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作者本人是未成年人,距离成年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今年暑假期间,关于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限制一缩再缩:由起初每天早八点至晚十点间的1.5小时,先是缩短到1小时,再到如今除每周五六日三天晚间八点到九点以外的其他任何时间,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新规定颁布,我真的很难在这一系列“迷之操作”开展后依然淡定的坐在这里。
所以今天我就来聊聊个人对这项举措的看法。
首先,这项新规定颁布以后对未成年人最直观的影响在哪里?
在于游戏时长的大幅度缩减。最先颁布的防沉迷法规留给未成年人的时间是每周最多七个小时,而刚刚颁布的新规则将时间狂砍至三个小时;此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注意的地方,即时间段的改变,原先的早八点至晚十点,是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正常休息,而现在则改为每周三个晚上的八点至九点这一个小时,游戏时长限制也为一个小时,所以一旦从晚八点未成年人通道开放,每过去一分钟,你的游戏时长上限就会减少一分钟。这种“一刀切”的执行方式,让玩游戏就像补课一样,被安排在了固定的时间,让一种原本可以放松的娱乐方式硬生生被蒙上了一层死板的外表,就仿佛是告诉孩子:“我给你一个小时时间,如果你因为其他事情耽误了,那也与我无关。”这让原本人性化的规定一下子变得教条起来。
其次,这项规定的颁布会造成“围城”效应,即孩子越难以接触到游戏,对游戏的渴望程度就越大,起初只是一种单纯的喜欢,到后来很难保证不会演变成一种病态的嗜好,如果孩子为了玩游戏而采取一些较为偏激的举措,其后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其实我很早以前就说过,为什么会整治网络游戏?其根本原因在于亲子之间的代沟,家长见不得孩子玩游戏,就像孩子见不得家长刷那些所谓的“土味”短视频一样,觉得毫无意义,但是在家长与孩子的话语权之间,前者无疑是有压倒性优势的,所以他们向社会发声,呼吁抵制网络游戏,然而孩子在这场“博弈”中的存在感低的可怜,因为家长始终是站在所谓“都是为你好”的道德制高点上的,孩子在这场博弈中始终都是弱势群体。
但是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全局时,会很容易发现其可笑的一面,根据《2021年Q2国内移动互联网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当前中国人均APP使用时长为5.1小时,短视频约占1.5小时,而游戏时长仅有约18分钟,其中人均使用时长136分钟的抖音,112分钟的快手,和所谓“电子鸦片”之说的网络游戏比起来,孰轻孰重不辩自明。家长不断的给孩子施压,自己却沉浸于短视频中无法自拔,这样的现状实在可笑。
最后我想说,中国一直想提高对外话语权,尤其是在西方世界的话语权,那么能不能在对内的过程中提高一下未成年人的话语权呢?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指出要听取未成年人的相关意见,而现在却又出尔反尔,在没有争得未成年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一再压榨,这种直接漠视法律的行为是我们一时无法接受的。
游戏只是娱乐手段之一,现在严格限制游戏,最后不过是把玩家推向短视频娱乐的一种方式,如果最后再去整治抖音快手这类平台,我很“期待”孩子的家长又会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最后衷心希望停止这场本就没有必要的闹剧,任由这件事发展下去,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只会是——你教育的失败和游戏的存在与否,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