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一场雨,一大早,雨过天晴,最好的时光:春天,春天的早晨,春天里雨后的早晨,而且,朝阳灿灿生辉。
那么今晨就是了。
校园里,主题雕塑下,种了一圈牡丹,或许品种的缘故,也或许是植株太小的缘故,花瓣不多,有点单薄。发到朋友圈,惹来非议,明明是芍药,哪里是牡丹,看花型就是芍药。
这是相当错误的认知,牡丹与芍药最大的区别不是花型,而是叶子与茎。唐代刘禹锡有一首诗,可以找到二者差异: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这首诗里,牡丹踩着芍药、芙蕖(莲花)上位,有倾城倾国色,花中之王非她莫属。“妖无格”一词毁芍药之名节,但道出了,芍药与牡丹的最大的不同:芍药,草本,茎柔;牡丹,木本,多年生。
芍药与牡丹第二大区别在于叶子,牡丹的叶子是三瓣的,芍药的叶子只有一瓣;牡丹的叶片尖端常常再裂;芍药的叶片尖端是尖的,不再分裂。
其实花也是有区别的,区别不是花型,芍药的花型也有多层次,并不像人们认为的芍药单瓣单薄。花的区别在于芍药是叶上生花,花被叶裹着而生,牡丹是叶上伸出花茎生花。
牡丹是花中之王,芍药是花中之仙之相,一王一相,皆是不凡之花,但其地位差异高下立见,尤其刘禹锡的这首诗,对牡丹推崇备至,王者之尊,更是名扬四海。
其实牡丹也是芍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芍药又名将离,离草,与牡丹一草一木,相得益彰,不过牡丹花期要早一些,大约在四月底,芍药略晚,谦逊一些,在五月上旬。美丽次第开放,都是奇美!
关于花的传说,就更奇了。
先从芍药说起,传说唐朝宋单父专养芍药,于沉香亭旁养花,那年气候异常,牡丹盛华之后,却未见芍药花开,圣上怪罪下来要责罚宋单父,芍药仙子心地善良,心念宋之灌溉之恩,合众之力,第二日一人开两朵,色艳明媚,朝露深红,正午深碧色,傍晚则呈深黄色,惊动圣驾,以为妖异,要刈之。芍药仙子愁坏了:不开花是罪,开花也是罪,人心城府太深。是夜唐玄宗与杨贵妃醉卧华清宫,芍药仙子移步骊山,得贵妃青睐,终是免了宋之祸罪。
西方关于芍药的传说更是中了嫉妒的蛊惑。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青出于蓝,医术高明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伤。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杀了佩翁。好在冥王顾念恩情,把佩翁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即芍药。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可以对抗曼陀罗至毒之花。
关于牡丹的经典就是李白醉酒做清平调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当年李白满腔热血想以才华报君国,却只得一闲职翰林待诏,且为权贵不容,于是时常醉卧红尘。是日,皇宫御苑里的沉香亭畔,姹紫嫣红的牡丹开得正艳。沉醉在这和暖的东风里,玄宗和杨贵妃兴致正浓,当时最著名的乐师李龟年也来高歌助兴,玄宗嫌弃原有的歌词都是些陈词滥调,于是特意召来李白重谱新章。此时李白在酒楼上正喝得大醉,众人将李白抬回来,玄宗亲自为他擦面,高力士为其亲自磨墨,甚至脱靴挠痒,李白趁酒兴一气呵成,成诗三首,名噪京城!
姑且听之笑之,牡丹之贵,芍药之美,各得华章!
至此,爱牡丹还是爱芍药各得兴趣,二者区别倒是次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