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理论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的形式,改变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要焕发活力,就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结合我校推行的学案教学浅谈我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教师讲得太多,太深,太杂,导致学生漫不经心,恹恹欲睡。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这种状况常令我们做教师的苦恼和纳闷:我费了这么大劲备课,想方设法的去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力求学生能统一到我的教学思路上来,这些学生怎么就这么愚笨,咋启发也不行呢?作为语文老师这种无奈大家可能都遇到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学习的过程,他怎么会有体验和感悟呢?
2:问的太多,太碎,导致学生天所适从,索性不去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老师问学生答为主,经常听到老师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晕头转向,天所适从,所以到头来,跟的上老师节拍的只是极少数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因为跟不上,干脆不想,只吃现成饭。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为低下.
3:多强调单个学习,导致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孤立无助。
现在的学生极少能提出问题,也极少能提出自己的学习困难.大多数学生都巧妙的把自己伪装起来,装的毫无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过于强调单个学习,致使有问题的学生不愿在人面前丢脸,干脆装好人.再加上被动的接受,让学生“债多了不愁”。
总上所述,传统的教学中的确有种种弊端,其核心就是没有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没有真正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语文教学改革的可行之处。
目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必须贯彻的原则。所以“学案式教学”的可行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而并非只是被动接受学习的结果,更能体验到学习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
新课程最大的转变就是提倡学生角色的变化,即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就语文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往往是老师四处查询资料,深入领会课文,形成自己的思维和体验,咀嚼之后吐给学生,不管你喜欢吃还是不喜欢吃,都必须接受,而学案式教学只是在老师的导引下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学习的过程,自己探求,自己查询,自己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在学生的记忆中是难以泯灭的,学生真的可以找到自己的自信,挖掘学习的潜能。
2: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课堂教学可以让每个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动起来,在语文学习中,基础差的可以从最基本的字词学起,基础好的可以从阅读理解或拓展做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自己能做的事,每个学生都会感到自己是最棒的,这种来自于自己实践中的自信会鼓舞学生学习的热情。
3: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其实对一个人终生受益的并非是一星半点的知识,而是学到知识的方法,以及渴望学习知识的热情和信念,探索知识的精神和勇气。尤其是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于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我认为“学案式”教学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是为孩子的未来负责的教学方法。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有其独特魅力的,是切实可行的。
三: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作用。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是:引导 解惑 拓宽 调控。
引导表现为课前预习的引导:学习目标的把握确立,预习纲要的制定,资料的查找和筛选,学习思路和方法的选择等。
解惑: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激发学生的思维。
拓宽: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阅读的拓展,写作的积累等。
调控:调控学习的效果,适时鼓励评价,激励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欲望,检测学习效果。
2:语文课堂教学切忌放任自流。
老师要有心培养本学科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注意灵活把握和调控。要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3: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而不能限制在分数的控制下把语文课上成死板的练习课。
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即便是追求成绩也必须是在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所考出的成绩,课堂要本着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充分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而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积累,思考和感悟,把语文课上成学生主宰课堂的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
总之,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贯彻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精神和语文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探究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