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匆匆而过。转眼间我们家小妞儿已经陪我们走过10个年头,有苦有乐,有喜有忧,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三口,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聊着简简单单的话语,数着三三两两的星星,做着乐乐陶陶的美梦,伴着迷迷糊糊的知足,守着点点滴滴的感恩。
在外界看来,我们有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妞儿,可我们怎么也没能感觉到。直到最近看了一篇题为《别人家听话的小孩,家长是这么教的》的文章后,突然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一种行为习惯,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源于父母真真切切的爱,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自我的学习与成长。
我们家小妞儿刚出生24小时就离开了我,我住一楼,她住三楼,当时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但小妞儿是上天派来的小天使,慢慢的我们家多了欢声笑语,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更像一个家了。记得小妞儿九个多月会喊爸爸,但一岁多才会走路,而且不会爬,只会后退。不到两岁的时候会自己吃饭,而且会用筷子,不乐意用勺子,吃饭的时候很安静,不会乱跑。三岁上幼儿园,能独立如厕、吃饭、睡觉,会穿脱简单衣物,基本不用老师特殊照顾。不到四岁开始自己洗袜子,再后来,自己洗内衣,当然,等她上床睡觉后我会偷偷的再洗一遍。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基本由她自己去完成……
我和妞儿爸不属于文化人,对于小妞儿的教育一开始就是一片空白,有时候感觉不知所措。所以我们采取了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言传身教。比如:定期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外出见人微笑打招呼,乘车主动排队让座,询问注意礼貌用语,不随手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久而久之,小妞儿就会模仿我们的样子拿抹布擦桌子,给姥爷端茶倒水,见人乐意问好,外出游玩自备垃圾袋等等。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恰巧那些不经意的小习惯,伴随着小妞儿一天天长大。
小时候的小妞儿小小的,整天屁颠屁颠的跟着我们逛,我们喜欢一家三口一起逛街一起散步一起游戏,总感觉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转眼即逝,无论多忙多困难,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多陪伴,不是要给她最好的,而要给她应有的。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每次带小妞儿出去,总会收到许多赞赏的言语和艳羡的目光,本身小丫头嘴巴就甜,会哄人,适应能力也强,从不知道怯生,大大方方的,就这样带上了一个“别人家孩子”的光环。但在上小学之前,小妞儿从没参加过任何兴趣培训班,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因为我们相信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不强求,不贪图。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坚信,父母有质量的陪伴胜过一切。
小妞儿爱读书,刚开始没有过多注意,只是感觉小孩子都喜欢色彩鲜亮的东西,喜欢听故事喜欢模仿。我小时候爱读书是因为爸爸,记得那时爸爸一发工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行车载上我,直奔新华书店。有时候爸爸还会在学校给我订阅一些期刊,每周一期,也许那时还懵懂的我并不太知道爸爸的心思吧。在怀孕期间,每天坚持胎教,写日记,偶尔会和肚里的小妞儿说说悄悄话,后来小妞儿出生,会时不时的播放音乐,或拿书讲故事给她听。或许,一些事情越是不在意,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吧。因为我和妞儿爸都没有看电视的习惯,所以小妞儿偶尔跟着姥爷看一些新闻科技之类的节目,然后就是天线宝宝之类的。慢慢的发现,小妞儿看电视不只是看画面,她还特喜欢看屏幕下方的文字,有时候会很着急的喊:“等等,这个字念什么?这个是字吗?怎么长得像小玩偶呢?……”;外出看见店铺名称,总会试着念一念,不会就问;在公园或小区健身广场,总要趴在器材标志前研究半天,有时候用小手指指画画,有时候小嘴振振有词的样子……
6岁之前,我们一直坚持亲子阅读,不是表面那种读读念念的简单行为,也不是那种为了识字而呆板机械的看书,而是通过游戏、手工、故事、图画结合起来的互动为主,有时候会把故事讲到一半,让小妞儿自己往下编故事。然后坚持每晚睡前半小时读书时间,睡前故事。特别强调一下,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首先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其次要了解孩子,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真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对于坚持我感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人以身作则,坚持每天阅读,最好再和孩子互相讨论一下看书的收获,好玩的好笑的都可以。
每个孩子都曾是一张白纸,而父母,是最早落下画笔的那个人。每一个或好或坏的习惯都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家长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给教育下过这么一个定义:“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而肥沃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以上文字均为个人排版码字,只是自己的一种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同时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和孩子一起同成长,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