱扇叭叽,当时农村小孩儿没钱买叭叽,玩的叭叽都是自己动手,先用手工刀在塑料废鞋底或硬胶皮上雕刻宋江、李睦等人物头像,然后沾上印泥或钢笔墨水往纸壳儿上盖,晾干以后剪下来,叫上两三个小伙伴儿一起扇着玩儿。但那个年代农村基本都自己家做鞋穿,通常一年到头也不买一双新鞋,所以空鞋盒子之类的纸壳儿奇缺。缺还爱玩怎么办,于是就背着家人冒险扒火车去县城里拣纸壳儿,顺便再拣回来点儿杏壳儿及车床车下来的螺旋状的废铁片子之类的新鲜玩样儿在小朋友面前显摆。因为没钱买票,几个小孩儿在火车不开门的一侧各守一节车箱,守在最后一节车箱的小孩儿负责瞭望,趁列车长摆绿旗示意发车的一瞬间,大家迅速跳上去,牢牢把住车门的把手坐在车箱外侧的梯蹬上,最惊险的是过桥的时候,吓的把眼睛一闭,大声喊叫给自己壮胆,火车过了桥很远才敢把眼睛睁开。因为早晨去,下午4,5点钟才能有车回来,溜达一天浑身上下个个造的象小难民似的,埋汰得一出汗直淌黑水,但个个收获满满,乐在其中。有一年春天,老王和几个小伙伴儿早早就背上书包从家里出来了,家长以为上学去了,其实头一天晚上这几个小孩儿就谋划好了,准备第二天扒早班火车去县城。他们把书包埋在离火车站最近的不易被人发现的田间地头,以为万无一失了,可是晚上回来一下车傻眼了,早晨埋书包的地方被牛犁耕翻了,书包全沒了。老王藏好捡回来的战利品,战战兢兢地回家了。刚一进门,老爹问:″放学了?″“嗯",老王小声回答,哪曾想,话音未落,老爹飞起一脚把他踢翻在地,吓的这小子爬起来撒腿就跑,好几天没敢回家。事后才搞明白,原来耕地的村民发现书包以后,按名索骥,当天中午就把他们的书包送到了各自的家中。老王讲得有滋有味,不露声色,我却早已乐得前仰后合,快要岔气儿了。
俗话说,三岁看老。从小就爱玩的人长大也肯定不是稳当亲。老王告诉我,刚进机关工作的时候,他见同事养鱼,他也跟着养了起来,什么龙睛、燕鱼、地图、虎头鲨、接吻鱼……被他养了个遍。后来由于儿子扒鱼缸把嘴唇磕破了,才万般不舍地连鱼带鱼缸全送人了。近年来,社会上时兴文玩,于是他很快就加入了文玩的行列,别看他平时买双鞋都舍不得,买文玩可大方了,周末一有时间就往鲁园儿跑,核桃、桃核、金刚、菩提根等,让他买了个遍,闲暇时候经常看见他拿个刷子刷核桃。前年去北京办事,办完以后同事都逛鸟巢、水立方或王府井去了,他却独自跑到潘家园逛了一天,豪爽地花1000元钱买一对儿官帽核桃回来。
人过中年,再快乐的人也会有闹心的时候,老王也不例外。去年,老王的儿子参加高考,由于学校和专业都不够理想,很长时间都看他愁眉苦脸的。核桃不刷了,手串儿也不玩了,见着我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就迅速走开,话比平时少了许多,人也比以前老了许多,蔫了许多。
这就是我的邻居,隔壁老王。他聪明、好强、朴实、友善,对儿子充满爱心,对父母非常孝顺。他来自异乡,在城里没有任何依靠,却能凭借自己的努力顽强地在这里扎根,成长。他没权没钱没车,用当今的价值观来衡量,他不算成功人士,对诺大的省城来说,他更是微不足道,但纵观他走过的历程,你不能说他是失败者。许多年来,这些来自异乡的佼佼者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五彩斑斓的亮色,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加入和付出,才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从这种意义上说,作为原住民,我们理应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