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世界 摆在眼前的秘密》与其说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倒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启发思想的书。
我在读《苏菲的世界》时曾跟着苏菲游览了西方的哲学之路。后来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又再一次探索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本书则是将科学、宗教和哲学三者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
翻开这本书,最先看见的是三个小问题,分别是:
01+世界从何而来?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从6岁开始,家里就开始信仰基督教。从儿时起就开始随着妈妈去做礼拜,开始读《圣经》这本书。
因为年纪小不懂事,所以只翻看圣经前面的十来页,记得最清的便是开头的:“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虽然也并不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但当时觉得信仰耶稣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觉得自己站在了同龄孩子们的顶端,在她们还只会跳皮筋、玩洋娃娃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懂得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是由无生有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从书里的课本得知人是进化而成的,开始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宇宙大爆炸,原来除了地球还有火星、土星、水星……
开始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但对于“进化说”也没有完全的相信。因为我觉得两者都没有绝对的正确。
如果我相信前者,是神,造了万物。那神是从何而来?当然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是,如果我相信后者的“进化说”,那地球是怎样产生的呢?宇宙又是如何生成的?谁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据我所了解,至今仍没人能够正确的回答这样的问题。或许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
“科学恰恰能证明,神必须存在,因为永远有人类尚无法理解的智慧和力量。即使科学搞清楚了世界某些部分的原理,永远会有更多的未知涌现出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当我们的知识之圆扩大之时,我们所面临的未知的圆周也是一样的。’”
02+我为什么活着?
这是书中第二个问题,也是我们大家的问题。从出生到死去,人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世界这个熔炉里,我们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在某一瞬间,我们突然仰望星空,发出“我为什么要活着”这样类似的感慨。
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赚钱、养家,我们忙忙碌碌,在尘世中渐渐抛弃了那个曾经激情澎湃、意气风发的自己。我们开始屈服于残酷的现实,在金钱面前放弃了热爱的东西。在日复一日麻木的工作中,我们失去了我们人最宝贵的东西——自我。
什么是自我?人怎么会失去自己呢?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难过、后悔、绝望。有些人会一蹶不振,有些人会得过且过,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卧薪尝胆,等待着东山再起。
生活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才是命运之车里唯一的司机,能让车子避免掉下悬崖的,只有自己。
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在身外,“为什么活着?”静下心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
正如文中所说:“人生是一次探索和创造迷宫的神奇经历。”
人生,这一场迷宫之旅,只能自己去开拓创新。
03+我死后世界还在吗?
这本书关于这部分的内容阐述了,世界是以“我”为中心,我不在了,世界相对于我是不存在的。读完后,总觉得是偏向于唯物主义,所以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不过我赞同作者的一点——“价值因人而异”。
正如文中所说:“世上物件不计其数,它们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人的意识可以给予他们价值。”
我想起小时候考试,总会在早上买一份枣糕,不吃就觉得自己考的不好。其实,只是因为在之前的某次考满分的早晨我吃了一份枣糕,从此枣糕就被我赋予了特别的寓意。但是,这世界枣糕千千万万份,哪能每一份都是“过关枣糕”呢?
《我·世界》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例如“世界是被设计出来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妹妹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脑洞大开地想,如果这个世界只是一本书,我们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看我们这本书的世界会不会是更为高科技的存在?
当然,讨论在最激烈的部分被爸妈泼了冷水。大人们永远认为小孩子是异想天开,但是他们忘了,他们也曾经是个孩子。
这个世界的谜题还有很多,不知道什么才能全部解开,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