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901901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白话】孔子说:“比如积土堆山,差着一筐土没堆成,就停下,是我自己停止了。又比如在平地上堆山,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向上倒,是我自己往前了。”
【思考之一】“功亏一篑”的来源在哪里?有何含义?
朱熹《四书集注》说“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尚书·旅獒》记载“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周武王灭商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抚天下。一时间,周王朝声威显赫,四方蛮夷都前来进贡。一次,西方的旅国给周武王送来几只獒犬,周武王非常喜欢。召公担心周武王玩物丧志,就写了这篇文章劝谏他。
文章说:“越是圣明的君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越谨慎。如今周朝强大,附近的小国都把本国的好东西送来。但作为天子,一定不要把这些东西看得过于珍贵。天子应该把这些贡品分给手下的诸侯王,以昭示你的仁德。要是没有仁德,再好的东西也没有用。一个贤明的君主绝不会沉湎于声色之中,更不会玩物丧志。希望君王能坚持修德慎行,不要被这些珍奇的东西迷惑了双眼。君王若是把贤才看得比这些珍宝重要,远方的人自然会前来归附,国家也就安定了。”
最后,召公又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件事的危害。他说作为天子,君王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啊!只要一个细微的失误,君王的大业就可能毁于一旦。就像有人用土来堆积一座高山,辛辛苦苦堆了很久,眼看只差一筐土了,却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功亏一篑,真是太可惜了!君王一定要引以为戒,坚持德政,才能不失人心,永保天下。”周武王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从此更加专心朝政了。在他的治理下,周朝的国力日渐强盛起来。
后来“功亏一篑”成了一个成语。成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哪怕是还差最小的一步就能成功,也要坚持努力,把事情完成、做好,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夫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的道理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求学。为学要日有所进,不能半途而废这个道理。这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夫子为什么还要反复强调呢?
《雍也篇》第12章,“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在夫子看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冉求的能力问题,而是其思想在作怪。“画”就是止的意思,就是“如今你自己画地为牢,不肯前进了。”《子路篇》第22章,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情,不可以缺少恒心,恒心乃成功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心,那么连巫医这类工作都不可能做好。恒心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荀子在《劝学》里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凡事都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胡适先生说,做学问不必这么难,“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能够往前走一点点,就能够收获一点点的乐趣。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平坦而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偏僻、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思考之二】我们如何培养坚持到底的习惯?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志存高远。王阳明说“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夫子教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首要的就是“志于道”,我们学习《论语》就是要成圣成贤。就像六祖惠能大师拜见五祖时,五祖问他你来这里做什么?惠能大师讲我是来求做佛的。这就是有志气!不是为别的,就是为来做佛的,这就叫“志于道”。“愚公移山”就是坚守着“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信念,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搬走大山。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壮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追求的目标变为现实!
其次,要坚持不懈,善始善终。《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一个好的开头并不难,能善始善终,坚持到底却不易,正所谓“脚踏实地海让路,持之以恒山可移”。陈景润先生凭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和一支笔,坚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面对无尽的讽刺与挖苦,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最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西天取经的唐三藏,途中何止九九八十一难,不要说心起邪念,即便是一念偏私,也难以成功。
第三,要充满自信。面对目标,有信心未必会成功,但没信心一定不会成功。信心是取得胜利的心理基础,内心深处对于成功的渴望是不断趋向胜利的动力,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绝不轻言放弃。《孟子·滕文公上》记载:“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吧。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谁都能做圣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畏艰苦,才能有所收获。
【思考之三】从小到大,你坚持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让你引你为傲?
反思自己,有生以来,没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是坚持到底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凭热的时候,报了函授本科,也录取了,因为专业不对口而弃学。参加自学考试,以为那样能学到一点真知识,都过了七科,到《外国文学》时,又因两次不过关而放弃。后来,自学书法,练了几年也没有成效;研究对联,也没有建树。现在学习传统文化,还是那样,这部经典不错,那部经典更好,没有一部经典能理解彻底,了彻于心,更没有能背诵下来一部经典,就连最短的《孝经》《大学》也没有背下来,甚至连《三字经》《弟子规》都不能背诵,更别说解释经典了。
这一章与前一章“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一样,都是学者在内心深处决断出成圣成贤者的目标以后,具体下手处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精进勇于善,方可不辜负圣人的教育,不虚度此生。愿余生“一门深入,长期熏修”,研读《论语》,提高人生。漫漫人生路,经典长相伴。内化于心田,外化于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