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要是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这是一篇述说老年孤独的文章,赚取的是网友的同情和酸楚。说的是那些孤独的老年人,一生为了子女而操劳,到老了,却缺失子女的陪伴,最终老景凄凉。
01
我对文中的老人表示同情,但是,我们的同情能改变他们的境况吗?他们的子女仅仅就因为看过这一篇文章就能整天陪在他们身边,不去工作,不过自己的生活,为了报养育之恩而放弃自己的人生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之所以老了到这种境地,从某种程度来说,基本上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的角色就是最可怜的中国式父母------没有自我,只有子女,到了老了,只能依靠儿女的温暖度过余生。而这种温暖一旦供应不上,那子女就是白眼狼,就是不孝! 这其实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人这一辈子,不管老少,都需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向往的生活。你越是把所有幸福生活的指望全部寄托在儿女身上,他们越是会觉得压力很大,越是无法达到的你的要求。与其去要求他们,为何不多要求一下自己呢?
我不由得想起前帮阵子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小故事,讲的也是两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儿女外出工作,鲜少回家,他们每天做的事儿就是等儿女的电话,等儿女来看他们,每日在屋里唉声叹气,文章末尾,无非是儿女感到惭愧,表示以后一定要经常回家看看。
下面网友的评论一大片,有很多都是说自己也很久没回家看父母了。其中有一个人的评论很特别:”父母要陪,老婆要陪,孩子要陪,我们难道不要赚钱养家吗?我们难道愿意在外奔波劳累吗?“此言一出,马上一大片指责之声,大多数是指他就只知道赚钱不知道爱家爱父母。
其实,这个网友的话没有错,你不要赚钱吗?你不赚钱的话,父母病了要钱怎么办?孩子读书要钱怎么办?赚钱也是爱家的表现呀。而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他的人,难道自己就整天陪在父母身边了吗?
02
很多人都不知不觉地沦落为最可怜的中国式父母。他们积极主动地为子女承担了一切,甚至非要掺合到儿女的生活中去,似乎只有为儿女服务、牺牲,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
很多时候,他们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儿女的幸福,反而为他们制造了麻烦。前几天,一位网友向我诉苦,说她的婆婆非要搬来和他们一起住,说要给他们带孩子。可这位网友觉得自己挺享受三口之家的宁静,而且孩子也请了保姆,他们一下班,保姆就回家,他们感觉到这样挺好的。但婆婆非说他们带不好孩子,一定要来帮忙。
她叹气,不知道怎么办。她婆婆就是典型的要参与儿子的生活来刷存在感的老人。网友说我要她去打麻将、旅游,干什么都行啊,她就不能享受自己的生活吗?是啊,她就是这样,因为离开了儿子,她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所以她必须要得到认可,而一旦子女不想要她参合,她就会认为儿女在嫌弃她,不孝顺她。这样的逻辑是不是有点牵强?但很多父母就是这样。只有为儿女服务,他们才觉得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
以前,动不动就是养儿防老,那是生活水平低,受经济条件限制,人一老丧失了劳动能力,要儿女养活。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大部分老人都有退休金,即使农村老人也有一定的积蓄,他们老了,需要的已经不再是物质,而是精神!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地强大自己的精神世界呢?精神上的依附是卑微的、可怕的,它很容易形成道德绑架。老了的时候,只要还行动自如,最好还是要多找一点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一些自己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多姿多彩,这才是老年人的正确生活方式。在这个时候,身体好,精神好,就是给了儿女最大的爱。
03
老了让人可怜,才是真的可怜,是一种失败。那些在家守着房子空叹的老年人,应该走出家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最近,杭州一个88岁的老太太红遍了朋友圈。她,卖房、旅游、住养老院,目前已经走过十余个国家,年轻人喜欢什么,她就喜欢什么!她在新西兰体验冰河漂流探险,在瑞士坐直升飞机登上雪山,最远去过南非,连续坐了18个小时飞机,年轻人坐得脚都快肿了,她却啥事儿没有,一点都不喊累。
惊不惊奇?佩不佩服?竖起大拇指,给她一百个赞吧,这才是老年人最激情的生活方式。年龄算什么?到她那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她会在家里唉叹吗?她会在电话机前寂寞地守候吗?她没空!她每天生活都是新鲜的,每天太阳都是暖暖的。人家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我老了,就要向她学习,不给孩子添负担,不让孩子担心,不成天想着别人的陪伴,自己把自己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这就是余生,对儿女最后的贡献。
但愿我们老的时候,都别做那个只会等着儿女来陪伴的最可怜的中国式父母,要活成快乐的老头老太太,让儿女们来看我们的时候感到愉悦、幸福,这种不需要道德绑架的爱才是最牢靠的。
致所有未来的老人们,从现在开始,好好爱自己!只有这样,老的时候,才不会可怜,才会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