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江西偏远地区小镇上的中学,这里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两个毕业班里能考上高中的女生很少,莲香初中马上就要毕业,而她的成绩决定了不能再继续上学。
莲香四姐弟,一个姐姐二十二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莲香排第二,十七岁,妹妹第十五岁,最小的弟弟十二岁。这是一个没有计划生育概念的家庭,为生一个儿子,莲香的母亲没有停止过生育,四个孩子中间还有三次怀孕,查B超是女孩而落胎。生下了儿子,母亲才抬头挺胸的站在婆婆面前。这偏远的农村就是这样,没生下儿子被别人戳着脊梁骨。莲香的奶奶对母亲恶毒的侮骂一直持续到小儿子的出生。
莲香现在低着头站在父母面前,“过段时间,郑婆子会带人过来相亲,先把你的亲事订下来吧。”莲香哭了,她说:“我不想那么早结婚,我想跟着少华姐一起出去打工,我赚钱,赚的钱全部留给弟弟结婚。”
“现在彩礼已经是二十万了,你赚多少年才能赚够呀,你相亲结婚,马上就能拿到二十万。”母亲不忍莲香的哭泣,小声说:“让莲香打两年工再回来相亲吧”。父亲狠狠的瞪了一眼母亲,母亲不敢再求情。只好说:“莲香回屋睡觉吧”。
莲香走后,母亲:“让莲香打几年工也好,打工的钱都给家里,也不少钱呢,攒起来留给四强订亲,到时莲香再相亲,又一笔彩礼呢”。父亲打断母亲的话:“在外面打工,外面那么乱,被别人一分钱不花骗走了怎么办。王家的三妹不就这样,嫁到广西去了,一年也见不到一次,家里一分钱彩礼都没得到”。
母亲:“莲香长得好看,一定要给她挑一个好人家,要人品好的”。父亲:“那肯定啦,也养了那么大,总不能让她嫁出去吃苦吧。”
母亲:“前几天丽萍从学校回来了,还带了个湖南小伙子一起回来呢。”父亲:“那你姐姐家同意她们结婚了吗?”母亲:“那人家是城市的,不兴要彩礼,对方家里买了房子,还想让姐夫出点嫁妆呢”。“那姐夫可要赔了,供了丽萍读书多花了十几万,现在又一分钱彩礼要不着。”
母亲:“所以姐夫不同意,坚决让她们分手,让丽萍回来相亲,丽萍怎么说不同意就算了,反正她户口学校,她们可以直接领结婚证”。父亲:“这是屁话,女儿被别人家白白领走”。母亲:“就是,没有彩礼,就证明别人不重视你,万一哪天男人找了第二个,你啥都没有了。出了这么多的彩礼,男人花了这笔钱才会心痛,在外面敢乱来?”
父亲又狠狠的抽了两口水烟:莲香订亲的彩礼,咱们把前面盖了一半的房子修起来,到时萍香订亲的彩礼,留着给四强订亲”。
中秋节的时候,莲香的姐姐,荷香带着两个儿子回了家,吃饭时候,她说:“爸妈,我想离婚,反正也没领过结婚证,离了就离了。”“那孩子跟谁,你不要带回来,家里没办法帮你带孩子。”“妈,你怎么那么狠心,当初你们要他家的八万彩礼,这几年赚的钱全部还了债,他以后再找个女人,对孩子不好怎么办。父亲骂她:“离婚可以,孩子是他家的,不许带回来。”后来男方家里要谈判,要他们退八万块钱彩礼钱,父亲拿着铁锹:“我女儿跟着你没过一天好日子,给你生了两个儿子,你还要彩礼钱。”因没领结婚证,荷香自己回了娘家,外面的媒婆子又过来打听她家三姐妹的情况,莲香父母和对方商议着:“荷香虽然是再嫁,但才二十二岁,彩礼钱至少也要八万”。
荷香和莲香红着脸坐在桌上旁,媒婆带来了三个青年及其父母挨个进坐在对面,第一次进来的是个二十二三岁的青年,现在广东打工,头发染了浅黄色,穿着个花衬衣,他看了看荷香又看了看莲香,问了莲香还继续上学吗?有没有手机,可以加他微信,然后又走出去小声和父母商量着。第二个进来的二十五岁了,个子很矮,自己县城开了个小的模具加工店,他自己一个人来,看了两位姑娘,又向媒婆子问了个清楚。第三个进来的,莲香一看脸红了,这是他的同班同学伟平,伟平非常帅气,而且脾气也好,他们在学校关系就挺好。其他的事都是大人们商议了,莲香抽着空和伟平说了几句话,约着有空一起回学校看看。
后来又经历过几次这样的相亲,离过婚的荷香被父母订了人家,对方家境并不好,勉强只能给八万块钱彩礼,先不办婚礼,要求马上去领结婚证,两口子一起去南方打工,以后生下男孩再办婚礼。
莲香喜欢伟平,父母也同意她和伟平的婚事,但是二十万的彩礼钱一分不能少,拿了钱来,就马上送了莲香过去。
伟平的家里东凑西借的二十万块钱送了过来,莲香如愿到了伟平家。进了门的莲香被守在家里,因为公公婆婆总怕莲香跑了,催着他们马上生孩子。莲香在十八岁生日刚过的时候生了一个男孩,公公婆婆也非常高兴,又催他们再生一个,生完了就可以一起外出打工赚钱。两年后莲香又生下了女儿,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办好了结婚证,公公婆婆总算放下心来,他们小两口便跟着公公一起到了广东的工厂里打工。
莲香父母们又开始操办起妹妹萍香的亲事,这次荷香、莲香坚决反对妹妹早早结婚,要妹妹一定要专心读书,一定要读到大学。
注:这是以发生在中国江西偏远山区的真实故事改编,我为其伤恸。而伟平说:“我们那里农村都这样,虽然早早结婚生了孩子,但我四十岁我的孩子已经读完书可以赚钱了,我爸爸妈妈六十岁还算很年轻,能干农活。我的儿子不用担心为我养老的问题,家中的负担就很轻。那些读很多书的城市大龄青年们三十多岁才生孩子,五十岁的时候一边要照顾父母,一边要养育孩子,可能还要供房子,肯定比我们更辛苦。”
我忽然觉得这也挺有道理,我的偏见错了吗?这样的人生缺少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