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为孩子养育过程中的种种状况焦头烂额,在暴怒与内疚中左右摇摆?
你是否为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而捶胸顿足,任挫败感和失控感淹没自己?
又或者觉得自己已经尽了百般努力,可却常常事与愿违,孩子非但不领情,反而离自己的预期越来越远?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曾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体会过程度不同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对于如何更有效的养育孩子,家长们常常在两极之间摇摆:一方面有一种盲目的自信,觉得凭自己的爱与直觉,还有从长辈那里获得的经验,就能轻松搞定。另一方面,当亲子关系陷入某种具体的困境,又发现自己毫无准备,无法有效应对。
针对家长们层出不穷的困惑,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得雷克斯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给出了他的建议。在他的《挑战》三部曲中,有两本专门论述了儿童教养问题。一本为《孩子:挑战》一本为《父母挑战》。这两本书非常详尽的阐述了儿童教养问题,基于大量的实践,文章呈现出一种科学的系统性、严谨性、完整性;具体案例的分析呈现出一种真实、细致、深刻的动力学观察;同时很多典型的亲子互动场景,对家长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鲁道夫.得雷克斯的论著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父母挑战》一书中,他用了一个篇章专门探讨了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这20种误区分别是:
1、娇纵孩子; 2、没有爱;
3、过度喜爱; 4、收回感情;
5、焦虑; 6、吓唬孩子;
7、过度监督; 8、说话过多;
9、忽视; 10、敦促;
11、索取承诺; 12、“控制好自己”;
13、报复; 14、要求盲目服从;
15、唠叨; 16、吹毛求疵;
17、轻视; 18、严酷;
19、羞辱; 20、体罚。
以下,就对这20种误区分别做简要的分享。
1、娇纵孩子
俗称“溺爱”,它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是对孩子过度保护和过分满足,从而没有给孩子承担生活责任的训练和机会,使孩子无法履行职责,也无视规则。娇纵的后果就是当孩子习惯了无规律状态,任何改变都会激起更强烈的反抗。忽视对责任的承担妨碍孩子发展基本的社会适应性。孩子越大,所要面对的责任越多,继续溺爱,他会变得越来越难。本来家长是希望尽可能免除孩子成长过程的痛苦,但因为缺乏对于面对困难的训练,被娇纵的孩子更加不快乐,并将这种不快乐迁怒于身边的人,导致矛盾频发。
以前常听说的家里的“小霸王”就是娇纵的结果。那些被过度满足,过分迁就的孩子缺乏边界和规则,其实在表面横行霸道的背后是缺乏规则和边界的无措和不安全感。
2、没有爱
这种现象可能并不是一种客观的事实,而是一种主观感受。内心很爱孩子的父母,也可能给孩子没有爱的感觉。当孩子只能接收到关于不满、批评、责备的表达,就会确信自己是不被爱的。被娇纵惯了的孩子,当父母改变他们的方式时,也容易体会到不被爱。
体会不到爱,对一个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可能会彻底导致孩子无法适应社会,他的社会感觉是萎缩的。童年时期缺乏爱,包括真实的和想象出来的,结果导致自己感觉儿时一直被虐待,这在很多犯罪分子的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极端的自杀事件和频繁的性侵事件,都和父母远离身边,没有爱的滋养密切相关。
3、过度喜爱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和温暖,但是太多喜爱有可能造成伤害,过度的喜爱将孩子与父母过于紧密地拴在一起,导致他们难以适应今后在恋爱和婚姻中的角色。甚至可能导致孩子的性早熟。
“妈宝男”现象说的就是这种错误教养的呈现。
4、收回感情
收回感情,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伎俩。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预期的时候,我们就常常会用到:“宝贝,要好好吃饭,不然妈妈就不爱了”;“宝贝,不要乱动东西,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他了”。我们的爱不再是一直存在的,它变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当不符合父母要求时,爱就变得不可靠。这严重的削弱孩子对父母的信赖和依赖,并在孩子内心积攒反抗的能量。
5、焦虑
焦虑的父母的一个特征就是夸大身处环境的危险。为了让孩子避免那些想象出来的危险,剥夺了孩子体验宝贵经历的机会。越是焦虑的父母,孩子反而更容易受到伤害。对于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更为明智的做法是,仅仅指出不同的危险,并安排一些没有伤害但是令人不悦的经历。孩子很快就能学会正确评估自己所面临的风险。
6、吓唬孩子
焦虑让很多父母对孩子夸大生活中的危险,他们的警告实际是一种吓唬。但事实却是,过度谨慎与轻率会导致同样的结果。规避风险需要冷静的头脑以及清晰的情形评估,然后高估危险无异于增加危险。勇气比焦虑更能够预防危险,那些吓唬孩子的父母正在故意置孩子于险境之中。
威胁做错事的孩子会被狼带走;警察会把不乖的孩子抓起来;吃了某种食品将导致某种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吓唬,不会让孩子“改正错误”,只会让孩子生活在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中。
7、 过度监督
过度监督的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干预,就像一只八爪鱼缠绕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其束缚和控制。他们从不让孩子独立行动,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被规定好的。他们不间断的监督、指令、评价,让孩子疲于应付,最后消极麻木。被过度监督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非但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还往往在不被监督的情况下,做出让家长头痛的事,以示反抗。另一种情况是,被过度监督的孩子,一旦没有外力的监督和控制,便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去推动事情的进展,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发展自主性。
8、说话过多
说话过多,指的是不起作用的闲话太多。大多数父母并不采取行动、甚至并不思考,他们只是说话,但他们的语言体现不出任何建设性的计划。虽然看上去在和孩子沟通交流,但这种交流没有指导和建设,往往演变成一种斗争工具。因为这种说话,有可能是家长为了纾解自己的紧张、烦躁而随性而发,也有可能通过说话对孩子进行贬损和讽刺。
9、忽视
忽视和没有爱一样,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虽然教育措施过多是问题,但完全的忽视同样有问题。你必须关心自己的孩子,并且全身心地对待他们。孩子们不仅需要身体方面的照顾,还需要共鸣、理解和激励。缺少了这些关注,他们就会因为被忽视而受到伤害,其发展也会受到妨碍,孩子与他人合作以及融入整个社会的能力也会衰退。
10、敦促
孩子可能经常需要一些督促。但是如果孩子表现出对抗,任何说服他的尝试通常都是徒劳的。切勿试图劝说孩子吃饭、睡觉、压抑情绪表达。压力只会增加内在的对抗。
11、索取承诺
引诱孩子给出承诺,以后行为更得体,这种尝试不仅毫无作用,其后果甚至是有害的。孩子的个性没有改变,他的行为依然如故,即使他真心想要遵守诺言,能做到也是少之又少。当下一次没有做到承诺时,就增加了一项新罪名:不可靠。而且孩子也借着做出承诺逃避真正的行为后果。如果你任由自己被那些代替行动的承诺收买,那么只会致使孩子形成不可靠和大言不惭的特质。
12、“控制好自己”
当你要求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时候,其实是在制造孩子内心的冲突。因为孩子那些“没有控制好”的行为是有其内在的目的的,父母没有去寻找行为背后的起因,而只是让孩子“控制好自己”。但内在目的没有调整,孩子是无法“控制好自己”的,因而孩子还会有“我控制不好我自己”的无力感和意志不足感。与其让孩子“控制好自己”不如寻找某个缺点的起因,帮助孩子改变行为的前因。
13、报复
习惯于报复的父母会威胁孩子:“如果你这么做,就会发生怎样的结果。”他们像警察一样监视着孩子,然后诧异地看到孩子以牙还牙,针对他眼中父母对他的所作所为来惩罚父母。结果陷入无休止的拉锯战,每一方基于对方之前的行为而加以报复——无限循环。
14、要求盲目服从
要求盲目服从,是父母试图用强制的方法简化教养过程。但这样做是以牺牲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代价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要想让他在今后的人生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允许这些想法和观点的发展。倘若限制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你就抑制了他的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15、唠叨
几乎没有其他养育态度能像唠叨那样令孩子恼火并产生敌意了。从早到晚,喋喋不休,吹毛求疵!所有事情都会受到批评;到处都有出错的地方;没什么事情是足够好的。孩子的点滴失误都会被看作十恶不赦的错误行为。唠叨的教育作用等于零。只会增强孩子的对抗。
过度监督和唠叨是父母用来贬低和轻视孩子的手段之一,通常只是为了确保其自身的优越性。
16、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是一种轻视的言论和行为,带着典型的指责的口吻。频繁和激烈的吹毛求疵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导致他们有时候立刻放弃努力。吹毛求疵通常会产生一种相当一致的效果,即导致大多数孩子感到气馁。
它会形成一个不幸的恶性循环:父母挑毛病——孩子没有改进——更多的吹毛求疵——孩子变得更加糟糕和固执,如此往复,心怀不满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经常呈现出这种不言自明的发展方向。
17、轻视
唠叨、吹毛求疵、棍棒教育,简而言之,带有轻视并引发冲突的儿童训练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恰恰会带来事与愿违的效果。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容易轻视孩子。许多父母不敢由衷地认可孩子的成就。好的行为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失误和逃避才会引起关注。他们不知道,贬低孩子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
18、严酷
严厉的惩罚和冷暴力这些严酷的方式会妨碍孩子发展社会兴趣和归属感,每一次都会加重孩子心里已有的无助感,令他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依赖。
19、羞辱
父母对孩子的惩戒,很多都带有羞辱的性质,包括语言上的和行动上的。被长期羞辱的孩子精神世界遭受了严重的影响,这些经历经常引发情感生活障碍并导致受虐倾向。
那些因某种错误,而被当众羞辱的孩子,也许一生都活在这种阴影里,他们长大以后,也会吸引一些有羞辱倾向的伴侣,来延续小时候被错误对待的经历。
20、体罚
在承受责罚的时候,经常被打的孩子会产生关于仇恨和愤怒的可怕想法。童年时期遭受责打,其典型结果是,孩子可能发展成奴性、怯懦的人,一方面阿谀奉承,一方面诡计多端;又或者,他可能成为自大和过度自信的人。几乎每个儿时挨过打的人都有残暴的倾向。
以上就是20种儿童教养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如果你有耐心看完,会不会产生各种犯错的感觉,从而对自己身为父母的合格性产生怀疑。当你产生这样的情绪,要恭喜你,因为你具有反观自省的能力,能从过去的错误方法中解放出来,用更有效的方式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都是从错误中得到学习的机会。我们的孩子也有强大的生命力,去消化我们的错误,如果他曾经也得到过足够多正确的对待的话。
祝福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在教养的真实挑战中收获成长和更有质量的关系。
本文是《父母挑战》的分享文,文章很多地方直接摘引了原文内容,请读者知悉。
下一篇文章,将分享《儿童教养中的有效方法》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