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家的,就是周瑞他家的,也就是周瑞他老婆,奉薛姨妈之命给各位小姐送宫花,这是在《红楼梦》第七回,是在整本书的结构上是非常重要的安排。初读红楼时,读到此处觉得实在很无聊,无非就是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她老公是谁的人送些宫花给小姐们,跟这个说两句,跟那个扯三句,没有事情发生,不知道作者到底要干什么。等再回过头来,细细品读才品味出这一节的绝妙之处来。
曹雪芹要写贾府,要写贾府中的每一个人,要把情节铺展开来,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安排的。首先,在第二回中,通过冷子兴的冷眼旁观,在与贾雨村下酒的闲话中我们对贾府及其人物有了一个系统的概念;其次,林黛玉进贾府时,透过她的眼睛我们了解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和大家族的表象气派和规矩;再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我们借一乡村老妪之眼赞叹了一回贾府的繁华。并且作者自说:
按荣府中一宅中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秒,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个头绪。——第六回
因此,刘姥姥进贾府是个头绪,是个引子,而周瑞家的送宫花,便是顺着引子发展下去的。事情是这样的,刘姥姥走后,周瑞家的要去向王夫人回话,而王夫人在薛姨妈处闲话。等回完话后,薛姨妈想起来她那里有十二支宫花,就找出来让周瑞家的顺便拿过去给小姐们分了。
夏日安静的午后,平常的一天,平常的一件事,丫鬟小姐们睡觉的睡觉,做针线的做针线,下棋的下棋,该干嘛干嘛。而曹雪芹却偏偏要在最这普通的一天里写出锦绣文章,写出胸中丘壑。从情节铺排上看,送宫花好像把一个情节送出了无数个情节,一条主线分出了无数条线索;如奔腾的大河突然分出无数岔道,条条小河,或缓缓流淌,静水流深,或激昂澎湃,浪花朵朵;如天女散花,光辉点点。
说的这么玄乎,我们来看看这个不知道名字的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又见英莲
周瑞家的来到梨香院,就是薛宝钗一家住的地方,看见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站在台矶上玩,这个小女孩儿是谁?这里作者没说,先作了个伏笔,等后文她要回去的时候才说,她就是香菱,就是甄士隐的女儿,就是被拐子拐卖了,被冯渊看上要买来作妾,命运即将转变时又被薛蟠仗势霸占的英莲!在她身上发生了那么多事,此刻突然见到,读者心里还是挺激动的,这些事的正主来了嘛。莲卿是不是要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讲这些年的悲惨经历,悲戚万分地痛斥拐子的残忍和薛蟠的无赖?然而并没有,曹雪芹轻轻一笔带过,只不过是周瑞家的和金钏儿为她叹息感伤一回。
我们能期待什么?在那个时代,女人的命运都是注定的,她只能任人摆布,最深处的记忆,最痛苦的事情都埋在心里,不知道也没地方没人去说。况且这时的香菱还是个小孩儿,能有多少心思?啥也别想,跟金钏儿玩去吧。
再见英莲,看到的是她用天生的、乖巧可爱又不胆怯下贱的口气问薛姨妈——
“奶奶叫我作什么?”
二、 《绣窗仕女图》
周瑞家的进屋,见王夫人和薛姨妈在唠家常,不敢惊动,就进里间来,看见薛宝钗和她的丫鬟莺儿:
只见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长只散挽着纂儿,坐在炕里边,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画样子呢。
夏日午后,主仆二人伏身描画,很安静,很日常,很美,好一个《绣窗仕女图 》。
宝钗的一言一行都透露着她的性格,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大得下人之心。宝钗看见周瑞家的来了,“才放下笔,转过身来,满面堆笑让:‘周姐姐坐。’”。
薛姨妈要给小姐们宫花,王夫人说留着给宝钗,薛姨妈说:“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已是牡丹真国色,何须宫花锦上添。
三、 宝钗的“热毒”和“冷香丸”
黛玉生来体弱多病我们是知道的,宝钗也不落下风。 周瑞家的跟宝钗闲聊时说道宝钗的病,宝钗有什么病?一个秃头和尚说她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结合宝钗的性格和她的处事哲学,这就有意思了,是何热毒?作者并没有说,我们何妨臆想一下,是下凡前的凡心偶炽?是对世俗功名的热衷?大概如此吧。
这热毒怎么治呢?和尚给的药方,做出来的药叫“冷香丸”。病是奇病,药是奇药,前者“奇”是奇怪的奇,后者是神奇的奇。怎么神奇法?让我们看一看配方: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起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乐药丸,再加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罐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每次看完这个配方我都在想,这不是耍人玩呢么!而老婆第一次看到这时跟我说,好美哦!(看来我的审美还有待提高... ...)
让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这个药方。首先,“冷”是跟“热”相对相克的,治“热”要用“冷”,热毒要用冷香来压。第二,药是花做的,是香的,然而香都可以冷,那么天下一切没有不可以冷的,而现实中,宝钗的确是很冷的。再有,配方中有夏有冬,有甜有苦,“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自能安,故名‘冷香丸’(脂批)”,意思是说,宝钗经历过冷暖,经历过苦甜,虽然没了父亲,远离家乡寄人篱下,也自能安稳,所以叫“冷香丸”。
如林黛玉的病和医病之法一样,曹雪芹写宝钗的病并不只是写病,写药也并不只是写药,还是写前生今世,写性格命运。
多说一句,我觉得有意思的是,黛玉听完她的医病之法后并没当回事,觉得是“不经之谈”,而宝钗待之慎重,竟然非常巧在一二年间配齐了,从南带到北埋在梨花树下。
四、 贾母偏爱,李纨顾家
作者真是得空便入,没有一处闲笔。周瑞家的来王夫人这里找迎、探、惜三人,他们三人为什么住在这里呢?
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在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
由此我们可知,宝玉和黛玉深得贾母宠爱。而李纨年龄比她们姐妹们长几岁,青春丧偶,对外界一概不知不问,只知道侍亲养子,陪他们姐妹们做针线读书,所以由她来陪伴照管三姐妹。
五、 迎春、探春的棋局
周瑞家的来到王夫人这里,看到迎春和探春,她俩在干什么呢?“窗下围棋”。
每次读到这里都颇有感慨,她们两个是能让我们明显感受到性格和命运的关系的人。这棋局,也是性格和命运的棋局吧。现在棋盘上局势如何呢?是不是迎春一直被局势牵着走,毫无章法,身不由己?是不是探春在统筹全局,思路清晰,强势利落?
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一个懦弱,一个强势;一个任人欺负,一个精明能干。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能无忧无虑在这安安静静下围棋,也是一段幸福的回忆吧。
多么希望能一直这么安静地下下去,而不是以性命做赌注,走入命运的棋局。
六、 惜春念空
周瑞家的找到惜春,惜春看到宫花说了一句话:
“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把这花可戴在哪里?”
这是一句玩笑话,初看时觉得挺有意思,臆想一下,惜春剃了头后周瑞家的把宫花送过来,惜春一看,哎呦呵!这么好的宫花,好喜欢啊!呀!我的头发没了戴不了,怎么办!呜呜... ...
回头再看,一语成谶,不胜唏嘘。
为什么偏偏她在跟智能儿玩?为什么偏偏她说出来这句玩笑?
这不是玩笑,这是惜春潜意识里的想法,也许,人生从来没有什么玩笑。
惜春是冷的,跟薛宝钗的冷不同。宝钗是世俗的冷,而惜春是出世的冷。
七、 “虔诚”的布施者,世俗的出家人
此时,惜春正在另一间屋里跟一个人玩,这个人是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读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底,真是八面玲珑,撒豆成兵。
先来看原文:
周瑞家的因问智能儿:“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你师傅那秃歪剌往哪里去了?”智能儿道:“我们一早就来了,我师傅见过太太,就往于老爷府里去了,叫我再这里等他呢。”周瑞家的又道:“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得了没有?”智能儿摇头说:“不知道。”惜春听了,便问周瑞家的:“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周瑞家的道:“是余信管着。”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他师傅一来了,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他师傅咕唧了半日,想是就为这事了。”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我们来梳理一下:
1、智能儿是跟她师傅来的,是来跟王夫人讨要香火钱的。
2、为什么跟王夫人讨要香火钱?因为王夫人是吃斋念佛的,定期布施。
3、小尼姑智能儿在这里还算单纯老实,不关心是否得到了香火钱,脂批:年轻未任事也。一应骗布施、哄斋供诸恶,皆是老秃贼设局。写一种人,一种人活像。
4、各庙香火钱是一个叫余信的人管着。余信,谐音“愚性”,脂批:又虚贴一个“于老爷”,可知所尚僧尼者,悉愚人也。
5、余信跟智能儿的师傅咕唧了半日,不知在商量谋划什么。
脂批:一人不落,一事不忽,伏下多少后文,岂真为送花哉!
看后文这些吃斋念佛的人的所作所为,作者对世俗的佛道真是极尽讽刺。
八、 李纨无花
同样作为少奶奶,凤姐独得四枝宫花,却没有李纨的份,为什么?大概是由于她青春丧偶,不便戴花,况且如果她应得的话,薛姨妈也不会把她遗漏吧。但是周瑞家的去找凤姐,作者却偏偏顺便写了李纨一笔,让周瑞家的从李纨后窗下过去,真是细极。
李纨的身世我们前文已知,从小被教养着“女儿无才便有德”,“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每次她出场,好像自带灰白背景,比如这次,宫花没她的份,周瑞家的从她窗下一经过,仿佛整个画面变成了灰白色。
九、 凤姐风月
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慌的蹑手蹑脚的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周瑞家的悄悄问奶子道:“奶奶睡中觉呢?也该清醒了。”奶子摇头儿。正问着,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
可能我太单纯了,一开始竟然不知道这段在写什么,乱七八糟完全摸不着头脑(看官休被蒙骗过去,这厮在说谎!),后来看别人评论才恍然大悟——哦?哦!哦~原来凤姐和贾琏在白日宣淫。
关于这段的描写,脂批说的很好:
妙文奇想!阿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风月”二字之理哉?若真以明笔写之,不但唐突阿凤声价,亦且无秒文可赏。若不写之,又万万不可。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独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凤之英风俊骨。所谓此书无一不妙。
余素所藏仇十洲《幽窗听莺暗春图》,其心思笔墨,已是无双,今见此阿凤一传,则觉画工太板。
我再加一句,那个时候大白天在家干这事是不常见的,由此可见贾琏的好色和急不可耐。
十、 女婿的“小事”
好了,欣赏完了一张《幽窗听莺暗春图》,周瑞家的继续赶路,下一站是贾母房里,因为黛玉在那住着。却忽然半路上看见了她女儿在这等了她半天了,说是她女婿有麻烦了。原来是她女婿酒后和人纷争,惹了官司,要被“递解还乡”,所以她女儿过来问问应该求谁。你道她女婿是谁?就是第二回中和贾雨村喝酒闲话的古董商冷子兴。
这回知道冷子兴为什么对贾府这么熟悉了吧,一是因为他是古董商,这行的人对这些大家族多少是要了解的;第二就是他是周瑞家的女婿,差不多是半个贾家的佣人了,对贾家能不了解吗。
周瑞家的什么反应——小事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小孩儿家没见过世面,瞧把你急的。好了,你回家等我,等我忙完手里的活的。
于是她晚上求一求凤姐,这个事就了了。一个贾家的佣人都拿官司不当回事,可见贾府的势力。 看来王熙凤经常揽一些这类的小官司,慢慢的就开始揽大官司了。的确,跟后来王熙凤揽的那些官司比,这就是个小事。
这也是王熙凤和贾府败落的直接导火索吧,真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十一、 宝黛解“九连环”
打发了女儿,周瑞家的来找黛玉,黛玉正在宝玉房中玩。玩什么呢?解九连环。
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里有这个镜头,宝玉玩了一通九连环解不开,黛玉要过来,看了看也无可奈何。
在《红楼梦》中,往往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或者一个东西,就有很深的隐喻和象征。宝黛解九连环让我想到第五回中的一句话:
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语言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两个“又”字,补出多少事。可以想象他们二人经常这样纠缠,扯不清,解不开,就像这九连环一样。
十二、 黛玉为何生气?
周瑞家的把最后两个宫花给黛玉时,黛玉生气了,为什么?读者的第一反应是,这宫花是薛宝钗家的,黛玉和宝钗是对手嘛,况且是最后挑剩下的才给黛玉。读了好几遍后我觉得这只是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恐怕不在这里。
我们还是来先看原文: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宝玉听说,便先说:“什么花?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两枝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不言语。
我们来分析,黛玉生气的一个原因是,宫花是别人挑剩下的,这个是黛玉自己说出来的。这要怪周瑞家的了,薛姨妈把宫花给她时是怎么吩咐的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枝,下剩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儿罢。”你看,人家薛姨妈明明是说要给了黛玉后再把剩下的给凤姐,而周瑞家的自作主张调换了顺序,怪不得一声不言语。办坏了事,还让薛姨妈背锅,看来这个周瑞家的不大会办事。
其实这也不是主要原因,想想黛玉下凡是为了什么——还泪,那么她的很多事很多心思就明白了。这事恐怕还在宝玉身上。周瑞家的把宫花拿来时,黛玉还没开口,宝玉倒很上心很积极,“便先说”、“一面早伸手接了过来”。情景带入一下,这时黛玉什么想法——喂喂!人家就在你面前呢,收敛点好不好,看是宝姐姐家的东西就这么兴奋?!什么破东西,我才不稀罕呢!
是也不是?这就不能怪黛玉小性儿了,实在是宝玉太气人... ...
十三、 丫鬟们
不得不提到的是这一回中涉及到众多丫鬟,有些我们已经知道,有些是第一次出场,各个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1、金钏儿——见周瑞家的来了,便知有话回,因向内努嘴儿。
2、香菱——帘栊响处,方才和金钏儿玩的那个小女孩子进来了,问:“奶奶叫我做什么?”;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
3、抱琴、司棋、待书、入画——脂批:“妙名。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四字列名,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处。”;“曰司棋,曰 待书,曰入画,后文补抱琴。琴、棋、 书、 画四字最俗,上添一虚字,则觉新雅。”
4、丰儿——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
至此,周瑞家的完成了她的送宫花的任务。宫花送过之后,我们好像一下进入了贾府的日常,仿佛一下认识了各个人物,各人物线索也可以顺着发展下去。仿佛一张静止的图画点点开花,一下活了,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