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跳入你脑海的第一印象无非两个方面:
一方面,出生时有人很有钱,有人很穷,简而言之就是家庭背景不同;
另一方面,有人很聪明,有人很愚钝,简而言之就是智商不同。
家庭背景确实给人与人之间造成了一些不公平因素,
但有一项关于成功人士的调查显示,
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成功人士都来自于普通家庭,有很多甚至来自于社会底层(比如农民、普通工人家庭)
听过一个男孩的故事:
他出生在农村,
上小学时,看不出和其他农村孩子有什么差别。
随着父亲的渐渐出名,
他的心态慢慢在不经意间改变。
考试常常十几分,二十几分却不会感到羞愧。
并且对读书上学产生严重的轻蔑情绪。
接连逃课看电视打游戏,14岁时就直接辍学了。
他父亲认为:自己家都那么有钱了,孩子不想上就不上了吧,以后找个媳妇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19岁时,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他,在父亲的安排下结婚了
一年后,女方在社交平台宣布离婚。
并直言“我只是选中了他的家世,现实中哪一个不是这样?”
前段时间又开始准备再婚。
看到这,大家也知道是谁了,他就是大衣哥朱之文的儿子朱小伟。
当初的青涩少年,如今已变得大腹便便;
本该依靠自己优渥的家庭背景大获成功的他,如今成了这般令人唏嘘的模样。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背景不一定能加快孩子的成才概率,
反而可能就此毁了ta,
关键是看一个人后天的行为习惯。
那么,智商呢?
请问,一个高智商的人和一个低智商的人谁更容易成才呢?
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认为是高智商的人。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五岁时才开始说话
可见他在这一方面并没有优势.
这并不妨碍他后天的作为,
良好的后天习惯和家庭氛围让他成为了千古圣贤,
创造出《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瘗旅文》等等名垂千古的作品,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而反观王安石《伤仲永》中的神童方仲永
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
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
所以,智商高和智商低谁更容易成才也不易判断,
那怎么又能说人与人之间因为智商的高低而变得不公平呢?
况且,
智商反应的只是人的一部分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而这些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
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之处却是切切实实的公平.
1
人人都会不满足于现状
不论你处在什么环境,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期待。
在知乎看到过一个关于“月薪四万人民币是种什么体验“的问题
其中有一个答主@家电测评君回答的是;
01年高中毕业去打工,当时心想赶紧学好洗头、护发技术,工资加提成就能达到800-1k,就舒服啦。
达到这个目标后,发现生活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于是又有了新的期待:工资达到了3k左右
当实现目标的时候,发现消费升级了。
于是又有了新期待:“如果可以月入5k就好了,那样可以自己租一间小屋,买一台电脑,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听自己喜欢的歌,如果遇到喜欢的女孩,也可以带她回自己的小屋了…”
后来结果还是不能满足,
直到现在,达到了月薪4万
依然觉得自己是个穷人。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谁不又是上高中时认为上了大学就好了;
上了大学才发现并不如此,于是认为工作之后就好了;
等工作后有盼着退休就好了……
2
人人都可以获得思想上的提升
纪录片《中国》中说过:
“周朝以及之前漫长岁月中,知识一直被权贵阶层垄断,学术典籍由王室集中管控。
教习传授只限于王公大臣和贵族之间,底层平民是没有学习的路径和权力的。”
试想,在周朝以及之前的年代中,
作为一个平民,那才是真正的叫天天不要叫地地不灵,
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生下来是农民,到去世大抵还是那个状态,
甚至比那还要遭,
那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不公平。
而现在,虽然每个人还是认知有限,
但好在有了学习途径,
只要你肯学习,知识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
就如三毛所言: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更豁达;
在为人处世时,你会多一份优雅;
在和他人交谈时,你会多一丝淡然;
在遇到重大事件时,你会多一点理智。
记得有人说过
有逆商的人,专注力高的人,学习能力和冒险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
但逆商,专注能力,学习能力和冒险能力都能通过学习来培养。
3
人人都会逝去
周国平说过:
浩渺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
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
说到底,谁和谁不都是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沦落人?
无论有什么作为,取得多大成就
自去世时,每个人便不会再感受到这世界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人人都是漫长时间星河中的一瞬,
这应该是作为人最公平的事了。
看到过一句话:
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路上的死亡。
确实如此
既然我们在生活之中,就要把生活经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