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穷的话题,已说的很多。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和贫困相关的故事。
一对父子,生活贫困,为了让儿子走出贫穷,父亲选择让儿子读书,对于农村的普通百姓,这或者是走出山村的最佳途径了。父亲为供儿子读书外出打工,风霜雪雨,人情冷暖……儿子也还争气,考上了大学,父亲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人,终于凑够了儿子第一学期的费用。
为了能把书读下来,儿子在大学打工,自己供养自己、挣学费,四年的大学时光在学习与打工中结束了。
儿子找到了工作,刚毕业哪里有钱啊,到单位报道后,申请了两个月的工资,回家看望了父亲。父亲很高兴,终于熬出来了。
然而,拆迁降临,可怜的拆迁费用,根本不够房子的重建,怎么办?儿子此时已有了女朋友,女友说,不如这样吧,房子别建了,在城市买房吧,买个小两居付个首付,老人家来跟我们一起住,也有个照应。老人不同意,说怎么样都要有个自己的家。儿子将所有的工资都给了父亲建房子,但还是借了很多,儿子有工作,慢慢还就是了。房子建了。
后来,儿子的女友提出结婚,说用自己的钱付个首付,买个小房子,爱面子的儿子不肯。他们选择了租房子,女友买了生活必备的物品。算是有了家。
结婚是要回老家的,父亲坚持要办喜事,他们在老家摆了酒席,借债的人知道儿子在外有工作,趁着这时都来要债,没办法,儿子将小俩口手里所有的钱都还了债。
儿子要离开老家时,老父亲总说身体不舒服,儿子为了让老人安心,带父亲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是没有问题。父亲不再说身体不舒服,开始说卦象说他活不过这个年纪了,儿子和媳妇商量着,将父亲带到自己工作的小城,因为租的房子小,给父亲在外面定的旅店。顺便带父亲转了几天。送走了父亲,儿子终于松了一口气。
两年后,儿子买了个小房子。钱是媳妇出的,装修的钱是媳妇娘家出的,总算安定了下来。一直想继续读书的儿子再次动了这心思,媳妇说既然如此就辞了工作去吧,趁年轻别让自己遗憾。
儿子辞去了工作准备继续读书。很快到了年底,儿子给父亲打电话,父亲知道儿子有了房子,坚持要来一起过年,同时还带来了父亲的哥哥,儿子的伯父。
年终于过去了,送走了俩老人,小两口已是分文全无。
两年后,小两口有了自己的孩子,父亲坚持要来看孙子,媳妇对儿子说,你爸来我不反对,但你必须在家,等了一个多月儿子放暑假了,父亲来了。高兴自不必细说,但空空两手,还是让儿子在媳妇面前没面子。爷爷看孙子,心情好,告诉儿子,要给孙子穿上袜子带上小手套,穿上小裤子。儿子照做了,说是人从脚冷起。几个小时后,孙子开始吐奶,开始哭闹。媳妇打电话问自己的妈,因为此前都是媳妇妈在照顾,问明后,叫马上脱去袜子手套和裤子,就像之前一样带个小肚兜就行,顺便批评女儿,你自己穿多少就差不多高孩子穿多少,这大热天你自己穿这么多衣服试试。媳妇无言反驳自己的妈,只有听着。
还好,孩子很快就没事了。
媳妇终于哄孩子睡了,关灯出来吃饭。老父亲起身进屋,把台灯打开,并出来说,孩子一个人在屋里要开着灯睡觉,不然孩子会害怕。
媳妇和儿子都没说话,悄悄的去关了灯。
一天,儿子对媳妇说,孩子收了不少的衣服之类的礼物,自己也用不了那么多,老家的堂妹要生孩子了,挑几个让父亲带回去,省得父亲再花钱买了。媳妇一口回绝了,送礼物的人都是媳妇的朋友,将来要还的;爷爷来看出生的孙子,两手空空;堂妹明知这边生孩子了,也没有礼物。总之,媳妇拒绝了。但媳妇看的出来,老父亲很不痛快。
儿子上学的几年,媳妇一个人的工资勉强维持着这个家,而老父亲从未说过一句,你们不用给我生活费了之类的话。什么叫生活,媳妇真的明白了。
儿子毕业工作了,家里终于不再那么紧了。
几年后,他们买了个稍大一点儿的新房子,搬进新房子那年的春节,老父亲带着一老太太和老太太的外孙女来儿子这过年,远道而来,又是过年,和之前一样,给买了衣服之类的礼物。这次父亲对儿子说,我要结婚,另外,老太太没坐过飞机,这次你买机票吧!相比于坐飞机,其实对老人家来说,火车是最便利的,夕发朝至,直接到家。而坐飞机,只是飞机上的时间短,从小城到机场,下飞机再租车回家却要整整一天,因为从机场回到老人家里,汽车也要开上五六个小时,而且没有班车,只能租车。父亲提出了,儿子照办。
老人家回家了,结婚了。一年后,说现在的房子漏雨,再说别人家都是大房子了,现在住的这个要重新翻盖。儿子问了一下,要四五十万。媳妇说现在不是你父亲一个人,不如这样,你在老家以我们的名义买个两居,让老人住。结果直接驳回,必须重新盖三层楼,要和邻居们的一样。老父亲真的觉得他儿子是开银行印钞票的了,他儿子不过是一个拿工资的小职员而已,然而,儿子还是答应了。毕竟父亲一个人把自己养大不容易。
儿子因工作变动来帝都了,帝都的房价让儿子望房兴叹,他们租了个小房子,蜗居着。老父亲打电话,说身体不好住院了。儿子回去处理。说是小县城医疗条件不好,不能确诊。就来帝都诊断了,和儿子刚结婚时一样,老父亲来了家里没地方住,在外面旅店里住下,全面检查后,结果是都没问题。儿子对媳妇说,这样他们在家,我们也心安。
是啊,还有什么不心安的呢,其中最辛苦,最难受的恐怕只有老人家的儿子了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无意批评谁,只是看了那么多贫穷的话题后觉得这个故事,其实和贫穷相关,您觉得对么?